浅析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2015-05-28苏海宇
苏海宇
【摘 要】如何在素质教育中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教育界一直在探讨的问题。怎样才能让学生从被动的学转变成主动的求知,积极的向老师要知识,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上来呢?根据实际教学经验,说一下我自己的心得。一、转变观念、转换角色;二、激发兴趣、培养信心;三、激励质疑,启迪思维。“教学相长也”,老师要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不能怕伤面子、掉架子而去训斥学生。
【关键词】素质教育;自主学习;启迪思维;激励信心
素质教育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从被动的受教育转变到主动的求知上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着力培养学生寻求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努力向这个方向看齐,下面我说一下平时上课时的一点心得。
一、转变观念,转换角色
教师要勇于放下面子,打破“师道尊严”的框框,让学生能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体。
课堂上我们要摆正自己与学生的关系,放下架子,放松面孔,亲生爱生,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以民主、平等的态度面向全体学生,用真情实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在积极学习的过程中,开动脑筋,学会思考,学会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地位。
二、激发兴趣,培养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没有兴趣是不可能学好的。我们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1.创设情境,激励兴趣
课堂上应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运用情境引入、启发式谈话引入等,激励学生去主动参与,用外部刺激引起学生学习的直接兴趣。在平时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录像和电脑课件等多种手段,创设出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让学生大胆说出了自己的见解,主动与老师交流,与同学争论,课堂互动解疑答难,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达到优化的课堂效果。
2.分层要求,激励信心
我们要认识到学生是存在层次性的,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有一定的差异。因而我们在设计问题、布置作业时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特别对于后进生在学习上的障碍,教师要积极引导,帮助他们度过难关。课堂上常常有这样的情形发生,后进生的发言或因吞吞吐吐或因不够贴切,引起同学的哄笑,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沉重的打击,此刻激励心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决不能采取责难排斥的态度,要看到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格,因材施教。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学习中的障碍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让他们为自己感到骄傲,充满自信,让他们感到学习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享受的事情。
在备课时,我往往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出不同层次难度的问题,争取做到即诱发出他们强烈的未知欲,又不能打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上,启用引导式教学,从易到难、从简到繁,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他们去分析去研究,在探究中学习,在讨论中进步。在布置作业时也是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结合学生实际,分层布置作业,让学生自由选择,自主探究。
三、激励质疑,启迪思维
质疑问难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表现,我们必须要鼓励学生去质疑问难,甚至去质疑老师所说的话,让学生敢于打破常规挑战权威。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要创造出和谐的课堂气氛,允许学生随时提问,争辩,说出不同的想法,提出不同的意见。
学生质疑问难,是用心思考、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表现,理所当然的应该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赞扬。针对学生的随时“插嘴”,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要抱着欢迎、鼓励的态度给予肯定,并做出解释。平时教学中,我很注意这一点,基本上能正确认真地对待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并以此为契机,抓住机会去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及思维的创造性,从而使我的学生在上课敢于大胆发问,敢于诘问老师的语言,让他们充分获得学习的主动权,达到还课堂于学生的目标。
其实,“教学相长也”,在实际教学中,老师要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不能怕伤面子、掉架子而去训斥学生。同时,还要虚心好学,积极探寻学生所提出问题的答案,也可以让学生带着新的问号下课,引导他们自主学习,鼓励他们的提出问题。这样,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能落到实处,使学生张扬个性,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主体性教育论》.贵州人民出版社.
[2]《主体性教学研究》.甘肃教育出版社,2001年.
[3]胡瑾.《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安徽教育,201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