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
2015-05-28张记波
张记波
【摘 要】个性化阅读教学已成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热门话题,我们应该对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进行定位,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构建开放活跃的课堂教学格局;把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起点放在课内,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让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得到独特体验。本文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策领域提出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
阅读是人们的重要活动之一,它能够帮助人们学到更多的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让人精神上得到满足。因此,语文教师应注重学生的阅读,同时还要培养他们学会读书的能力,不要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将书本上的知识输送给学生,应运用一种能够有效地带动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笔者认为,个性化的阅读教学法是教会学生阅读的有效方法,它能够帮助学生在阅读中获取更多的知识。
一、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自由阅读的氛围
很多教师在阅读课上喜欢喋喋不休的讲述课文背景、作者介绍、分析课文等等,把一个接一个的问题作为诱饵,让学生统一到教参的标准答案之中,教师的讲解完全代替了学生的自主活动,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状态,一节课学生没多少时间去阅读。其实我们的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营造出宽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在深入阅读时,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学生在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中,会有“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感觉,于是才能积极的思考,去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使阅读成为个人化的行为,只有学生主动、自由地个性化阅读,才能在其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二、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必须变成一个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这就要求每个教师关注学生独特的内心世界,以平等心态和学生交流,尊重学生的个性,允许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读文本,允许他们拥有不同的阅读理解,允许他们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只有这种宽容的心境才能使学生个性之花绽放。反之教师以师道尊严或标准答案把学生丰富多彩的解读拒之门外,势必遏止学生智慧火花的迸发,压制学生个性潜能的张扬,导致学生敢想、敢说、敢为品格的丧失,妨碍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个性化阅读也就不复存在。语文教师应该像一位出色的指挥家,不仅仅强调音符的准确,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用激情唱自己的歌。
三、教师应该强化朗读训练,培养学生语感
叶圣陶先生说:“语感是一种文学修养,使人们对规范语言的感受和语言运用中所养成的一种带有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的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如:《望庐山瀑布》教学片断:
师:我去过庐山,但我看到的雾是白色的,李白为什么看到的是紫色的哪?
生1:一个学生说:李白喝醉了,醉眼朦胧。
生2: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紫色是浪漫的、高贵的,因而李白觉得是紫色的。
生3:瀑布飞溅,雾气升腾,阳光照射下,雾看上去呈现紫色。
通过学生自己的猜测,学生理解了诗句,又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众所周知,学习语文常常要读、要背,除了能增加词汇量外,还有一个培养语感的问题。随着考试对语言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少同学对文章中心的把握、问题重心的揣摩、词句运用的作用,“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情况还屡见不鲜,论其原因,就是分析文章的“悟性”还不高。此时,我们有些同学就不能仅从分析文章的方法上找原因,更应该多多朗读,这样,会使你对语言文字有灵敏的感觉,并在此基础上悟出文中所阐述的内涵,这样在回答问题的语言上通顺流畅,做到简洁正确,明白无误。因此,在语文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反复朗读、揣摩,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四、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课内阅读向课外延伸
1.广泛进行课外阅读
广泛的课外阅读是学生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师要鼓励学生读有益的书和各种报刊杂志,鼓励学生在网上阅读,学生从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提高语文的素养。
2.课内外阅读相联系
教师应该开放课堂,开放教材,让学生根据课内知识去搜集资料,补充课文,使课文的内涵很丰富,学生的视野更开阔。这样,课文就“只是一个例子”,学生在此基础上深入,探究,获得超文本的信息量,把“课本”读厚了。如学习《徐霞客游记》,我让学生先去阅读徐霞客的故事,在课堂上交流时就更加深入,眼界也更加宽广了。这样的阅读、筛选,锻炼了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他们惊喜地认识到知识可以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去获取,而不是通过老师被动灌输。这样就为他们自己学会读书,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学会方法,养成习惯。
只有把课内和课外阅读相结合,个性化阅读的花才会越开越美丽!
个性化阅读是多元的、开放的、宽容的,它张扬个性,提倡创新,把学生当作知识与文化的创造者,而非被动接受者,人的尊严、自我价值、自我意义得到张扬,文学的本质、精神得以回归。这是个性化阅读的魅力之所在。我们应让个性化阅读的旗帜指导我们的语文教学,使我们的课堂,在精心营造的优雅氛围里,在极富语言张力的讲述下,引领学生去捕捉优美的意境,领会深邃道理。让学生置身于令人陶醉的文学氛围里,使心灵沐浴明媚的文学之光,激发起每个人对语言文学由衷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