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有效地培养学生上好语文课的兴趣
2015-05-28刘凤霞
刘凤霞
【摘 要】语文能力是进行听、读、说、写的基本能力,学好语文,提高自身的语文素质,就必须关心其它学科,即广泛地阅读,并接受语文以外的知识积淀。那么上好语文课,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应该做到:积累学习方法;设计好教学导语,认真备课;教给课外阅读的方法,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积累;方法;认真;备课;养成;习惯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撼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气氛的关键要素。
一、提高学习兴趣,积累学习方法
兴趣就是喜好的情绪,而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培养学生对于学习的喜好,使学生爱好学习,喜欢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虽然不是一件容易事,但只要从事这项工作的老师们能够认真地去研究,去创新,就发现一些培养学生兴趣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不是一件大难事。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他们更多是带着一定的学习动机,学习的动机越强,学习的兴趣也就成正比的。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动机就可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动机,就可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为会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而去学习语文,学习动机强的学生对于学习语文的兴趣就比较强,激发学生为得到奖励而学习。对学生进行前途教育,让学生为自身的前途、为自己的未来幸福生活而把语文学好。学习习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你学习质量的好坏,其实好的习惯,主要还是靠自己去养成的,我们从学习中去总结。如果说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位独具匠心的建筑师,那好的学习方法则是精美实用的建筑材料。录精彩片段,吟诵古诗,随时写下精彩瞬间等等都是好的学习方法。
二、设计好教学导语,认真备课
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一篇新课文的开场白,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导语设计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根据不同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形式,设计时并要围绕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来构思,突出教学重点,避免华而不实,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 注意简明、概括。导语应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用一段简明的导语,抓住课文内涵的要点实质和学习材料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概括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轻松掌握有关知识。 要生动、有感染力。充满色彩的生动的导语,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而要备好课,不能光依赖于“教参”,要让学生学好一篇课文,教师先要反复研读课文,摸清课文的思路、抓住重点词语、弄清重点词语与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分清段落,归纳出段意,捕捉文章的中心思想。 就是设计好教学环节。在制定教学环节时,教师要像导演一样,精心设计出层次性清、操作性强、实效性高的引导学生自我实践的课堂活动程序。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住教学必须突出的重点和需要解决的难点,围绕一个“读”字,做到以问促读、读必所思,以议细读、读能明理。把学生的自读、教师的范读、师生的齐读等形式有机地安排在初读、细读、精读等各个教学环节之中。要精心设计课堂设问,每次让学生读书时,都必须带着问题去读。课堂设问要有思维的容量、思考的价值、恰当的深度,着眼点要放在文章的关键处、作者的精心构思处、事物的联系处、学生的不意处、情感的发展处以及内容的矛盾处。
三、教给课外阅读的方法,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养成了,将会终身受益。所谓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地吸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性情;阅读时,引导学生采取认真的阅读态度和正确的阅读方法。只有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专心致志地读,开动脑筋地读,才能学有所得。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的最终目的就是答题时取得最大的正确率,正确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老师应指导学生答题技巧,使其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编写提纲法。主要给文章勾出提要,列出提纲。卡片摘录法。即在阅读时,把文章的要点或重点句、段摘录在卡片上。符号代替法。即根据自己的读书习惯,设计多种符号,在文中圈、点、勾、画。批语注释法。即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上批注的文字。索引法。即用编索引的方法来读书,记下文章篇名、作者、报刊的名称期数、页码,需要时翻索引。语文是靠积累的,不想理科知道了一个公式就可以计算了,语文是没有公式可以计算的,多积累才是硬道理,等你积累的量多了,你就会发现你也可以写出优美的句子来了,也不用很可以的去看就是你闲来没事中的时候就翻一翻这样就不会烦啦,等你有了一点小小的成就的时候,相信你就会慢慢的喜欢上语文的了。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摈弃陈旧的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努力创造条件,采用灵活的方法,在阅读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努力培养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