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 PBL教学模式意义之管见
2015-05-28唐远华
唐远华
PBL英文全称为Problem Based Learning,即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医学教育中,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简称“2010方案”)出台后,教育部曾要求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方式上:“增强课程的研究性,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学,通过研究报告、师生点评等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1]以“问题”为中心的PBL教学模式可增强研究生的学习主动性、彰显课程的研究性,符合研究生对课程改革的心理预期,能激发他们的理性思考,从而提高思想免疫力,自觉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决抵制西方思想侵袭。
一、PBL教学模式符合研究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心理预期
教学建构论认为,教师知识需经过“同化”和“顺应”方能转化为学生知识,“同化”和“顺应”皆为个体对外界刺激信息的反应,“同化是指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 顺应是指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2]教学若无法激起类似反应,就会出现有知识传递却无知识到达的无效教学。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必须在教学中极力启动研究生的“知识建构程序”,激发思想“共鸣”,为此,教学需贴近研究生对课程的期望和诉求。2004年广东省曾对该省的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情况展开深度调研,调研发现研究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期待竟与PBL教学模式所倡导的教学理念不谋而合。对于“影响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研究生一致认为“教学方式”的权重最大,选择该项的博士生和硕士生分别为29.8%和 26.3%。[3]而研究生最喜欢的教学方式是专家讲座(博士生:41. 9%,硕士生:43.1%),其次为课堂讨论(博士研究生:29.2%,硕士研究生:27.1%),选择教师讲授的比重则较低(博士生:12.1%,硕士生:7.9%)。从教学内容看,研究生对课程的最大期望是“现实问题的分析”(博士生:30.9%,硕士生:53.8%),其次为综合素质的培养(博士生:28.9%,硕士生:22.6%)。[4]以上数据表明:“教师讲授”几乎是研究生最不喜欢的教学方式,以“灌输”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亟需改革,有的放矢的改革则需从研究生对课程改革的心理期望入手,否则教学改革依旧难以产生“思想共鸣”。如上所述,研究生最喜欢的教学方式为“专家讲座”和“课堂讨论”,最期望的教学内容为“现实问题的分析”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据此可做出如下推论:一方面研究生期望对现实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并期望听悉独到深刻观点以启发自我、提高自我,而专家讲座的深透分析有助于达成这一愿望;另一方面研究生期望通过课堂讨论对现实问题阐发己见,并通过同学之间的思想碰撞激发思想火花从而升华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总之,研究生期望课程对提高综合素质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和影响。这些愿望既为改革提供了突破口,又为提高课程教学实效性指明了方向,PBL教学方式则与研究生的期望高度相符。
二、PBL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研究生对现实问题的理性分析能力
无论现代性国家还是正经历由传统迈向现代的国家都会面临种种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知识精英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看法会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舆论导向和社会秩序。研究生作为各行各业掌握知识最多的群体,他们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认识和解决思路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未来改革走向和发展方向。尽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极力引导研究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西方思想观念的输入以及人们知识文化水平的提高,西方鼓吹的思想多元化、思想自主性在一定程度上迷惑了人们的思想和视野,研究生对以“灌输”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抱有传统的高度热情。特别在西方思想领域的“迷魂阵”和“糖衣炮弹”面前,个别研究生对中国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分析逐渐偏离甚至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转而以西方价值为基准判断中国问题。站在西方立场评判中国问题,这正是“西化”、“分化”图谋之所在。若持这种立场的研究生数量逐渐增加,对中国未来的发展稳定必将造成灾难性后果。要想避免研究生落入“西方分析模式”陷阱,首先需要搞清楚为何中国热点难点问题的西方分析模式对一些研究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一方面,西方表达方式更具亲和力,更接近现代社会人们追求的柔性表达,这种自然表达方式更能为人们认同和接受,同时西方也更擅长以循循善诱和温文委婉的方式来迎合高级知识分子的自主自由心理,因此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另一方面,西方传播载体更为多元,包装更为精美,加之具有强大的文化力优势,西方因此能将其特有的价值观念与文化产品实现无缝对接,西方价值标准悄无声息地融进受众心理,影响张力逐渐发力并持续发酵。特别是互联网时代,超音速的信息传播速度、不断伸展的信息空间、无限扩大的信息容量,对具有信息选择自主倾向的高级知识分子更容易发挥全方位影响,在中华民族重经验的文化传统作用下,西方当前更高的发展程度自然容易在他们心中出现示范效应。他们误以为西方模式能解决当今中国发展遇到的一切问题,西方言论因此对他们具有更强吸引力;再一方面,对中西方理论和现实感知存在巨大反差让少数研究生对中国妄自菲薄而对西方存有完美幻想。国内大多数研究生并没有西方的直接感知经历,即便少数研究生去过西方,对西方的感知也极为有限。他们对西方的了解更多源自间接感知——西方的自我宣传,部分研究生对这种宣传深信不疑,并高度向往“宣传中的完美西方”。曾在一堂课上讲到美国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时,一名学生很激动地问我:如果给我机会去美国,我去不去?学生之所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或许源于他心目中的美国已经非常完美,认为我所说的美国问题并不存在,或者源于他对自己国家的信心不足,认为美国即便存在一些问题也比自己祖国更好。客观地说,美国当前发展程度的确比中国高。但很少有学生去理性思考为什么美国今天的发展程度比中国更高。或者即便有些思考也容易偏听偏信西方言论,认为是西方的所谓“民主”、“自由”成就了西方。但反观世界上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鲜有美国的发展程度,甚至有的国家比如菲律宾等国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遇到继续发展困难时盲目效仿美国不但未能获得预期进步反而经历了无比痛苦的倒退。endprint
尽管如此,西方的隔空宣传依然能让少数研究生深信不疑,而“从娃娃抓起”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却未能深入骨髓。为此,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切实有效地推行循循善诱的PBL教学模式,有助于消除西方宣传并进一步培养研究生的理性精神。一方面,以“问题”为中心的PBL教学模式有助于推动研究生理性认知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成因。研究生普遍具有更多知识积累和更强认知能力,以“引导”为主的教学方式因此更受其欢迎,而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则容易让其产生懈怠情绪。PBL教学模式需要研究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收集整理与“问题”相关的海量信息,这些相关信息必定会给他们带来强大思想冲击,促使其整合脑海里关于中、西方差异性信息,并在信息重整中回归理性,改变对西方的偏听偏信,理性探究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根源,自觉抵制并批判各种错误归因,以正社会视听;另一方面,以“问题”为中心的PBL教学模式有助于促使研究生理性探测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解决路径。PBL模式的基本学习单位是学习小组,最终目的是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无论寻求理论路径还是实践路径,都依靠学习团队群策群力、共同探讨,探讨之中会激发大量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师师之间的“头脑风暴”,并在思想的激烈碰撞中生发出解决问题的创路,从根本上避免陷入“西方模式”圈套,树立从中国国情出发解决中国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理性思维方式。
三、PBL教学模式能更加有效地启动研究生意识形态教育的杠杆效应
尽管学术界对意识形态杠杆效应的研究并不多见,但这一效应的确客观存在,对很多重大问题发挥着根本性作用,社会转型时体现更为显像,比如二十世纪中国的逐渐崛起和苏联解体。1917年,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党找到了与敌斗争的支点,在此期间,中国的物质要素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但精神的力量却凝聚了中华儿女,从此改变了中华民族一盘散沙任人宰割的局面,意识形态杠杆启动了中国革命的各种正能量,“三座大山”一一荡平,中华民族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走上了繁荣富强的道路。二战以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在与苏联的斗争中,充分利用各种“利器”,但没能撼动苏联,最后美国应用意识形态的杠杆效应,对苏联发动思想信息战,结果没费一兵一卒便让苏联顷刻间分崩离析。“冷战”结束后,美国更加重视发挥意识形态的杠杆效应,先后在中亚和阿拉伯世界掀起多次颜色革命,这些国家在美国意识形态杠杆的撬动下推行美式民主,结果不仅没能获得繁荣发展,反而不得不承受倒退与内乱。2014年爆发的乌克兰危局再次印证了“颜色革命”对“被革命”国家造成的无以复加的危害。苏联解体后,“1992年到1999年间,乌克兰国民生产总值下降75%,约70%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下”“橙色革命”后不久,“老百姓得出了一个心酸的结论——颜色革命并不能创造民主和幸福的神话;西方国家输出的并非‘真民主,也并未把他们当作‘真朋友;西方输出的是混乱和无序,追求的是地缘政治私利”。[5]他国悲催经历时刻提醒着我们:意识形态杠杠一旦被人撬动,便会陷入全盘皆输的绝境。
苏联解体后,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发展最快的社会主义国家,美国在加强遏制中国的同时更是处心积虑地掀起了一轮又一轮既隐蔽又阴险的对华意识形态斗争。知识分子历来是美国对华意识形态斗争力图拉拢的对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作为坚守意识形态领域的主渠道,缺乏实效性,无法有效防御西方意识形态进攻,少数研究生敢当美国思想俘虏令人堪忧,改革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必由之路。实施PBL教学模式有助于更有效地开启意识形态教育的杠杆效应。一是增强思想共识和思想凝聚力。社会转轨期,各领域变革尤其激烈,极易产生各种离心离德问题,控制和防范转轨期的不确定性因素可能带来的危机和风险,凝聚思想共识尤为重要,但转型期的思想变化极其剧烈,知识分子特别是高级知识分子的转型期思想认同将影响整个社会对转型思想的接受,研究生作为高级知识分子,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引导其思想航向的主阵地,以“问题”为中心的PBL教学模式能催生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自主学习和研究中、特别是在与同学和老师的思想交流中进一步增进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增强思想共识,提高主流意识形态凝聚力。二是增强思想防御意识,提高思想免疫力。对于精美包装的西方意识形态,少数研究生并没有意识到思想防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反而张开双臂热情拥抱,甚至被西方思想自由的谎言迷惑进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暗自生发出某些抵触情绪。实质上,西方对思想领域并非放任自流。对内,从表面上看西方的确没有中国式的系统意识形态教育课程,但西方公民规范之类的教育却暗含着大量意识形态教育成分。简言之,西方绝不忽略公民意识形态教育,只是载体和方式跟中国有别而已。对外,西方不断对异己意识形态发动各种形式的斗争,并在斗争中表现得愈发自信自如。比如:对尹拉克、利比亚实施军事打击,对古巴、朝鲜实施经济制裁,对中国加强围堵等等。西方尽管暗地里使阴谋、耍花招,但表面上却自我美化,将自己装扮成正义化身,让不明就里者顶礼膜拜。少数研究生对美国式意识形态进攻缺乏防御意识,对说教式理论“灌输”又充耳不闻,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PBL教学方式,有助于让研究生深刻意识到思想防线对民族独立和发展的意义,并自觉意识到高级知识分子建立思想防线的应有担当,以更清醒的头脑识破西方意识形态阴谋,产生积极防御意识,有辨别地吸收西方思想,提高思想免疫力。三是真正树立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少数研究生盲目崇拜西方,究其根源为缺乏“三个自信”,而这类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更易出现不积极、不认真、不主动心态。采用PBL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广泛收集信息资料,对中国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和发展中资本主义国家,对过去中国和今天中国进行纵横交错的比较,在比较中不由自主地得出结论: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制度和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根本上消除少数研究生因听信西方鼓吹而出现的暂时迷失现象,从根本上避免苏联被西方意识形态杠杆撬动而坍塌的悲剧。
本文系2013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PBL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yjg133104.
参考文献:
[1]全面高质量实施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
——访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杨光思想理论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09(11).
[2]王鉴.胡红杏:试论影响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种现代教学理论[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6(156).
[3][4]广东省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调研组:广东省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78)(76-78).
[5]张树华.民主化幻影与乌克兰泥潭[J].红旗文稿2014.06(41).
作者:重庆科技学院法政与经贸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宋英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