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月年年只(望)相似”中“只”“望”释疑
2015-05-28王莹雪
盛唐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一诗中有名句“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望)相似。”,这两句诗写尽了“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人类之渺小、人生之短暂而宇宙之无穷的千古悲叹。然而,又有谁料到在蕴含如此寥廓又深沉的佳句之中,今之读者与学者竟有着“江月年年只相似”与“江月年年望相似”的困惑,甚至各执一端或认为“只相似”较好,或认为“望相似”胜于“只相似”。本文拟从“只”“望”之争来分析其优劣,取优者而沿用之,以使纯粹、原型而优秀文化得以传承后世。
一、“江月年年只相似”与“江月年年望相似”举偶
清人彭定求等人编写的《全唐诗》收录了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一诗,作“江月年年只相似”。[1]《唐诗鉴赏》大辞典收有《春江花月夜》诗,作“江月年年只相似”。[2]
中小学语文教材中作“江月年年只望相似”,在此略举二三例。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王后雄主编的与人教版高二语文课本相配套的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3]第二单元收录了《春江花月夜》一诗,作“江月年年望相似”,以至于全国高考语文与之相关的试题答案皆是“江月年年望相似”而非“江月年年只相似”,可见此说影响之大。冀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春江花月夜》中是“江月年年望相似”[4]。鄂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咏月诗两首》之《春江花月夜》中仍是“江月年年望相似”[5]。苏教版高二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中《春江花月夜》中亦是“江月年年望相似”[6]。
二、“只相似”、“望相似”优劣论
贾岛有诗云:“长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其“僧推月下门”与“僧敲月下门”反复推敲,因为一字之差收到不同的效应,选字得到恰如鲜花配兰芝、淑女配君子,锦上添花。唐朝诗星巨匠,诸如杜甫、王维、李白等皆是诗歌王国里的娇子,他们其中不乏像杜甫一样不惜在诗歌用词上痛下工夫,可谓工夫诗人工夫诗。今之学者,在领悟古典诗歌之时,亦应该掌握诗歌相关方面的知识,才能正确地理解、鉴赏诗歌艺术,正如一个人想作诗需遵陆游所言:“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因此,欲鉴别“江月年年只相似”优于或劣于“江月年年望相似”,那就要从诗歌、语法、语义等方面来加以辨别。
(一)从对仗工整来看,“只”优于“望”
古诗词中往往是两句相对,它指的是相连的两个句子形成对仗。对仗即
对偶,古诗词的对仗有两大基本要求,对仗工整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做到这两点。诗词对仗第一个基本要求是,对偶句中相对的字词,其词性要相同或相近。同类词性中的字词叫词性相同,邻类词性中的字词为词性相近。综合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词性可以归纳为十三大类,即名词类、专有名词类、方位词类、数词类、代名词类、形容词类、颜色词类、动词类、副词类、虚词类、连用字类、连绵字类、重叠字类等。在两句相对时,除了要求词性相同或相近外,还要求相同两句的句子组成情况相同或相近。工对的两句,句子组成情况是相同的。如杜甫的《曲江(其一)》中的 “一片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7]两句的句子组成情况就是相同的。“一片”对“万点”,定语对定语;“花”对 “风”,主语对主语;“飞”对 “飘”,谓语对谓语;“减却春”对“正愁人”,补语对补语。不仅句子成分相同,而且各句子成分的所处位置也相同。只注意词性相同或相近,而不管句子组成情况相同或相近与否,这样的对仗也是不少的。兼顾二者,才是对仗工整,用词精当的诗词。下面就从这两个方面来分析“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望)相似”中“只”优于“望”。
首先,两句相对,词性相同者为“只”。“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望)相似”这两句诗显然是对仗的,那么以前句“人生代代无穷已”为参照,后句“江月年年只(望)相似”以此为镜应斟酌用词。“人生”对“江月”,名词对名词;“代代”对“年年”,重叠字对重叠字;“无”在古代汉语中为否定副词与其位置对应的后句字的词性亦宜为副词,“只”在古代汉语中属于范围副词,而“望”在古代汉语中除了特定节日意项为名词外大多数情况下为动词。据此,可认定,“只”比“望”好。
其次,在两句相对时,要求相同两句的句子组成情况相同或相近。如林逋《梅花》中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的句子组成情况就是相同的。“疏”对“暗”,定语对定语;“影”(梅花的影子)对“香”(梅花的香味),主语对主语,“横斜”对“浮动”,谓语对谓语;“水清浅”对“月黄昏”,补语对补语。又都存在着省略和倒装,原应是“在清浅的水面上”和“在黄昏的月色中”。不仅句子成分相同,而且各句子成分所处的位置也相同。以此观之,“人生代代无穷已”与“江月年年只(望)相似”句子组成情况亦应相同或相近,其中“人生”对“江月”,主语对主语;“代代”对“年年”,定语对定语;“穷已”形容词做动词为谓语,“无”位于谓语之前起修饰作用,故为状语。“无”对“只(望)”,应是状语对状语,动词做状语一般修饰表示具体动作的谓语动词,而“相似”是抽象的动词谓语。此外“江月年年只(望)相似”中主语是“江月”如若用“望”字,那么“望”动作的发出者是人,而不是月,“相似”的主语则是“人”。因而,与前一句中“无穷已”的“无”位置相对应的后一句“只(望)相似”中取“只”字修饰谓语“相似”。从句子结构来看,后半句的结构是主谓式即“江月相似”,而“望相似”中“望”动作的发出者应是“人”非“江月”,但本句的主语却是“江月”而不是“人”,如若用“望”,势必将偷换主语,严重混淆了句子结构,从语法这个角度而言,“望”字不如“只”字恰当。
(二)从语意判断,“只”优于“望”
俞平伯、施蛰存等学者撰写的《唐诗鉴赏》释“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二句诗意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8]前句与后句诗意明显为转折关系,显然后一句需要一个表示转折意味的字,也应是个虚词,“只”字有“但是”的意思,用在此处恰到好处。而“望”是动词,表动作,用在此处显然不合适。因而,以语意判断来看,显而易见在“江月年年只(望)相似”一句中,非“只”不能达其意。endprint
(三)从词意观之,“只”优于“望”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望)相似”表达的是一个人类普遍存在的永恒哲理,是抽象的含义而不是有形的、具体的事物。“江月年年只(望)相似”表达的含义自然与前一句或此两句诗的整体诗意相吻合,诗意应是抽象的而不是具体的,是客观的而不是主观的。不同词性的字词所表达出来的含义或是抽象的,或是具体的,亦或是短暂的,又或是永恒的。一般而言,动词,尤其是动作性较强的动词,表达的是具体的动作,而这个动作是短暂的,往往不适合用于表述具体而恒定的宇宙人生哲理。副词,用于修饰谓语动词可做状语,更加强调事物状态。“江月年年只(望)相似”诗句强调“江月年年相似”这个持续永久的自然界永恒的状态,因而此处须用虚词,而非实词、动词。“望”多为“观看”之意,表示具体的动作,也就是说看着江月“相似”,实质上“不相似”,可见表意模糊、不准确。加之“望”动作性极强,强调动态,显然不适合用在表示状态的句子之中。而有的读者却认为“望”为盼望之意,“则表达出思念和内心的期盼[9]这种解释是孤立地将“月”与其象征意义“思念”蕴意联系在一起,超越了本句所表达的“江月永恒”宇宙观的真实含义。显然这是一种曲解,脱离了诗句而望文生义。
此外,动词乃实词,充当一定的句子成分。副词,属于虚词范畴,无明确的、实在的意义,仅表语气或语意的连承或转折,宜用于表达诗句实词词意已经能够完整描述诗意的情况。“江月年年只(望)相似”,其中“江月年年相似”已是含义完整的句子,此处应该用一个虚词“只”而非实词“望”。
三、结语
《春江花月夜》乃灿若群星的诗歌艺术殿堂的巨星,它不仅照耀着自唐而下中国几千年古诗坛,不断迸射出摄人魂魄的魅力,影响着一代一代的中华儿女。但时至今日,在传承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分歧。近几年来的青年大学生都将“江月年年只相似”读作“江月年年望相似”,皆是由于先入为主的缘故,因为高二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典诗词散文》一书中就用“望”字。诗无达诂,本来也不算什么,但细究起来还是“只相似”好于“望相似”,上文已从对仗基本要求、语意、词意等三个方面做了阐释以证明“江月年年只相似”优于“江月年年望相似”,更接近原版,应以“江月年年只相似”普及后世。
参考文献:
[1]彭定求等.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60.
[2][8]俞平伯.施蛰存等:唐诗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
[3]王后雄.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
[4]河北教育科学研究所.语文八年级(上)[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5.
[5]语文九年级(下)[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9.
[6]丁帆.杨九俊.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7][9]仇兆鳌.杜诗详注[M].北京:中华书局,1979.
(王莹雪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4041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