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随”出“写意”风景
2015-05-28闫波成
闫波成
用追随技法拍摄运动之中的物体,我在上世纪80年代初学摄影时就尝试过。为了表现维吾尔族老人赶着毛驴车到巴扎去的惬意心情,反复用追随拍摄技巧,创作了一幅前景人物、车辆和毛驴都清晰,而背景树木虚化了的黑白作品《赶巴扎》。然而,用追随手法拍摄风光作品纯属偶然。
2012年,去德国考察,从一个城市乘车到另一个城市,路上的风景深深地吸引着我这位来自亚洲腹地—中国新疆的过客。作为一位爱好摄影30余年的“发烧友”,希望把异国他乡的自然风景拍回来,以满足自己的审美需要。而20多天在车上隔着玻璃窗拍摄的“作品”前景都不清楚,时而汽车玻璃还折射出难以避开的“贼光”或“光晕”。几次看到车窗外秀美的风景都想让汽车司机停泊一下,下车拍两张。但高速公路上严禁停车,而且我们这个培训考察团不是摄影创作团,没有拍摄任务,许多人对摄影也不感兴趣。怎么办?到德国拍摄风光作品的美梦就这样破灭了吗?望着窗外心动,看着相机手痒,我边拍边思考,拍摄出来的风景照片之所以前景不清楚是因为与相机快门时间不同步,何不采用倒追随法试一试?这一试,美妙的画面出现了,拍摄的风光照片变成了前景清晰,后景模糊;拍摄出的树林出现了虚虚实实的效果。这意外的收获,使我欣喜若狂,让我看到了风光摄影表现手法的新突破。于是,从那一刻开始,我便有意识地采用追随法拍摄窗外的风景,一幅一幅地试验,进步、成功,终于拍出了自己满意的、似有中国画意味、虚实相间且动感强烈的风光作品。
如何拍摄出有写意韵味的风光作品是我一直在思索和追求的方法,这与自己爱好画点儿写意山水和书法有关。那么,何为“写意”,何为写意作品呢?《现代汉语词典》中把“写意”解释为:“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不求工细,注重神态的表现和抒发作者的情趣”。刘半农在他的摄影专著《半农谈影》中把摄影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复写”(写实)的,另一类是“非复写”(写意)的,明确提出写意“乃是要把作者的意境,借着照相表露出来”。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化实境而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的语意是对“写意”艺术作品的最好诠释。我个人认为,所谓“写意”摄影作品就是具有中国画写意手法的特点,一言蔽之:虚虚实实、虚实相间的摄影作品。当我发现自己用倒追随法拍出的照片上的景象有虚有实、虚实得当、趣味无穷的时候,我首先感觉到的与中国画写意手法相近,画面里透着浓浓的中国传统文化—阴阳、虚实、含蓄、象征等审美特征。同时还强烈地感觉到画面富于活力、张力和冲力,把静止的风光拍出动感,把清晰的树木拍成虚实相间的风光作品,是实现拍摄“写意”风光作品的极佳形式,也是对风光摄影拍摄手法的一种大胆的创新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