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心理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2015-05-28杨正帆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音乐教育心理学成为了音乐教育中一门新兴的学科。变得更为大众所了解、接受与重视。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是人类发展的需要,是音乐教育学建设的需要,对小学音乐教育同样起着促进作用。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和设计来开展教学活动,激发了学习的兴趣。音乐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交叉性学科,结合了音乐学和心理学,有一定耦合性和独立性。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开发了学生的潜在创造力和更广阔的思维。
【关键词】音乐教育心理学;小学音乐教学;交叉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全面推进,我国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我国的家教素质普遍偏低,方法不合理,学校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也做得不够。音乐教育心理学从心理学的角度,给音乐教育学提供帮助和理论依据。
一、音乐教育心理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社会转型期的外部环境因素造成了不利影响
西方思想的渗透涌进,改变了很多原有的传统观念和思想。其中参杂的一些负面影响对脆弱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是相当危险的,这个阶段的孩子辨别能力弱,模仿能力强,就很容易诱发一些问题思想和行为。很多学校采取的还是应试教育模式。繁重的学业给稚嫩的小学生心理带来了阴影。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急功近利的家长心态会让孩子产生压迫感恐惧感。甚至变得沉默逃避社会。使得音乐教育心理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开展颇为困难,也尤为重要。
2.脱离实际教育的现实和片面的人才价值观造成不利影响
现在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与小学生的年龄与生活实际严重不符。总体上虽然符合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如数理化是提高学生的算术思维能力,增加心智感悟力。语文、思德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丰富情感和规范行为,增强素质。但是这些学科内容偏向枯燥脱离生活实际,有些更是超出了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得孩子学的吃力,成绩不理想,在学校和家庭都备受压力。现在的升学模式都是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指标,用人单位也把能力与文凭相挂钩,无形中加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阻滞了孩子的思维。
3.小学音乐作为一门非主要考试科目得不到重视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语数外是小学重点抓的学科,忽视了小学音乐对小学生起的作用。音乐教育是一门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学科和特殊学科,要求表现者和感受者都需要具备一定的音乐修养。起着陶冶心灵,美化生活的作用。著名教育局蔡培元说过“所以美育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学生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不仅得到美的享受,也激发了对美的追求。让学生立足于听,养成对音乐的良好感受能力,让孩子在学习其他方面能力奠定了基础。
二、音乐教育心理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引导学生亲身去体验音乐的美
音乐教学是一门“声源于形,形发于声”的艺术。对那些偏内向的孩子,胆怯不敢发声的学生,要加以心理教育和辅助。让他们大胆的开口,老师和同学都予以鼓励。表现者在运用过程中把抽象的东西转变成感受者能体会的形象物质。学生只有亲身参与其中,才能有审美实践机会,得到美的享受并激发学习兴趣。音乐是一门听觉方面的艺术,一切实践依赖于听觉。决定了音乐教学须立足于听,培养了孩子良好的感受能力。
2.通过教师的全身心情感投入去带动学生的情绪
在课堂上,老师起着引导和决定性作用,学生是感受、接受者。尤其是在音乐美学传播过程中,欠缺情感投入,都会很容易被敏锐的孩子捕捉到,整个课堂的气氛就会变得很糟糕,教学进度和效率会受到很大影响。好的情感投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将会很愉悦的接受和领悟到音乐的美。
3.运用好多媒体技术,让孩子们更加容易接受
音乐教育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合适他们的音乐为客体。小学阶段的学生最喜欢接触新鲜事物,一些现代化科技的课堂应用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通过老师的指导和设计出的活动能使主客体相互统一。多媒体的使用,能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其中之一或更多。运用多媒体,也要注意把握好时间、顺序与次数。合理的时间、顺序、次数能与教学内容更自然组合,使学生获得清晰的层次,获得更加生动深刻的映象,加强教学效果。
三、结语
很多小学忽视综合能力的培养,片面地追求成绩,重视知识理论的灌输,弱化实际动手能力和对美研究的培养。音乐教育心理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起着调节、引导、疏通的作用。能结合学生的心理更好的展开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谭琴.如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考试周刊.2011(16)
[2]赵玲.试论音乐教育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02)
[3]胡曦.论高校音乐欣赏课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02)
作者简介:
杨正帆(1992~),男,贵州省遵义市人,工作单位: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职务:学生,研究方向:小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