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湘西土家族哭嫁歌的风格特点
2015-05-28吴绍海
吴绍海
1土家族哭嫁歌的腔调
嫁歌的腔调来源于土家族山歌小调,哭声低沉的,呜呜咽呖,气氛悲切、哀怨忧伤。哭嫁歌的最明显特征是“哭腔”。“哭腔”是指哭嫁歌整体悲伤哭泣的一种风格,是一种特殊的唱腔。在哭嫁歌中,几乎每一句的最后一个音都有哭腔似的下滑音,有了这种下滑音和抽泣的哭唱声,就自然形成了另有风味的腔调。哭嫁歌的旋律是比较模糊的,没有像其他民歌有清晰的旋律,它唱时吐字不清楚且浊音也比较多。旋律的起伏非常接近日常语调的高低,旋律是跟着歌词而变化。所以哭者必须掌握此种哭腔,如泣如诉,抑扬顿挫。唱时必须声泪俱下,都是真嗓清唱,没有任何伴奏。湘西土家族哭嫁歌是用其地方语言的歌唱,所以具有浓厚的乡土味。这使“哭腔”成为了湘西土家族哭嫁歌的典型特征,因而使哭嫁歌哭腔唱法自成为一声乐系统。
哭嫁歌的句式自由,一般曲式结构由二乐句或四个乐句构成,并在此基础上组成套曲形式。这类哭嫁歌结构比较完整,演唱比较灵活,表现的内容繁多,层次多变的题材,有它自己的艺术特点。哭嫁歌旋律的音域一般没有超过八度音,旋律上下行级进和三度、四度的跳进运用较多,发展中回旋照应。哭嫁歌的调式以五声音阶为主,一般以小调色彩的羽、商调适合表现怨恨悲伤、难舍难分的情绪。所以哭嫁歌常用的调式是五声调式中的羽调式、商调式、徵调式。宫调式、角调式则较少用。
哭嫁歌速度有快有慢,节奏比较自由,多为2/4拍和3/4拍,有时为2/4和3/4的混合拍,通过新娘运用夸张、排比、联想等的演唱下,充分发挥诗歌的表现力,感染力。
2土家族哭嫁歌的主要内容
湘西土家族哭嫁诉说的内容,内容主要是叙旧情的,有礼赞新娘人品的,也有鼓励、劝慰的话语。哭嫁歌的歌词一般为即兴所作,有哭祖宗之德,爹娘之恩,骂媒人,姐妹之谊,兄嫂之贤,故土之情等等。哭词各不相同,当然也有固定的哭词。湘西土家族哭嫁歌哭唱时必须按着传统礼仪的顺序进行的,不能乱哭。顺序一般是先哭爹娘和兄弟姐妹,然后是哭骂媒人。其中最有特色是哭爹娘,哭媒人和哭十姊妹,也是最动人最精彩的哭唱阶段。
湘西土家族哭嫁歌通常唱的是土家族姑娘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哭唱的主要内容有:一是与亲朋好友道别,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亲友善待和难舍兄弟姐妹手足之情。如:哭爹娘、哭哥嫂、哭姐妹、哭叔伯。如歌词中写到:“爹娘恩德比天地,哺育教养心操碎,树欲静而风不息,恩德未报就别离。远望故里盼归期,归来又能住几时?门前小河长流水,女儿眼泪长长滴。”歌中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赞扬父母亲养育之恩,同时表达了对父母骨肉分离的无奈和未能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遗憾。其歌声凄凉哀婉,催人泪下,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在旁听众无不被这歌声感染而心酸落泪。二是反对包办婚姻的怨愤,歌中怨诉了父母只听媒人的花言巧语,而没有好好考虑女儿的想法,自作主张将女儿嫁到一个自己不知道的地方。女儿在哭的过程中对父母作了委婉的控诉,也唱出了无奈与绝望。出嫁的女儿并不是了解父母,把一肚子气完全倾泻在父母身上,埋怨父母不该把自己嫁出去。其实是对包办婚姻的控诉,出嫁女子抱怨的对象不直接是父母,而是包办婚姻的始作俑者——媒人,就成了出嫁女子控诉的罪魁祸手,往往把一腔怨恨泼在媒人身上,也就是哭媒人。哭媒人其实就是骂媒人,因为媒人是牵线人,是悲剧的制造者,在新娘出嫁前,自己未来丈夫的高矮、品行都不知道,新娘不知道婆婆是恶是善,不知道家贫家富。所以哭媒人的歌词中有这样的内容:“媒人是个赶仗狗,吃了那头吃那头;书上鸟儿骗的来,岩坎猴儿骗的走;娘家又夸女婿好,婆家又夸嫁妆多;媒人一生没良心,不知害了多少人;好酒好肉吃下肚,男男女女进火坑。”辛辣的揭露了媒人花言巧语和唯利是图的丑恶嘴脸。三是对往后未知生活的隐忧,惶惑。出嫁,意味着生活脱离父母的庇荫而独立支撑往后的日子。对“昨日之日不可留,今日之日不可知”的出嫁女子,于未知的新生活充满了惶惑,迷茫。因此,哭嫁歌的内容就充满了依恋,矫情的特色。四是亲人用哭的形式对新娘表示祝福和劝慰。所以父母、兄弟姊妹以及亲朋好友亦有回唱。一首母亲回唱的歌:“成人要出嫁,妈妈嘱咐几句话:一要孝公婆;二要敬丈夫;三要妯娌多和睦;四要心细贤,茶饭要均匀,火烛要小心,炒菜要洁净;五要起得早,堂前把地扫,贵客来到家,装烟又递茶;六要学裁剪,免得求人不方便,切莫贪玩多,日后穷了靠哪个。”歌词就是母亲在女儿临行前点点滴滴的叮咛与嘱咐。亲人对即将出嫁的女子用“哭”来表达出不舍之余时,还对她们的未来生活充满憧憬,希望女儿能得到公公婆婆的喜爱。希望女儿的婚姻能得到美满幸福,同时勉励新娘也给他们讲述一些做人的道理。
3土家族哭嫁歌的形式
哭嫁的形式有一人单哭、二人对哭、众人合哭。在土家族哭嫁歌三种形式中有:连续哭唱、间断哭唱、抱着哭唱、跪着哭唱,新娘领唱、众人一起哭唱等。连续哭唱、间断哭唱主要是由新娘一人单哭。抱着哭唱、跪着哭唱一般是新娘与父母、与兄弟、与姐妹、与亲友等等两人对哭。新娘领唱跟众人一起哭唱一般是跟村中姑娘一起哭唱,也叫哭十姊妹。哭十姊妹是土家族姑娘哭嫁的独特形式。新娘出嫁的头天晚上,爹娘邀请亲邻中的未婚姑娘9人,加上新娘共10人围席而坐,通宵歌唱。一般是由新娘主哭,接着亲人们顶腔接声劝哭。你一声,我一声,自然形成了一种多人齐唱(有时也有两到四个声部的合唱)或多人对唱。陪十姊妹活动即告结束哭嫁使用的语言现在大多为汉语。少数土家语保留得较完整的村寨,仍用土家语哭嫁,其声调和韵味便格外奇妙。一人哭唱多为姑娘哭诉自己的命运、哭父母的养育恩情、哭兄嫂姐妹的情谊以及哭诉封建婚姻和媒人可恶可恨的欺骗行径等。新娘又哭又唱,以父母告别,表达了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和依依不舍的情怀。把父母与新娘之情表达的漓淋尽致。
两人哭唱又称为姊妹哭,一般是由出嫁姑娘先哭,陪哭的人在一旁以哭唱的方式劝哭,从句尾接唱,两人一哭一和,自然形成了对唱。如姐妹对哭:姐:“梭罗树上十二丫,我们同根又同丫;今朝姊妹要分离,离开绣楼好孤单!”妹:“梭罗树上十二丫,我们同父又同娘;今朝姐妹要离开,难舍难分情难断!”姐:“梭罗树来台对台,我姐心里难宽怀;丢你妹妹婆家去,逢年过节又才来!”妹:“梭罗树来台对台,望姐心里多宽怀,多承姐姐把妹待,姐的教诲记心怀!通过姐妹的对唱,表达了姐妹相互关心相互照顾和不舍的手足之情。土家族哭嫁歌都是由新娘、亲属及陪嫁女自愿自发地进行,哭唱和传承是仅限与女性范伟内。所以男性是不干扰,不介入的,但可以以安慰的方式去劝哭。哭嫁歌贯穿于整个婚礼过程中,时间少则数日,多的有半个月到一个月,临嫁前往往要哭一宵。
新中国成立以来,婚姻制度的改变,大大提倡恋爱自由,婚姻自主,加上人民的生活不断提高,湘西土家族哭嫁歌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如今,出嫁前任然唱哭嫁歌。但人们哭唱的思想内容同解放前有着本质的不同,大部分是以娱乐的形式存在于湘西土家族的婚俗中。歌词内容大多是赞颂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和民族政策的平等为主旨。所以,现在湘西土家族儿女们在婚喜之时完全充满喜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