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型小学品德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品德发展
2015-05-28黄志红
黄志红
【摘 要】课堂教学是实施课程的重要途径。在品德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是提高品德课教学实效性的前提。新课改背景下,构建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进行自主探究,促进他们品德发展,真正提高品德教学实效性,成为当前品德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教学模式;品德课堂;自主探究;品德发展
课堂教学是实施课程的重要途径。在品德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是提高品德课教学实效性的前提。新课改背景下,构建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进行自主探究,促进他们品德发展,真正提高品德教学实效性,成为当前品德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根据几年来的实践探索,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品德形成的规律,努力打造、积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题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们没有学习愿望的话,我们的所有想法、方案和设想都会化为灰烬,变成木乃伊。”本着这些理性的思考,课伊始,教师应采用多种方法,通过不同的途径来创设教学情境,诱发学生产生学习、探究的欲望,从而师生进行轻松谈话,自然而然地导出活动主题。一般采取的方法有视频、图片、实物,情境表演,故事等。
如教学《怎样看电视》这个活动主题,课一开始,可播放倍受学生喜爱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的精彩片断,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使学生欲罢不能,整个教学气氛立即活跃起来,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产生了学习的情感内需。随即引出话题:你们喜欢看电视吗?爸爸妈妈同意让你们看电视吗?我们应怎样看电视才会让爸爸、妈妈放心,从而引出活动主题:怎样看电视。又如教学《走近残疾人》这一活动主题,课一开始就设计 “全班扮演盲人在爱心卡片中描上‘爱字”这个集体活动,让学生在无意识的状态下体验了盲人的生活,从而初步感知残疾人在生活中的不便。这样,变旧传统教学以抽象的道德概念、信条切入,为可触可摸、可观可感,实实在在的道德生活场景,直接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在巧妙的导入活动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了他们迫切想走近残疾人,想了解残疾人生活的欲望。
二、提出问题,确立目标
提出活动主题急于探究的问题,学生才能心中有目标,才会迫不及待地想探究,采用各种手段、方法使问题得以解决。这些待以解决的问题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只要突破了重点、难点,教学目标才会得以实现。
例如在教学《怎样看电视》这个活动主题时,在导出活动主题后,要求学生根据课题考虑一下,大家希望这节课弄懂什么问题,解决什么,学会什么。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帮助梳理得出以下这些问题:①个人怎么看电视?a、家长为什么不让学生看电视,怎么办?b、老师为什么不让看电视?什么原因?②怎样和别人一同看电视?③看电视要注意哪些问题?要求学生就自己提出的这些问题一起探究。
三、联系生活,自主探究
任何教学活动都不可能单纯地进行“教学”。“寓教于乐”是最有效、最吸引孩子的教学方法。孩子是活动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引导孩子结合生活实际,通过收集、调查、研究、了解、分析、比较、讨论、交流等形式,参与各种个人自主研究和集体合作探究等活动,使学生切实得到自我真实的感受和体验。在获得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教师给予适当点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活动中的收获,理解感悟,认识正确的行为习惯。这样,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活动过程中感悟认识,从而达到自我构建、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让我们学会合作》这一活动主题时,我们根据布鲁纳的结构主义建构理论,分目标地进行实践探究活动。先是就“《新年好》和谐合奏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先商量如何才能做到和谐合奏,再进行活动,然后就两次的活动进行对比、讨论,初步解决导课中引发的学生们的疑问和困惑:一场演奏会为什么不和谐?引导学生认识成功合作的条件。第二个分层活动“联系生活实际探究活动”,在第一个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学生的道德认知范围,提示学生根据文本,题图示意勾联起生活中的经验回忆,联系身边的生活实际,开展道德认知探究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在家庭、学校、社区直至整个社会的集体生活中事事都离不开合作,懂得过集体生活自己首先必须融入集体,学会合作,这是每个人现实生活的实际需要,从而内化道德认知,形成认知结构。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探究、感悟,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实现了教学目标。
四、回归生活,指导行动
本课程的最终目的是要帮助儿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改善他们的生活方式,促进他们更好地生活,提升生活质量。教师要重视回归儿童的日常生活,引导学生运用所掌握的道德认知和初步形成的生活技能,对社会生活中出现的现象和问题作理性的分析和判断,并力所能及地加以解决,促进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品德得到真正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让我们学会合作》中学生初步建构认知结构前提的基础上,我们进行初步的践行,回归儿童的生活,设计一些日常生活中有趣的集体活动,让他们根据兴趣选择,进行小组活动,体验成功合作的愉悦,加深学生对合作的认识。最后,倡议学生接续导课的《新年好》合唱齐奏活动,进一步让学生通过回归生活实践,既解决了开头产生的疑问与困惑,更深化提高了合作的道德意识,并且还实现了“轻松学习”的教育理念,在轻松愉悦的活动情境中,精讲精练、亲身体验、潜移默化地令学生感悟生活道理,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性。
总之,品德课堂教学应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精心组织各种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活动,感悟、认知,最后回归学生的生活情境之中。努力打造高效的品德课堂,真正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
参考文献:
[1]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
[2]邬冬星主编,《小学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教学案例专题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年6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