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015-05-28沈健钢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4期
关键词:规则课堂教学

沈健钢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社会老师仍是一统到底独个唱戏,复杂的教学过程变成了对书本的简单重复,严重压制了学生思想的自由空间,挫伤了学生学习应有的热情,社会课在师生、家长的心目中渐成“鸡肋”。但新课程要求我们必须以学生为本,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主动通过生本化教学,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地热情,让“单调枯燥”的社会课堂成为素质教育下一块重要的前哨“阵地”,成为学生心中一座人人向往的“新舞台”。

一、围绕兴趣,培育创新思维

记得日本学者木村久一说过:“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杨振宁博士在总结科学家成功之路时也说过:“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可见兴趣是创造的动力,成功的先导。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要关注学生兴趣“节点”,用兴趣的磁铁去吸引学生自主地思考、探索和创造。在教学中,我用讲故事、玩游戏、辩论赛、参观访问、调查研究等等方法,引导学生度过愉快的课堂,学习热情在课堂中升温。在学盛唐时,我们讲到了三个皇帝,武则天就是其中之一。因为受到电影电视塑造的艺术形象的影响,尤其是最近正在播出的“武媚娘”电视的影响,有些同学对书本中这一历史人物的作用产生了怀疑。我就布置了作业,通过网络、书籍等全方位的去了解这个人物,然后通过班级辩论的形式老让学生了解这个历史人物:武则天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功。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发现了武则天破格用人和发展科举制度;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开创了殿试……学生不仅认识了这样一个人物,而且还通过自己的实践知道了评价历史人物要侧重从历史发展所产生的作用出发。让学生上每一堂课都有“我的地盘我做主”的兴奋与体验,从而使学生保持持续的学习兴趣,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萌动源自心灵深处的创新意识。

二、鼓励质疑,创设宽松环境

生本化教学呼唤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社会课堂要秀出大舞台,必须努力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思想、情感、意志和行为方式,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给每个同学相等的展示才华、开发潜能的机会。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得多”。因此,我在课堂上往往会鼓励学生多质疑问题,让他们敢于怀疑,敢于异想天开,而不拘泥于名家的结论,课本的权威,那怕学生中出现的一些异议甚至是错误的观点,我也采取热爱宽容的态度而不是一味的斥责。惟有这种“茶馆式”、“不唯上”、“不唯师”的教学风格,才能让学生思考的批判性、思维的独特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才会真正的让社会课堂成为学生心灵的舞台。

我在日常的社会课教学中,我在上课开始的五分钟时间里设置了学生讲解环节,让学生通过预习和思考来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尤其是里面的历史事件。在这个自由的时间里,每个人都有话语主动权,学生可以就某个问题畅所欲言,或辩论、或演说、或私语,如“商鞅变法”内容的讨论学生们的意见很多,甚至有些同学认为编发还可以更加细致,提出了更加科学容易操作的条文,还有些同学认为变法的内容过于严苛也提出了自己的主张。评说过程中,我从不随意打断学生发表自己的“高见”,重引不重论,否则就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整堂课就以学生为主体、老师的旁敲侧引下充分认识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化过程中碰到的各种利益、思想的纠葛、冲击。以生为本,给学生一方思想驰骋的天空,学生会还你一个课堂预设之外的惊喜。

三、重视课件,合成电媒资料

随着教育的现代化,现代教育技术和教育手段,必将成为我们教学的重要手段。如果我们在社会课教学中能熟练运用该手段,把教学内容和学生耳濡目染喜闻乐见的音像节目资料、漫画寓言文学等资料有机组合起来,使学生这个主体在集音、形、声、画于一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中参与学习活动,变繁为简、变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在以生为本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轻松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大大加强、拓展和延伸学生的感性和理性认识。

我比较重视课件的创作,在熟练掌握了POWERPOINT、AOTHRWARE以及三维动画制作技术,我在参透教材的基础上,收集资料,和学生一起编排出新颖、丰富、生动的课件。例如,在讲“秦朝”的时候,把秦朝的知识点分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几个部分,并纵向对比当时世界上的其他文明,让学生自己查找材料,然后通过学习小组的形式汇编成一个完整的部分,里面的内容经过学生小组的整理、讨论、删减、分析,在很大程度上更加适应学生,方便理解,同时学生在主动了解并参与知识合成的过程中,系统的构织成一个完整独立的知识网络,我们老师给学生一个知识的支点,他们可以由此搭建起华丽而实用的新舞台。

四、融入实践,创设问题情境

在社会课教学中,我总是积极贯彻以生为本的原则,创设真实的问题情景,让学生走进社会生活和学习生活实际,使空洞的理论说教远离课堂,代之以生动、鲜活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在有趣、贴近的现实问题中洞察生活热点,培植理性情感。如学习规则内容时,为了让学生能在生活中深切感受规则,课前就布置了一个作业:一天中,你曾经经历过或直接感受到的有关衣、食、住、行、用、学习、文体活动等方面的规则。课堂中,根据学生准备的材料,进行分组讨论,形成比较统一的观点,然后请各组把衣、食、住、行、用、学习、文体活动等方面的规则在黑板上罗列出来,学生对生活中有如此多的规则感到惊讶,同时对生活中各方面的规则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设问:假如没有这些规则,你的生活会出现哪些问题或有什么不便。学生针对生活中不同的规则设想了许多令人难以预料的结果,有捧腹大笑的、有令人深思的,从而得出一个结果:那就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这样的形式,因为它贴近生活现实,所以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因为它基于课文理论,所以能增进学生的学识见解与理性思考;因为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所以能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展现自己的个性、学识和见解。生本化的教学过程,完全摒弃了传统教育下的“满堂灌”现象,使学生在明确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前提下,自觉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和理解相关的问题,在原有的知识系统上进行重组、再造,形成新的认识,而且整个过程非常自然,充满乐趣,让小小课堂成了学生才艺秀的大舞台。

正如《学会生存》中提出的那样“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社会课教师若不能及时转变教学观念,传统模式下一统课堂的局面将无法维系信息时代所需要的创造型人才。唯有教师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放手让社会课堂“活”起来,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自主行为,把学生的能力培养成为其中永恒的课题,通过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革新、评价体系的完善,使课堂的教学最优化,切实推进素质教学,让社会之花在改革的浪潮中永开不败。

猜你喜欢

规则课堂教学
甜蜜的烘焙课堂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美在课堂花开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让规则不规则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