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革命传统精神为动力 积极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

2015-05-28蒋映生

当代贵州 2014年35期
关键词:瓮安城乡常态

蒋映生

2014年12月31日是中国工农红军在瓮安县猴场镇召开“猴场会议”八十周年的日子。

八十年前,在中国革命最艰难的时刻,红军长征来到瓮安,召开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被称为“伟大转折前夜”的猴场会议。在瓮安,工农红军与群众建立了血肉联系,正是这种鱼水之情,形成了强大的力量,使红军打了长征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强渡乌江战斗。

八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长征精神的激励下,瓮安人民书写了辉煌历史,全县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当前,全国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常态,这对中央和地方都是极大的挑战。

回顾红军长征以来,特别是近年来瓮安从乱到治、到大发展的变化历程,把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于积极应对、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汲取“猴场会议”精神营养

提振发展新常态精气神

“猴场会议”是红军挥师贵州过程中,在遵义会议之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一次最为重要的会议。

“猴场会议”排除李德的错误指导思想,巩固了党的军事指挥权,为红军胜利强渡乌江,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最终实现挥师贵州做好了思想上、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准备。

昨天的瓮安,见证了中国革命在惊涛骇浪中转危为安,也见证了瓮安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打土豪、分田地”、帮助红军顺利强渡乌江、建立红军长征途中的第一个农民革命政权和武装,陈靖、周贤等一批热血青年加入革命的队伍,更是掀起了瓮安革命的热潮。

今天的瓮安,与全国各地一道进入了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应对新常态,瓮安不能忘记红军长征精神,更不能忘记老区人民的优良传统。

猴场会议、强渡乌江、桐梓坡农会和游击队等红色文化遗产是瓮安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瓮安把这些遗产地申报为全国、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到基地缅怀革命先烈、追忆革命历史,不断用革命传统精神激发党员干部保持坚强的意志,与群众一道积极应对新常态。

实践证明,只要红军在瓮安的长征精神力量深扎根,瓮安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只要坚持老区人民的革命传统,保持党群、干群血肉联系,瓮安就没有实现不了的发展目标。

汲取红色文化智慧

打造瓮安经济新的增长极

近年来,贵州省委、省政府立足省情实际,坚持“两加一推”主基调和“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主战略。从横向看,经济增速在全国持续保持领先水平;从纵向看,增速也从“十二五”初的17%左右回落到11%左右,降幅近5个百分点。

瓮安与全省一样,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时期,面临“赶”和“转”的双重任务,虽然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的潜力很大,但也出现了新常态下的反映:经济增速虽然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但也从22%左右回落到17%左右,降幅达5个百分点;磷、煤等传统产业举步维艰,倒逼转型升级发展。

如何在新常态下持续保持高于全国、高于全省的增长速度,做大经济总量,提升运行质量,为此,瓮安着力做了“两篇文章”。

第一篇文章:学习革命前辈坚毅、果敢的决策智慧,抓好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顶层设计。

全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战略导向、问题导向,确立“立足黔中、融入贵阳、连接成渝、面向珠三角”的发展战略和“工业强县、城镇带县、文化兴县、生态立县”的发展思路,实施“交通为先、产业为重、城镇为要、民生为大”的发展举措,将发展目标定位于“创建全省经济强县、推进改县建市、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三大近期目标和“一个中心、三个基地”(瓮安建成黔中区域性中心城市,创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黔中商贸物流基地、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基地)的远期目标。

第二篇文章:弘扬革命前辈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凝心聚力优化经济结构。

瓮安发展的优势在资源,短板在交通和产业。乘全省高速公路三年会战、铁路五年会战的东风,瓮安的交通制约瓶颈将在近两年内得到破解。

习总书记指出:“作决策、办事情,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要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瓮安眼前的底线就是做大经济总量,提升人均水平,确保2016年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首先是探索走循环发展之路,在把磷、煤等资源型主导产业做大做强的基础上,创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以打造全省一流经济开发区为目标,高标准规划建设工业园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0余亿元,形成“一区五园”总格局。

其次是做好迎接大交通时代的准备,加快推进“四高一铁一港口”等物流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建设,充分发挥黔中腹地发散型区位优势,超前谋划现代物流服务和信息平台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商贸物流体系;进一步完善城镇商业网点规划布局,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物流市场体系;引进园区钢材物流市场、中港物流园、义乌商贸城等大型物流项目,全县物流企业已发展到40户。

再次是大力发展以红色文化为主的文化旅游产业,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古邑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重点打造“千年古邑·红色瓮安”、“瓮水长歌”等文化品牌,集红色文化和古邑文化为一体的草塘千年古邑景区在全省旅游五张名片民意测评中成功挤入第2名,申报国家4A级景区已通过州级评审。引入休闲度假和养生养老理念,重点打造集“休闲、体验、竞技”于一体的山地户外运动体育旅游休闲基地和生态养老基地,成功举办了两届中·瓮安全国山地户外运动锦标赛,贵州华夏生态养老村等一批休闲度假养生养老项目已落户瓮安。

最后是坚持发展现代高效示范农业,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创办了2个省级农业示范园区、4个州级农业示范园区,其中瓮安现代农业园区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重点农业示范园区。

沿着革命先辈足迹

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习总书记把人民群众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奋斗目标。瓮安坚持把中央精神与县情实际紧密结合,坚定不移地走以人为本、民生至上的科学发展道路,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积极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

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坚持规划先行,不断优化国土空间布局,致力于把县城建成现代城市、把城镇建成特色城镇、把农村建成美丽乡村,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三宜”瓮安。

县城重点突出抓路网建设、民生工程、产城互动和形象塑造,提升城市承载能力。集镇重点围绕区域性主体功能,运用优势资源,集中建设特色各异、功能互补的小城镇;重点抓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实施“六小工程”,探索划定坝子禁止建设区和农村居民集中居住区,改善农村环境。

健全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实施教育“9+3”计划,新建、改建、扩建了一批县城和农村学校,着力解决学前教育入园难、职业教育特色办学、特殊教育师资保障等问题;完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新建和搬迁扩建县级医院,改扩建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室。推进农村合作医疗改革,增加大病保险统筹力度,实行城乡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

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建立城乡养老事业管理机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覆盖率达72.98%;加大城市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力度,推行“公廉并轨”,扩大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覆盖面,逐步解决城乡困难群众住房难问题;探索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着力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鼓励全民创业,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县财政每年预算3000万元创业扶持专项资金,针对不同类别、群体,给予创业贷款贴息、创业培训指导、商务服务型扶持等服务,鼓励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等人员创业。2014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612人,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11583人(次),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22000元、7300元,同比分别增长10%和12%。

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制定《瓮安县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的实施意见》,完成了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积极开展专业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有序推进“六个到村到户”,推动扶贫开发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建立完善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助优抚安置等制度,坚决守住“三个不允许”的底线。

“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瓮安有信心更有决心积极应对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这份自信来自于革命老区的优良传统,来自于全县上下同心攻坚的和谐氛围,来自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来自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不竭源泉。 (作者系黔南州委常委、州政府副州长、瓮安县委书记    责任编辑/哈文丽)

猜你喜欢

瓮安城乡常态
基于国际赛事对山地户外运动队的启示研究
智珠二则
中小城市绿地系统建设的探索
“5+2”“白+黑”是否应鼓励?
城乡一体化需要公平正义的制度变革
习近平不要滥用“新常态”
国家十项举措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
贵州瓮安:阳光明媚采茶忙
城乡一体化评估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