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下学术期刊App客户端的应变之道
2015-05-28张波
□张波
互联网思维下学术期刊App客户端的应变之道
□张波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整合新闻媒体资源,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强调,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学术期刊作为传统的纸质媒体,积极适应新传播方式发展需求,纷纷建设自身的App客户端,逐步实现网站式网络传播和手机App客户端的双效互联方式传播。学术期刊App客户端的建设是学术期刊实现传播方式创新的一种技术性尝试,实现了期刊内容的更广泛的传播,但与互联网思维下“互联互通共享共治”的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如何在互联网思维下实现学术期刊App客户端良性发展,实现纸质期刊与App客户端的融合发展,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互联网思维下学术期刊App存在的问题
当前,期刊纷纷尝试App(智能终端第三方应用程序)多媒体传播路径,并视之为期刊数字化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目前,学术期刊App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借助成熟的App客户端设置自己的公开账号,例如加“V”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等;一类是自己开发App,独立运营和管理。无论何种方式,都是是学术期刊杂志社适应数字化、网络化趋势,从传统纸媒出版商向信息提供商和知识服务商转型的重大探索。然而,在互联网思维下审视学术期刊App的发展,学术期刊App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重内容,轻互动
学术期刊拥有权威的专家队伍、严格的审稿流程、高水平的学术质量、专业的编辑队伍,能够提供前沿先导性的原创内容。这是学术期刊App具有的天然优势,在内容提供上不是简单聚合,而是一种创新性的内容传播。因此,绝大多数学术期刊App过度重视内容,忽略了其互动效用的发挥。殊不知,互联网思维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互动性,建立一种扁平的作者与读者的交流平台。例如,2014年8月27日,由中华医学会杂志社、默克雪兰诺及华康移动医疗三方携手,在重庆共同推出《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与《中华糖尿病杂志》App,只能实现静态阅读,并未推出用户反馈、互动等功能。[1]这种缺乏互动的期刊App只是期刊内容传播方式的一种数字化延伸,尚未真正实现传统的学术期刊与新媒体期刊的融合发展。
(二)重技术,轻管理
如果说互联网作为一种技术深刻影响了我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那么互联网思维更多是一种观念性的存在,是互联网技术基础上的一种思维方式的升华。面对数字化浪潮,新旧媒体之间的分界正在模糊,融合发展的趋势渐渐成为主流。学术期刊在加快融入新媒体的脚步,学术期刊App便是一种有益的尝试。这其中不可避免要借助网络技术的力量;而技术仅仅是学术期刊尝试数字化一种较为浅层的存在。很多学术期刊仅仅在技术打造App,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却较为滞后,更甚者仅仅将纸质期刊的文字内容进行了技术上的转换,作为App客户端内容直接推送。互联网思维下学术期刊App的尝试,应该是一种管理上的整合,实现内容采编机制、发行模式和阅读方式上的全方位的创新,使学术期刊App和纸质期刊无缝隙的融合,提升期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重建设,轻服务
学术期刊利用成熟的手机App或者自建App,积极融入到数字化中,建设速度较快,甚至成为移动互联时代的一个缩影。然而,在互联网思维下,学术期刊App应致力于服务相关受众,目的是实现期刊内容的共享。现阶段,很多学术期刊致力于建设App,但是缺乏一种服务理念和行为。学术期刊更多的将拥有App作为一种数字化标志,并未实现服务方式的革新。在互联思维下,学术期刊App要我们要牢固树立用户至上、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想尽一切办法,拉近与用户的距离,挖掘用户的潜在需求和消费行为特征,让用户参与产品的设计和策划。要追求极致的用户体验,为用户提供超过其期望的产品或服务。
二、互联网思维下学术期刊App的变革之道
根据TalkingData发布了《2014移动互联网数据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移动产业发展迅猛,移动智能终端设备数已达10.6亿,较2013年增长231.7%,手机里平均安装着34款App。我们已经进入“手机阅读时代”。因此,在建设学术期刊App中,我们要做到自觉运用互联网思维,并对其有一个清晰而准确的认识。目前,较为统一的观点认为,互联网思维指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对用户、对产品、对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在学术期刊App发展中,互联网思维给其带来哪些新的变革之道呢?
(一)打造学术社区,提高学术期刊App对读者的粘合力
就目前来看,运用互联网思维比较成功是一些商业公司(例如,小米、淘宝等),其手机App客户端最大的特点就是运用社区思维建设富有人性化的App客户端。社区思维最大的效用就是提升了App客户端对用户的粘合力。学术期刊App往往受众比较专业和单一,更需要一种社区化的设计,将专业人士聚合在一起,做到读者与作者无缝隙沟通,实现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的承接。打造学术社区,最根本的就是改善受众的阅读体验,实现App客户端对于受众的带入感。据艾瑞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3月,iOS和Android全平台移动新闻资讯类应用,用户日均使用时间已超6亿分钟,同比增长两倍。其中,网易新闻客户端、搜狐新闻客户端、腾讯新闻客户端的用户使用时长分别排在前三名。网易新闻客户端就得益于互动社区的打造,强化了用户的参与感和互动性,凸显用户对新闻评论的功能,大大提高了对用户的粘合力,使其用户达到2.4亿。学术期刊的社区打造要基于三个方面的设计:首先,建立评论机制,使受众能够针对相关问题进行解读和评论,并对相关评论进行及时的反馈;其次,建立兴趣群组机制,这也是一般社区设计的方式,通过兴趣群组的方式进行受众的分类,既能够活跃社区又能够较好把握受众的偏好;最后,建立反馈机制,及时准确地反馈受众的问题,能够建立在线的反馈渠道,使期刊与受众直接交流意见。
(二)发挥传统优势,建立纸质和线上内容的互动发展
学术期刊在文章采编、专业权威论述等方面,有着其他新兴媒体不具有的权威性和专业性。传统期刊的内容大多为作者原创,而网络等新媒体的核心内容则是以转载传统媒体内容为主。从这个意义上说,传统期刊依然是新的信息、知识和思想的发布者,依然具有强大的发展空间和生命力。特别是各学科的专业期刊杂志,仍将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融合发展,最大限度地把这个优势发挥出来,延伸和拓展到App客户端上,实现纸质和线上内容的互动发展。首先,要依托强大的采编力量、权威的专业作者、规范的采编流程,进行高质量的内容生产,着力打造优质的学术文章,确保网上网下的文章的真实准确、权威客观;其次,深入研究新媒体传播受众特点,增加专业解读方面的文章,能够使受众接受和理解专业学术文章,将学术性和趣味性有效的结合起来,从而增加学术文章的可读性;最后,学术期刊App要保留传统期刊的文本格式和外观特性外,还要加入逼真的图像、动态的图形以及真实声音的模拟等元素,视觉表现形式多元化,进一步丰富新闻信息的内容和形式。
(三)构建共赢平台生态圈,实善自身优势,建立开放性学术期刊App
“互联网思维”对于学术期刊转型之所以重要,在于它超越了期刊运营的闭合思维,将学术期刊的发展策略置于互联网的生态环境之下,通过数字化转型进行媒介融合,从而使得学术期刊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在网络时代获得延续。开发和维护APP对于期刊而言是一件并不擅长的事情,所以很多期刊在APP尝试中出现了内容传播的劣质化,严重影响用户体验,甚至损害了期刊本身的美誉度。如何建立成熟的期刊APP产品,优化电子期刊的用户体验,是目前期刊尝试APP手机客户端需要思考的首要问题。在互联网思维下,学术期刊App的平台思维就是开放、共享、共赢的思维,打造一个多主体共赢互利的生态圈。传统的学术期刊不一定必须建立自己的APP,当你不具备构建生态型平台实力的时候,那就要思考怎样利用相对成熟的互联网平台。例如,《MIT斯隆管理评论》是世界十大综合管理类期刊之一,集聚了全球经济、金融、营销、管理领域的知名作者,为全球众多金融和管理界精英人士提供专业资讯和行业分析。它与网易新闻客户端签订独家战略合作关系,入驻网易新闻客户端订阅平台,共享海量用户,分享大数据,一起探索新的商业模式。
[1]生物谷.中华医学会携手默克雪兰诺走进学术期刊e时代[EB/OL].http://news.bioon.com/article/6657946.html.2014年08月29日.
[2]网易.TalkingData发布2014移动互联网数据报告[EB/OL].http://news.163.com/15/0123/15/AGLEHA2R00014Q4P. html.2015-1-3.
[3]李晓慧,边桂田.新闻传播学界对互联网思维研究的文献综述[J].新闻研究导刊.W2014(08).
[4]刘小三.互联网思维下的新媒体营销探析[J].互联网天地.2014(05).
作者:本刊编辑责任编辑:惺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