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APEC时代:“宋锦”产业的振兴之路

2015-05-28苏珍珍

中国纺织 2014年12期
关键词:建华丝绸面料

苏珍珍

11月26日,在靠近苏州市区的盛泽镇上,连续几日的雨终于停了,太阳也终于出来让人欢腾一番。

一大早,在吴江鼎盛丝绸有限公司的大门口,就排满了络绎不绝的人和车。他们有的来自当地电视台,有的来自市发改委,还有慕名而来的四川乐山的丝绸厂的同行。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来看看APEC21国领导人到底穿了什么?

“宋锦”新前景

鼎盛丝绸,这家专注生产丝绸的企业,于2011年花大气力做起了中国三大名锦之一的“宋锦”产业化生产。如果说是在一年前,董事长吴建华还算不上是这镇上的名人,用他的话说,这个四处布满了几十亿上百亿身价老板的镇上,他只能算是小富即安,但是如今,他的生活全部因为一次会议改变了。2014年的APEC21国领导人会议上,鼎盛和他的“宋锦”被作为核心面料供应商被采纳,吴建华终于扬眉吐气,就连早餐在盛泽的小面馆里吃蟹面,都会被路人各种寒暄盘问,他成为苏州人的骄傲。

为了研究宋锦的现代化应用,为了不断地与设计师碰撞,开发最好的产品以供APEC会议选用,吴建华思考和煎熬了多少个日日夜夜,只有他自己知道。

2014年11月10日,按照当时地方媒体的说法,当电视画面里终于播出了领导们身着宋锦元素的“新中装”出席APEC会议的画面时,吴建华兴奋地跳了起来,他的太太说,为了这一天,他压抑了太久。

不过,此时此刻,坐在我对面的他,略显疲惫,已经持续一个月的咳嗽没有好转。从APEC的“新中装”公布开始,他一天里的三餐,只有早餐是能够稍微静静的吃完,他一天要接待多少人,面对多少新的面孔,恐怕连他自己都记不过来,许久不联系的人,从未谋面的人一时间都集中出现,他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变。

同样改变的,还有当地政府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宋锦的关注。如果说,在三年多以前,吴建华需要依靠自己和自己的团队到处寻求老专家技术支持,四处寻找贷款,还要向政府寻求支持,那么APEC结束之后,吴建华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政府公开表示要尽一切力量支持和推动宋锦产业的发展,包括低息贷款,政策支持,还有点对点的服务。

吴建华再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了,“宋锦”文化的振兴也不再是某一个企业家的个人理想。但是,最令人深思的问题是,接下来的振兴之路该怎么走?

科技创新带来的新红利

宋锦又称“重锦”,是宋代开始盛行的纬三重起花的重纬织锦,主要产区在苏州。自南宋以来,苏州宋锦就与南京云锦、四川蜀锦齐名,为国内三大名锦之一。

2006年,苏州宋锦进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又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由于传统宋锦织造工艺复杂且仅用于高档礼品包装、书画卷轴类技艺装裱等有限领域。长期以来,传统宋锦市场萎缩,宋锦生产者越来越少,处境不容乐观。目前在苏州地区,除了鼎盛公司采用改良后的现代剑杆丝织机之外,仍在织造宋锦的传统丝织机不足20台,分散在4个企业。其中,有4台是全手工木织机,其余为计划经济时期工业化生产遗留下来的K41型丝织机。

采用传统工艺设备织造传统宋锦面料的这4家宋锦生产企业的日子并不好过,一方面生产周期长,产品销路窄,而另一方面,产品库存积压,技工人员匮乏,生产经营陷入了困境。

相比其他的企业,吴建华所带领的鼎盛则体现出了科技创新的魅力所在。鼎盛的“宋锦”面料改变了以往宋锦面料主要依赖手工生产的局限,通过现代剑杆丝织机织出的宋锦新中装面料无论是内在品质还是外在的花型、宽幅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实现了宋锦面料的产业化应用,适应了市场消费需求,扩大了宋锦面料在终端消费市场上的应用领域。

2009年,鼎盛公司从百年丝绸老厂苏州东吴丝织厂购置数台丝织设备、引进该厂技术团队之后,聘请了宋锦传承人钱小萍作为宋锦研发顾问,并先后引进了意大利进口剑杆织机和法国电子提花机。2012年,鼎盛公司斥资2000万,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符合传统宋锦织造工艺和各项技术参数的垫子提花机,极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丰富了宋锦的花型。通过不断研发创新,鼎盛公司成功改良了传统宋锦织造工艺,最终实现了从全国500多家入围企业中脱颖而出,一举中标“新中装”。

在APEC会议结束后,吴建华又前往意大利购置了10台左右的新织机,在扩大产能的同时,也谋求技术的进步与革新。

“现在的工厂工人都是三班倒,机器都是全天在运转的,很多人打电话来要宋锦的面料,我都只能让他们等。”吴建华说道。

筹建宋锦博物馆 做好文化传承

吴建华出生于丝绸世家,母亲和妹妹都曾经在丝绸厂上班,而他与自己的太太相识同样也是在丝绸厂。

他说,他印象里最深的是他曾经穿过的爷爷留下来的一件丝绸外衣,那里有他所有对于丝绸这一古老文化的美好回忆,当然,还有期许。也正因为此,当盛泽镇上大批的老板都在忙着扩大产能上化纤,挣大钱的时候,吴建华选择了踏踏实实就做好一个产能和规模效益没那么高的品类,丝绸。

“我就一个想法,就是把这一个品类做好,把丝绸文化发扬光发。”这也是为什么他现在在自己的工厂里做起了“宋锦博物馆”。

正在筹建中的这个博物馆,将是全国第一个宋锦博物馆,里面包括了他和他的团队近些年来通过各方收集到的传统宋锦纹样物品,最早的可追溯到汉代;当然,他还在馆里做了一个APEC宋锦文化展示区域,那里有他最引以为豪的努力,那里,见证了他为之奋斗的日日夜夜。

同时动工的,还有他一直想做的宋锦文化产业园,里面包括一个高级定制馆、生活馆,丝绸文化展厅,专门为来自各方的贵宾量体裁衣,当然,还能休闲,他希望能够认认真真地把这个做成一个工业旅游项目,而政府更是承诺会单独再拿出一个空间,用于展示宋锦相关的产品。

“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现在机遇就摆在眼前,越是这个时候更要沉住气,要练好内功。”吴建华表示,宋锦文化的传承,不仅仅是他的梦想,更是他的一份责任。

知识产权保护 迫在眉睫

谁都不曾想到,一次会议,能够引发一场全国性的宋锦新中装热潮。就在记者在鼎盛采访的两天时间里,有来自福建福州三位客人远道而来,就是为了定制宋锦面料的“新中装”。采访中,来自福州的中国三和功夫茶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局主席吴荣山告诉记者,他将在不久后参加一个重要的国际场合,获颁一个国际性的荣誉勋章,他思考了很久到底要穿什么去出席,最后决定只有中国传统文化的东西-宋锦才适合代表中国,代表他的心情。

与吴荣山相反,记者了解到,同样是定做宋锦面料的新中装,淘宝已经有人做起了网络定制。价格只要几百元一套。

“这样的价位非常不可想象,因为我看到的很多价格连一米宋锦面料的钱都不到。而事实上他们在网上贴出来的图片就能看出,他们用的根本不是宋锦面料。”鼎盛公司的面料开发人员告诉记者。

在采访中,吴建华也告诉记者,“其实,在‘新中装面世之后,有很多人都冒出来说他们是宋锦的核心供应商,或者说他们具备怎样的生产能力,但是事实上,真正能够实现产业化生产的,目前在全国就只有鼎盛。”

“不过,我并不觉得这是坏事情,因为这是给我们一种动力在不断完善自己。企业要发展,就必须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内涵价值,不断完善我们的内在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不怕被模仿或者被抄袭。”

其实,近两年来,鼎盛一直在通过宋锦终端产品的不断创新,来提高附加值,提升宋锦的现代化应用。如今,鼎盛已经成功将宋锦应用到家纺产品、箱包、围巾等领域,其中,其自主开发的家纺产品,以其能够将精致的宋锦纹样有层次、立体的呈现而一枝独秀。

“我们的箱包设计,目前都是和意大利的设计团队共同研发的,我们通过把最传统的宋锦纹样与手感一流的皮质相结合,打造出别致的国际潮流,既丰富了宋锦的终端应用,也为中国的箱包市场提供了新的活力元素。”吴建华表示。

“未来,我们会进一步加大宋锦在终端产品的应用,进一步夯实我们的产品设计团队,让宋锦这种传统文化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更加熠熠生辉。”

猜你喜欢

建华丝绸面料
怎样区别不同面料?
锦绣如织
米沙在书里
可怕的事
变变变
阿呜想做猫
奢华提花
意大利2017春夏面料流行趋势
丝绸般的黑发,盘旋少女顶上
丝绸情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