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变”中实现“富润梦”
2015-05-28赵林中
赵林中
对2014年来说,“快”这个字再恰当不过。用“一日千里”形容当今社会的变革实不为过。刚刚还受追捧的东西,眨眼就被冷落了。产品也好,题材也好,思路也好,都是如此。过去讲五年计划,现在是一年计划都定不了,需要细化到月计划、周计划甚至日计划。做企业什么时候都是累的,负环境下更艰辛。
市场决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互联网有个词叫“迭代”,意思是根据不同的情况要做出相应的反应、变化和模式的更新。我们不能改变天气,就只有调整心情。内因要去适应外因,企业只有围着市场转,变则通,通则久。
应势而谋定方向
业界有句话,“不转型等死,转型怕转死”。但如果不转型升级,即使留得青山在,恐怕也会没柴烧。我们是传统产业,但“传统里面有黄金”,要用高新技术去改造传统产业,如果不坚持科技进步,调整产品结构,开发新产业,恐怕早就被淘汰了。转型升级要遵循企业自身发展的规律,从自身的基础和实际出发,发挥管理、人才、产品、品牌等优势,整合资源和市场,拓展延伸产业和行业,寻求适合自己的路径和方向。
在冬天要活下去。今天的衰退都是为过去的繁荣买单,靠借钱、靠发钞票来维持经济的繁荣,连中国梦都算不上。如果给市场机会,给民众机会,新的增长点一定会出现。我们要做的就是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及时作出反应,应势而谋,顺势而为,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生态与发展不是简单的单选题,如果环境保护不在经济发展中实现,而以发展停滞为代价,也是不可承受的。我们集团中有印染行业,我们也正配合政府进行行业整治。做法就是引进先进设备,优化工艺技术,实行资源综合利用等一系列手段,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我们在这方面舍得投入,这也是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
勇敢地调整现在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细胞,企业的“新常态”是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基础。进入新常态,企业面临一道坎,顺利跨越,前程似锦,超越不了,生死难料。面对新常态,我们要有冷静的心、坚定的心和火热的心,科学认识新常态,积极应对新常态,学会适应新常态。新常态下,我们要继续保持“头要冷、心要热、劲要足、步要准,勤学习,识事务”,继续“做该做能做且可以做好的事”。总之,面对新常态,要勇敢地调整现在,而不是不停地规划未来。
企业要跟上社会变革的趋势,跟上时代的节拍。但在变革的同时,企业要坚守法律的红线、做人的底线,坚守精神的家园。我们一直强调,不管体制机制怎么变、怎么转,党的优良传统、企业文化、思想政治工作只能强化,不能弱化,要坚持“两手抓,两手硬”。至于多元化好还是专业化好,没有标准答案。我认为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成功的就是经验。
做企业的目标是盈利,但不能唯利是图,更不能见利忘义。当前,全国人民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着。我们也有一个“富润梦”,就是大家一起追求梦想,拥抱梦想,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企业与社会和谐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