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文解字注》“合音”论析

2015-05-28张道俊

语言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文部

张道俊

(湖北师范学院 文学院 语言学研究中心,湖北 黄石 435002)

“合音”与“合韵”是《说文解字注》中频繁出现的两个重要术语。“合韵”的内涵在《六书音均表》中多次述及,“合音”的界定却不见于段氏任何著述。合音的本质是什么?合音与合韵有何区别?这些与段玉裁古音学理论密切相关的问题一直不见有人探讨。本文在全面分析段注合音语料、合韵语料及《六书音均表》合韵理论与材料的基础上,尝试就相关问题作出回答。

一 合音的本质就是合韵

在语言学意义上使用的“合音”一词在《说文解字注》中总计出现85次①《说文解字注》总计出现“合音”一词86次,其中有1次用于音乐范畴。《龠部》:“䶴:䶴音律管埙之乐也。”段注:“音律者,如王者行师,大师吹律合音是也。”因与语言学无关,本文不计。,分布于84篆下:《玉部》瓊琫,《艸部》苦芰蕝葢荃,《牛部》牡,《口部》嗢,《走部》赹,《止部》疌,《辵部》迈迣,《齿部》齾,《言部》谓诗䛗,《舁部》,《革部》革鞄靼,《鬥部》鬮,《攴部》敳敉,《目部》睘眔眢,《鸟部》,《竹部》筟,《乃部》,《䖒部》䖒,《食部》䭓,《麦部》,《夊部》,《倝部》朝,《部》,《禾部》,《宀部》,《穴部》窘,《部》,《网部》羀,《人部》侮,《衣部》襱,《儿部》兌充,《见部》,《页部》颙,《勹部》冢,《广部》廞,《丸部》䎠,《石部》磻,《豸部》貈,《马部》冯驒,《萈部》萈,《黑部》黱,《大部》,《夭部》奔,《奢部》奲,《心部》憲瘱,《水部》,《雨部》霿,《鱼部》鮞鰥,《手部》揣掔,《女部》威姼嬛委孎娺孈,《戈部》戜,《虫部》螷,《土部》堂,《田部》畿,《金部》铨,《车部》轙。其中,“瓊”篆下出现“合音”术语两次。

段注85次“合音”使用均未明确论及合音的含义,因此我们对合音的理解只能从合音的具体运用入手。段注合音一词用于六种环境:(1)某部与某部合音。如《奢部》:“奲:富奲奲皃。从奢,单声。”段注:“此字单声而入十七部,十四、十七部合音也。”(2)某韵与某韵合音。如《牛部》:“牡:畜父也。从牛,土声。”段注:“或曰土当作士。之韵、尤韵合音冣近。”(3)某声与某声合音。如《走部》:“赹:独行也。从走,匀声。读若茕。”段注:“荧声、匀声合音冣近。”(4)某字与某字合音。如《田部》:“畿:天子千里地,以逮近言之则言畿。”段注:“畿与近合音冣切。”《言部》:“谓:报也。”段注:“亦有训为勤者,亦以合音冣近也。”(5)与本韵相对。如《艸部》:“苦:大苦,苓也。”段注:“《释艸》苓作蘦,孙炎注云今甘艸也。按,考周时音韵,凡令声皆在十二部,今之真臻先也;凡霝声皆在十一部,今之庚耕清青也。《简兮》苓与榛人韵,《采苓》苓与颠韵,倘改作蘦,则为合音而非本韵。”(6)双声合音。计3次。《雨部》:“:小雨财也。从雨,鲜声。读若斯。”段注:“鲜声在十四部而读如斯者,以双声合音也。”《见部》:“:病人视也。从见,民声。读若迷。”段注:“读若迷者,双声合音也。”《女部》:“:谨也。从女,属声。读若人不孙为。”段注:“当作倨。读如倨,双声合音。”

我们认为,前五种环境中的“合音”即是指合韵,这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证明:(1)“合音”在前四种环境中均指韵与韵之间的相谐相通,这与合韵的本质完全一致。即便是第四种环境,也指的是两字古韵的相谐相通,如上面所举二例,畿十五部,近十三部,谓十五部,勤十三部,皆属段氏常称的微文合韵。(2)“合音”在第五种环境中与“本韵”相对而言,属于先秦韵文押韵范畴,直接体现了合韵的核心用法。(3)同样的语例段氏一处注明“合音”,另一处注明“合韵”,这样的情况在段注中至少出现了5次。如《黑部》黱篆段注:“朕声本在七部、六部合音。”《舟部》朕篆段注:“朕古音当在六部矣,今音直禁切,六部与七部合韵冣近也。”又如《玉部》琫篆段注:“《左传》作鞛,咅、奉合音,如棓字亦咅声之比。”《木部》棓篆段注:“棓、棒正俗字,咅声在四部,合韵也。”再如《玉部》瓊篆段注:“此十四部与十六部合音之理,《虫部》蠵亦作。”《虫部》蠵篆段注:“蠵古音十六部。(,司马相如说蠵从夐)从夐声也,夐在十四部,合韵。”再如《乃部》篆段注:“仍、孕字皆乃声,一部与六部合音也。”《艸部》艿篆段注:“乃在一部,仍、艿在六部者,合韵冣近也。”再如《玉部》瓊篆段注:“《角部》觼或作鐍,此十四部与十五部合音之理。”《角部》觼篆段注:“十五部。夐在十四部,合韵也。(鐍,觼或从金矞)矞声也。”

第六种使用环境包括三例:第一例“以双声合音”可以确定是指声纽之间的相谐相通,后两例“双声合音”可能是指声纽之间的相谐相通,也不排除兼指古韵之间的相谐相通①其实,第六种使用环境中的三例都可视为合韵。字鲜声而读若斯,属元支合韵;字民声而读若迷,属真脂合韵;字属声而读若倨,属幽鱼合韵。元支合韵在《说文解字注》合韵语料中出现2次,合音语料中出现1次;真脂合韵在《说文解字注》合音语料中出现3次,在《六书音均表》合韵语料中出现6次;幽鱼合韵在《说文解字注》合韵语料中出现1次,合音语料中出现1次,在《六书音均表》合韵语料中出现1次。。为慎重起见,下文的分析不涉及这三例语料。这样,段注85次“合音”标注中,至少有82次指的是合韵,占总数的96.5%,所以我们认为,合音的本质就是合韵。

二 合音类型分析

段注82次合韵型“合音”标注共涉及合音语料101例(重复语料只算1例),计13种类型。

类型一:谐声字与谐声偏旁合音。总计47例:葢脂部②段氏十七部用的是数字部名,为方便读者阅读,本文行文中将这些数字部名转换成学界习用的韵字部名,第一部至第十七部依次称作“之宵幽侯鱼蒸侵谈东阳耕真文元脂支歌”。,盇声谈部③盇字归部在段注中前后不一致,《艸部》葢篆段注:“盇在八部。”《血部》盇篆段注:“盇古音在十五部。”本条合音见于葢篆,故此处取八部说。;牡幽部,士声之部;赹耕部,匀声真部;脂部,夐声元部;疌谈部,屮声脂部;迈脂部,万声元部;寘脂部,真声真部④此条见于《辵部》迣篆。段氏认为寘者之误,本文不取。迣读若寘,在十五部;在十二部。;齾脂部,献声元部;元部,囟声真部;之部,声幽部;靼脂部,旦声元部;阄幽部,龟声之部;敉支部,米声脂部;仍蒸部,乃声之部;孕蒸部,乃声之部;蒸部,乃声之部;䖒支部,虍声鱼部;戲歌部,虍声鱼部;贲文部,卉声脂部;奔文部,卉声脂部;䭓文部,豈声脂部;幽部,畗声之部;朝宵部,舟声幽部;幽部,声宵部;侮侯部⑤侮字在先秦韵文中只与侯部字相押,《六书音均表》依押韵归侯部,而不从谐声归之部,正确。《说文解字注》侮字归鱼部,没有任何依据,当属侯部之误,今改正。,每声之部;兑脂部,㕣声元部;充东部,育声幽部;颙东部,禺声侯部;冢东部,豖声幽部;䎠歌部,而声之部;耎元部,而声之部;磻歌部,番声元部;驒歌部,单声元部⑥此条合音见于《马部》驒篆、《奢部》奲篆、《金部》铨篆,其中铨篆下驒误作郸。;萈元部,声脂部;奲歌部,单声元部;憲元部,害声脂部;瘱脂部,㾜声谈部;脂部,献声元部;脂部,真声真部;霿东部,瞀声幽部;鳏文部,眔声脂部⑦眔字归部在段注中前后不一致,《目部》眔篆下归在八部,《鱼部》鳏篆下归在十五部,本条合音见于鳏篆,故此处取十五部说。;委支部,禾声歌部;戜真部,呈声耕部;真部,呈声耕部;真部,呈声耕部;螷耕部,庳声支部;鼉歌部,单声元部①鼍字归部在段注中前后不一致,《黾部》鼍篆下归在十四部,《金部》铨篆下归在十七部,本条合音见于铨篆,故此处取十七部说。。如《止部》:“疌:疾也。从又,从止,屮声。”段注:“屮声在十五部,疌在八部,合音也。”

类型二:篆字与读若合音。总计10例:鞄宵部,读若朴幽部;龟之部,读若鸠幽部;眔谈部,读若隶脂部;宵部,读若调幽部;脂部,读若裹歌部;真部,读若瞑耕部;之部,读若洫真部;掔元部,读若几脂部;娺脂部,读若唾歌部;孈支部,读若隓歌部。如《革部》:“鞄:柔革工也。从革,包声。读若朴。”段注:“古音在二部,朴在三部,合音冣近。”

类型三:谐声偏旁与读若合音。总计5例:䛗(臣声真部,读若指脂部);敳(豈声脂部,读若豤文部);眢(夗声元部,读若委脂部)②《目部》:“眢:目无明也。从目,夗声。读若委。”段注:“此与《小雅·谷风》怨读如萎一例,合音也。”《六书音均表》认为《谷风》三章中怨与嵬萎合韵是十四、十五部合韵,委声入十五部。《说文解字注》委声改入十六、十七部。本条合音与《谷风》一例,故此委声从十五部说。;筟(孚声幽部,读若彄侯部);(声幽部,读若库鱼部)。此种情况中,段氏只指出谐声偏旁与读若合音,而对篆字古韵部未予标注,所以无法归入上两种类型。如《言部》:“䛗:讦也。从言,臣声。读若指。”段注:“臣声而读若指,十二、十五部合音也。”

类型四:篆字与或体合音。总计8例:瓊元部,或体璚脂部;觼元部,或体鐍脂部;瓊元部,或体瓗支部;芰支部,或体茤歌部;羀幽部,或体侯部;襱东部,或体襩幽部;姼歌部,或体支部;轙歌部,或体钀元部。本文所称的或体,限于段注本《说文》正文所列。段氏讨论这类合音,多称篆字之谐声偏旁与或体之谐声偏旁合音。如《艸部》:“芰:蔆也。从艸,支声。茤,杜林说芰从多。”段注:“支声在十六部,多声在十七部,二部合音冣近。”

类型五:篆字与异文合音。总计7例:琫东部,异文鞛侯部;胜蒸部,异文任侵部;洞东部,异文幽部;威脂部,异文君文部;嬛元部,异文茕耕部;干元部,异文柯歌部;灌元部,异文戈歌部。如《衣部》襱篆段注:“三部与九部合音为近,如《急就篇》华洞乐,《皇象碑》及《广韵》作华乐。”

类型六:篆字与训释字合音。总计5例:谓脂部,训释字勤文部;廞侵部,训释字兴蒸部;畿脂部,训释字近文部;观元部,训释字多歌部;幾脂部,训释字沂文部。如《广部》廞篆段注:“《释诂》曰:‘廞,兴也。’后郑注《周礼》云:‘廞,兴也。’释廞为兴,古六部、七部合音也。”

类型七:篆字古音与今音合音。总计5例:荃古元部,今脂部;嗢古文部,今脂部;揣古元部,今脂部;朕古蒸部,今侵部;瓊古元部,今耕部。如《女部》嬛篆段注:“盖依韵当用熒声之煢,而或用嬛睘者,合音通用,如瓊本在十四部,今入十一部也。”

类型八:篆字与假借字合音。总计4例:诗之部,假借承蒸部;洫真部,假借淢之部③《部》:“:头痛也。从,或声。读若沟洫之洫。”段注:“洫声在十二部,或声在一部。然《毛诗》洫作淢,古文阈作,是合音之理也。”按:此处所谓《毛诗》洫作淢,洫淢关系交代不明。《水部》洫下段注:“洫亦作淢。《韩诗》筑城伊洫,《毛诗》作淢。”淢是洫的异文。《水部》淢下段注:“《毛诗》筑城伊淢,假借淢为洫也。”则淢是洫的假借字。《门部》阈下段注:“此犹《大雅》毛诗筑城伊淢,淢即洫之古文,《韩诗》正作洫。”则淢是洫的古文。仅段注一书,洫淢关系就出现了三种说法。《广雅·释水》:“洫,坑也。”王念孙《广雅疏证》:“《大雅·文王有声》篇筑城伊淢,淢与洫同。”《诗·文王有声》:“筑城伊淢。”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淢盖洫之假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淢下云:“假借为洫。”王念孙颇近异文观,马瑞辰、朱骏声则持假借观。为方便讨论,本文暂取假借说。;畐之部,假借冯蒸部;垂歌部,假借权元部。如《金部》铨篆段注:“权为垂之叚借,古十四部与十七部合音。”

类型九:篆字与押韵字合音。总计4例:蘦耕部,押韵字榛人颠真部;睘元部,押韵字青姓耕部;怨元部,押韵字嵬萎脂部;貈幽部,押韵字狸裘之部。如《豸部》:“貈:似狐,善睡兽也。从豸,舟声。”段注:“其字舟声,则古音在三部。《邠》诗貈狸裘为韵,一部、三部合音也。”

类型十:篆字与又音合音。总计3例:蕝脂部,又音元部;窘文部,又音脂部;驒元部,又音歌部。如《穴部》:“窘:迫也。从穴,君声。”段注:“渠陨切,十三部。《字林》巨畏反,文微合音也。”

类型十一:篆字与方音合音。总计1例:桓元部,方音读和歌部。《金部》铨篆段注:“古十四部与十七部合音,是以桓表为和表。”《木部》桓篆段注:“《汉书》:‘瘗寺门桓东。’如淳曰:‘旧亭传于四角面百步,筑土四方,有屋,屋上有柱出高丈余,有大板贯柱四出,名曰桓表。陈宋之俗言桓声如和,今犹谓之和表。’”

类型十二:篆字与古文合音。总计1例:阈之部,古文真部。《部》篆段注:“洫声在十二部,或声在一部,然《毛诗》洫作淢,古文阈作,是合音之理也。”

类型十三:篆字与俗字合音。总计1例:鲕之部,俗字鱦蒸部。《鱼部》鲕篆段注:“许有鲕无鱦者,鱦从绳省声,之与蒸合音冣近。鱦者,鲕之俗字也。”

以上十三种类型中,谐声字与谐声偏旁合音占合音总例数的47%,是段注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合音类型。

三 合音韵部分析

《说文解字注》101例合音语料涉及合音韵部27组:之幽6①韵部组后面的数字为该韵部组合音的例数。下同。,之侯1,之蒸6,之真3,之元1,之歌1,宵幽4,幽侯2,幽鱼1,幽东5,侯东2,鱼支1,鱼歌1,蒸侵3,谈脂4,耕真6,耕元3,耕支1,真元1,真脂3,文脂11,元脂16,元支1,元歌11,脂支1,脂歌2,支歌4。下面我们以此为基础,对段注合音韵部展开分析。

(一)合音韵部的远近。在《六书音均表》表三“古合韵次弟近远说”一节中段氏说道:“合韵以十七部次弟分为六类求之。同类为近,异类为远。非同类而次弟相附为近,次弟相隔为远。”段氏所谓的六类是“之︱宵幽侯鱼︱蒸侵谈︱东阳耕︱真文元︱脂支歌”,根据段氏的描述,这六类韵部之间合韵的远近关系可以细分为同类、邻类、隔类三种。同类最近,邻类较近,隔类稍远。《说文解字注》合音韵部的远近情况如下:(1)同类合音(8组18例):宵幽,幽侯,幽鱼,蒸侵,真元,脂支,脂歌,支歌。(2)邻类合音(12组71例):之幽,之侯,之蒸,幽东,侯东②按照《六书音均表》表三开篇的交待,“宵幽侯鱼”与“蒸侵谈”是并列关系,“宵蒸”都与“之”音近,“东”与“宵幽侯鱼”、“蒸侵谈”音近,则之蒸、幽东、侯东应属邻类合音。,耕真,耕元,真脂,文脂,元脂,元支,元歌。(3)隔类合音(7组12例):之真,之元,之歌,鱼支,鱼歌,谈脂,耕支。

从中可以看出,段注合音以邻类合音为主,同类合音与隔类合音均呈弱势。就语例权重而言,邻类合音占70%,同类合音占18%,隔类合音占12%。段注合音主要表现为近性合音(同类与邻类),占88%,远性合音(隔类)较少,只占12%,这表明段氏对合音的把握是相当科学的。

(二)各韵部参与合音的活跃程度。在《说文解字注》中,各韵部参与合音的活跃程度明显不同,呈现出一个等级序列:脂(37次)>元(33次)>歌(19次)>之(18次)幽(18次)>真(13次)>文(11次)>耕(10次)>蒸(9次)>支(8次)>东(7次)>侯(5次)>宵(4次)谈(4次)>鱼(3次)侵(3次)>阳(0次)。

段注中合音最活跃的韵部是脂部,较活跃的韵部是元部、歌部、之部、幽部、真部、文部、耕部,较不活跃的韵部是蒸部、支部、东部、侯部、宵部、谈部、鱼部、侵部,最不活跃的韵部是阳部。

脂部成为合音最活跃的韵部与段氏古韵体系中脂部字最多没有直接关系,因为《六书音均表》中脂部参与合韵的活跃程度仅只位列第四。在《说文解字注》中,脂元与脂文是合音频次最高的两个韵部组,这应该是脂部成为最活跃合音韵部的主要原因。

就语例权重而言,段注阴声韵之间合音占24%,阳声韵之间合音占13%,阴声韵与阳声韵合音占63%。这表明,段注一书非常注重阴阳两类韵部间的相通与相谐关系。

(四)合音所反映的韵部之间的相通关系。段注合音反映了韵部之间的相通关系,其中有五点尤其值得重视③讨论中涉及到的现代上古韵部体系用王力三十部框架,具体归部依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增订本)。篆字与或体合韵、篆字与古文籀文合韵两种类型中,或体、古文、籀文依谐声定部。篆字古音与今音合韵、篆字与又音合韵两种类型中,今音、又音依反切、直音等定部。:

(1)段注16例元脂合音中包括9例元月合音,说明段氏具有相当清晰的元月相通观念;段注2例脂歌合音全部是月歌合音;段注另有11例元歌合音。这说明段氏已经初步具备了歌月元相配观。元歌相通是段氏已经明确认识到的一条规律,如《鬲部》鬳篆段注:“歌元古通。”《金部》铨篆段注:“古十四部与十七部合音。”《车部》轙篆段注:“献声与义声古合音冣近。”可惜他的古音体系中月部没有寄于歌部之下,否则元歌合音将达20例,成为频次最高的合音韵部组。

(2)段注11例文脂合音中包括9例文微合音、1例文物合音,说明段氏已经初步具备了微物文相配观。对于十三部与十五部合韵,段氏多称之为文微合音、文微合韵。如《穴部》窘篆段注:“文微合音也。”《部》鼖篆段注:“微与文合韵冣近。”《木部》楎篆段注:“文微合韵也。”《贝部》贲篆段注:“文与微合韵冣近。”可见文微相通早已成为段氏的一种自觉认识,可惜他没有将微部从十五部中独立出来。

(3)段注5例幽东合音中含有3例屋东合音、1例侯东合音,段注中另有2例侯东合音,这说明段氏已经初步具备了侯屋东相配观。段玉裁晚年作《答江晋三论韵》,对自己的古韵体系有所调整:第一,同意东冬二分,以东类配侯类,以冬类配幽类;第二,同意屋沃烛觉二分,以屋沃之半配幽,以烛与屋觉之半配侯;第三,同意物月二分,以物类配文,以月类配元。从段注合音情况来看,这些观念段氏早在撰著《说文解字注》阶段就已基本具备,他在《答江晋三论韵》中只是稍稍作了下整理而已。

(4)段氏古音体系中职为之之入,之与蒸异平同入,段注6例之蒸合音中包括5例之蒸合音、1例职蒸合音,说明段氏已经明确具备了之职蒸相配观。之蒸相通是段氏早已明确认识到的一条规律,在《六书音均表》表三开篇他即强调“蒸登音亦近之”,在《说文解字注》中更是多次提示之蒸通合之理,如《人部》倗篆段注:“读若陪者,之蒸合韵冣近也。”《鱼部》鲕篆段注:“之与蒸合音冣近。”《瓦部》甍篆段注:“每梦一声之转,之蒸合韵之理。”《糸部》缯篆段注:“宰省与曾为之蒸之相合,通转冣近者也。”《部》陾篆段注:“之韵而声可转入蒸韵,如耳孙之即仍孙也。”《艸部》艿篆段注:“乃在一部,仍、艿在六部者,合韵冣近也。”《彳部》德篆段注:“一部与六部合韵又冣近。”《言部》诗篆段注:“一部与六部合音冣近也。”《目部》眙篆段注:“是知眙之音自一部转入六部,因改书作瞪。”《肉部》肎篆段注:“肎等二字古音同在一部,故皆在海韵。音转入六部,乃在抍等韵也。”《乃部》篆段注:“仍孕字皆乃声,一部与六部合音也。”《去部》篆段注:“夌声而读同棘,一部与六部之合也。”《木部》㭁篆段注:“(㭁)六部,乃声在一部,合韵也。”《邑部》䣙篆段注:“许云崩声,则在第六部也。读若陪,则音转在一部也。”《能部》能篆段注:“古者在一部,由之而入于咍则为奴来切,由一部而入于六部则为奴登切,其义则一也。”《虫部》篆段注:“叚螣字为之,一部与六部合声也。”

Lindfors等[25]利用电沉积石墨烯—PANI分散体得到石墨烯/聚苯胺基Ca2+电极。结果表明,由于石墨烯—聚苯胺复合材料的电催化作用,提高了电极的初始电位稳定性和重现性,促进了传导层/基底电极界面的电子转移增加了传感器的疏水性,抵消了水层的形成。Lindener等[26]用7,7,8,8-四氰基喹啉二甲烷氧化还原对(7,7,8,8-tetracyanoquinoline dimethyl TCNQ/TCNQ-)掺杂聚3-辛基噻吩,通过恒电位调节TCNQ/TCNQ-的物质的量比达到 1∶1。经过预处理长期电位漂移从 -1.4 mV/h下降到 -0.1 mV/h。

(5)段注中发现6例之幽合音、4例宵幽合音,却未见1例之宵合音,说明之宵关系并不密切。这种情况在段注合韵语料及《六书音均表》合韵语料中也是如此。《说文解字注》95例合韵语料中包括1例之幽合韵、2例宵幽合韵,未见之宵合韵;《六书音均表》175例合韵语料中包括13例之幽合韵、10例宵幽合韵,未见之宵合韵。段玉裁在《六书音均表》表三开篇认为“萧宵肴豪音近之”,这一提法缺乏依据。戴震《答段若膺论韵》中批评段氏:“尤从之咍流变,萧从尤幽流变,而以萧宵肴豪处之咍后、尤幽侯前,未知音声相配故耳。”江有诰《古韵凡例》也说:“以鄙见论之,当以之第一、幽第二、宵第三,盖之部间通幽,幽部或通宵,而之宵通者少,是幽者之宵之分界也。”这样看来,段氏十七部中,之宵幽的顺序应该调整为之幽宵。

四 合音与合韵的比较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同时使用“合韵”与“合音”,这是否表明两个术语之间存在着某种差异呢?我们来做些比较。

(一)频率与分布比较。段注“合韵”一词总计出现94次,分布于91篆下;“合音”一词总计出现85次,分布于84篆下。两个术语的使用频率基本相当。

段注“合韵”与“合音”术语在各卷部首中的分布情况如下①双竖线“‖”左边是“合韵”分布的部首,右边是“合音”分布的部首。各部首后省略“部”字。:一上:玉‖玉;一下:屮艸‖艸;二上:八口走‖牛口走止;二下:辵彳足‖辵齿;三上:舌菐‖言舁;三下:革又‖革鬥攴;四上:目習羽隹雈羊鸟‖目鸟;四下:冎骨肉角‖;五上:竹亏壴‖竹乃䖒;五下:夊弟‖食麦夊;六上:木‖;六下:生员贝邑‖;七上:片禾‖倝禾;七下:巾‖宀穴网;八上:人‖人衣;八下:舟‖儿见;九上:髟卪‖页勹;九下:‖广丸石豸;十上:马火‖马萈黑;十下:‖大夭奢心;十一上:水‖水;十一下:‖雨鱼;十二上:‖手;十二下:女戈瓦‖女戈;十三上:糸虫‖虫;十三下:土‖土田;十四上:车‖金车;十四下:‖。这里有四点值得注意:(1)“合韵”与“合音”的首次使用都是在《玉部》,末次使用都是在《车部》。(2)在同一个部首中,段注有时使用“合韵”,有时使用“合音”,这种情况见于19个部首,很是普遍。(3)段注“合韵”与“合音”术语分布在一上至十四上共27卷中,其中有20卷同时启用两个术语。(4)同样的语例,段氏一处注明“合音”,另一处注明“合韵”,这样的情况在段注中至少出现了5次(详见本文第一节)。由此可见,段氏在《说文解字注》中使用“合韵”与“合音”完全是随意的。

(二)类型比较。《说文解字注》中,合音类型有13种,合韵类型也有13种,现在我们列表比较:

《说文解字注》合音与合韵类型比较表 表1

统计显示,合音与合韵的共有类型为11种,占各自总类型的85%。共有类型涉及例证99例、91例,分别占各自总例证的98%和96%。这说明,合音类型与合韵类型是高度一致的。

统计还显示,在合音与合韵中,谐声字与谐声偏旁相谐类型都是占绝对优势,位居第二位的都是篆字与读若相谐类型,居第三位的都是篆字与或体相谐类型,居第四位的都是篆字与异文相谐类型。这也说明,合音类型与合韵类型是高度一致的。

(三)韵部远近比较。我们对合音与合韵的韵部远近情况也作了一个统计比较,如下:

《说文解字注》合音与合韵韵部远近情况比较表 表2

表中数据显示,《说文解字注》的合音与合韵都以邻类韵部相谐为主,同类韵部相谐与隔类韵部相谐均呈弱势。段注合音主要表现为近性合音(同类与邻类),占88%;段注合韵也主要表现为近性合韵,占77%。这说明合音与合韵在韵部远近方面不存在明显差异。

(四)韵部活跃度等级比较。在《说文解字注》中,各韵部参与合韵的活跃程度明显不同,呈现出一个等级序列:脂(35次)>元(20次)>支(19次)>文(16次)>蒸(13次)侵(13次)>之(12次)>歌(11次)>谈(8次)耕(8次)>幽(7次)>鱼(6次)东(6次)真(6次)>侯(4次)>宵(3次)阳(3次)。

这一等级序列与合音情况极为相似。首先,活跃度最高的都是脂部和元部;其次,阳部一直是活跃度最低的韵部;再次,之部、文部、歌部这三部都显得较为活跃;再次,宵部、侯部、鱼部、谈部、东部这五部都显得不太活跃。这说明,合音与合韵在韵部活跃度等级方面相当接近。

(五)韵部间的阴阳关系比较。段注95例合韵语料中,阴声韵之间合韵21例,阳声韵之间合韵19例,阴声韵与阳声韵之间合韵55例。现在与合音情况列表比较:

《说文解字注》合音与合韵韵部间阴阳关系比较表 表3

表中各项指标都极为接近,这说明合音与合韵在韵部间的阴阳关系方面相当一致。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合音与合韵语料都显示,段注一书非常注重阴阳两类韵部间的相通与相谐关系。

以上对段注合音与合韵情况作了简要比较,结果显示,二者在频率、分布、类型、韵部远近、韵部活跃度等级、韵部间的阴阳关系等方面均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这说明在《说文解字注》中,“合音”与“合韵”完全是一组等价概念。

戴震 答段若膺论韵,《戴震文集》,中华书局,1980年。

段玉裁 答江晋三论韵,《段玉裁遗书》,大化书局,1977年。

段玉裁 《六书音均表》,中华书局,1983年。

郭锡良 2010 《汉字古音手册》(增订本),商务印书馆。

何九盈 1993 《说文》段注音辨,《国学研究》第1卷。

江有诰 《音学十书》,中华书局,1993年。

马瑞辰 《毛诗传笺通释》,中华书局,1989年。

王念孙 《广雅疏证》,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

张道俊 2012 说文段注合韵总论,《语言学论丛》第46辑,商务印书馆。

张道俊 2013 《说文解字注》“合韵”论析,《语言研究》第2期。

朱骏声 《说文通训定声》,武汉市古籍书店,1983年。

猜你喜欢

文部
秋日美景
日本文部科学大臣:将修法严惩“狼师”
日本文部科学省发布疫情下高中和大学入学考试措施
人类20年后能和宠物聊天?
日本和澳大利亚重新签署教育合作备忘录
日本或将全面实行幼儿教育无偿化
30所日本高校入学考试涉嫌歧视
日本:推进免费幼儿教育
日本正推进免费幼儿教育
西藏当惹雍措地区旅游地质资源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