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问词与“都”的相对位置分析
——“都”的关联次序及约束规则
2015-05-28牛长伟程邦雄
牛长伟,程邦雄
(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武汉 430073;2.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语言研究所,武汉 430074)
汉语中,疑问词与“都”在句中的相对位置错综复杂。董秀芳(2002)提到了下面两个句子,认为例1)a合格,例1)b不合格。即:
1)a.你都读了哪些书?(董秀芳2002)b.*哪些书你都读了?①董秀芳(2002)认为,若重读“都”,则可接受,即为“哪些书你是全部读了的?”。我们认为,这与谓词“读”是一个持续性[+durative]动词有关。张蕾等(2012)认为还存在一种解读,即疑问算子约束“哪”,意思为“哪些书你都读了?是这些还是那些?”。我们主要讨论“都”关联次序及约束规则,用“什么书”和“借”[-durative]来取代“哪些书”和“读”,来规避这些影响因素。(董秀芳2002)
我们发现,如果单数“你”变成复数“你们”,对应的两个句子都可被接受,即2a)和2b):
2)a.你们都读了哪些书? b.哪些书你们都读了?(加着重号表重读,下同)
c.他们都买了什么? d.什么书他们都读了。
董秀芳(2002)也分析了类似于例2)a的句子,即例2)c,发现有两种解读:第一种是“都”指向“什么”,句子预设了“他们”买了一些东西,“他们”这个集合中的成员所买的东西可能不一样,说话人想知道“他们”买的东西具体是什么。另外一种是“都”指向“他们”,句义相当于“什么东西是他们都买了的?”并且认为第一种解释是优势解读,以此证明“都”优先选择疑问词作指向目标。董文里提到的“指向”也被称为“关联”(袁毓林2005;潘海华2006;薛小英等2009;张蕾等2012)。我们把“都”潜在的关联成分称为候选关联项。我们认为,例2)a中“都”不重读时,对应于第一种解读;“都”重读时,对应第二种解读,与例2)b句义一致。另外,若例2)b中疑问词短语换成“什么书”,“都”不重读时,该句中疑问词表非疑问,即例2)d,意思是“他们把所有的书都读了”。但例2)b不重读“都”时,疑问词却得不到非疑问解读。
关于“都”重读与否,黄彩玉(2013)通过声学实验和听辨实验证实了表总括的“都”要重读,表“已经”的“都”次之,表“甚至”的“都”最弱。而我们发现“都”重读时表总括,不重读时也可表总括,如例2)a的两种解读都是在“都”表总括的基础上实现的。我们也曾做过相关的语感调查,调查数据如表1:
“都”重读与否和关联项词类的语感调查①语感调查问卷内容见牛长伟(2015),该表只反映“都”重读和关联项的总体趋势。 表1
从表1我们得出,“都”被重读时,倾向于关联非疑问成分NP;“都”不被重读时,倾向于关联疑问词短语WH。
马真(1983)提到“都”与疑问词的位置不同,疑问词的诠释就会不同。当“都”在疑问词前时,疑问词表疑问或虚指,如例3)a;当“都”在疑问词后时,疑问词表任指,如例3)b。但我们发现,例2)b的“都”也在疑问词后,但疑问词仍然表示疑问。
3)a.都谁来了?(马真1983) b.他什么都吃。
综上所述,我们把疑问词与“都”的相对位置分为四类。例4)a对应例1)a、2)a,例4)b对应例2)b、d,例4)c对应例3)a,例4)d对应例3)b。
4)a.NP+都+谓词+WH(句式①) b.WH+NP+都+谓词(句式②)
c.都+WH(+NP)+谓词(句式③)d.NP+WH+都+谓词(句式④)
这四类句式中,例4)a、c中疑问词表疑问;例4)b、d中疑问词可表疑问,也可表非疑问。总体上看,这四类句式中,“都”的候选关联项有非疑问成分和疑问词,有时分处“都”两侧,如例4)a,有时处在同一侧,如例4)b、d。接下来,我们通过对疑问词和“都”的语义特征分析来看这四类句式中疑问词解读的实现路径,以此得出“都”重读与否对其关联方向的影响。
一 作变量的疑问词和全称量化词“都”
形式学派认为,汉语疑问词本身是个变量,呈现怎样的功能由约束它的算子决定。疑问词受疑问算子约束时,表示疑问;疑问词出现在受约语境中,表示存在;疑问词受“都”类全称量词约束时,则表全称(Cheng 1991;Lin 1996)。如:
5)a.他都买了什么书? b.我相信他没做什么。 c.他什么话都说了。
例5)a中“什么书”受疑问算子约束,表疑问;例5)b中“什么”处在认知情态语境(epistemic modality environments)(Lin 1998a)中,表存在;例5)c中“什么”被“都”约束,表全称。把疑问词分析成变量有利于统一解释汉语疑问词的疑问用法和非疑问用法。那么,为何例5)a中“什么书”不能被“都”约束来表全称解读呢?这与“都”的关联方向及约束对象有关。
形式学派把“都”分析为全称量化词(蒋严1998;潘海华2006;沈家煊2015)。Lin(1998b)把“都”分析为分配算子(distributivity operator),“都”对其量化域(限定部分)有复数性要求。潘海华(2006)在蒋严(1998)的基础上,认为“都”是全称量化词(universal quantifier),并提出了话题规则和焦点规则,后修订为P1和P2规则(蒋静忠等2013),以此来定义“都”的三分结构,即:P1,如果“都”左边存在着可以充当量化域的短语,或者可以由焦点、语境等推导出“都”的量化域,就把它映射到限定部分,并把句子的其余部分映射到核心部分;P2,如果述题中含有一个对比焦点成分,就把它映射到核心部分,同时把句子的其余部分映射到限定部分;P1和P2的使用优先顺序是P1→P2。
“都”约束的变量x就从量化域(限定部分)取值。分析如下:
6)a.他们都读了这本书。(下划线表被“都”关联,下同)
b.他都写的[小说]F。(F=焦点)(潘海华2006)
例6)a适用于P1,“他们”被映射到限定部分;例6)b适用于P2,焦点“小说”被映射到核心部分。它们的三分结构可分别表示为:
7)a.Dou [x∈[∣他们∣]]限定部分[x读了这本书]核心部分b.Dou [他写的x]限定部分[x=小说]核心部分
例7)a中“都”关联“他们”,并约束“他们”,意思是,对于每一个x来说,如果x是“他们”中的一员,那么,x就读了这本书。例7)b中“都”关联“小说”,约束“小说”引出的焦点变量,即“他写的x”,意思是,对于每一个x来说,如果x是“他写的x”中的一员,那么,x就是小说。P1和P2几乎涵盖所有“都”字句的分析,但我们认为这两条规则还没有涉及到诸如例2)b、d类句子,左边有两个可以充当量化域的短语时,“都”应将哪一个映射到限定部分。换句话说,两个候选关联项都处在“都”的左边时,“都”将会关联约束哪一个,这也是本文第三部分所要分析的。
张蕾等(2012)还提到,除了“都”左向关联时要求“都”的限定部分具有复数性(如例6)a)以外,“都”右向关联时,也要求其核心域是复数性成分。也就是说,例6)b的核心域“小说”应是复数,如果他只写了一部小说,例6)b是不成立的。然而,我们发现,一些单数性疑问词也可被“都”关联约束,而一些复数性的疑问词却不能,如:
8)a.他们哪一本书都借过。 b.*他们哪些书/哪几本书都借过。
例8)a中的“哪一本书”和b中的“哪些书/哪几本书”所处位置一样,为何b不合格呢?我们认为,这与“都”左向关联的疑问词的类别有关。接下来,我们带着例5)a和例8)b两个问题来看“疑问词”和“都”的四类句式的分析。
二 疑问词与“都”的四类句式分析
疑问词与“都”的相对位置不同,“都”的关联和约束对象基本不同。我们从“都”是否被重读的角度,通过对例4)中提到的四类句式的分析,总结出了“都”初步的关联次序和约束规则,即:
“都”初步的关联次序和约束规则 表2
接下来,我们把疑问词分析为变量,“都”分析为全称量化词,来看看“都”的关联次序和约束规则是如何实现的?
句式①:NP+都+谓词+WH。句式中非疑问成分NP多作主语,疑问词WH多作宾语。我们分别从候选关联项的单复数性和“都”是否重读两方面进行分析,即:
9)a.他都借过什么书? b.*他都借过什么书?
c.他们都借过什么书? d.他们都借过什么书?
10)a.*他都借过哪一本书? b.*他都借过哪一本书?
c.*他们都借过哪一本书? d.他们都借过哪一本书?
例9)a、b中主语是单数,疑问词可表复数。a中“都”不重读,“都”右向关联疑问词短语“什么书”,约束关联项引出的变量,疑问算子约束疑问词,即:Dou [他借过x][Qy[x=y&书(y)]](Q为疑问算子,下同);b中“都”重读,“都”关联了左边的单数性主语“他”,故不合格。例9)c、d中主语和疑问词都是复数性的。c中“都”不重读,“都”右向关联疑问词短语“什么书”,约束关联项引出的变量,疑问算子约束疑问词,即:Dou [他们借过x][Qy[x=y&书(y)]];d中“都”重读,“都”左向关联并约束复数性主语“他们”,疑问算子约束疑问词,即:Dou [x∈[∣他们∣]][[x借过y]&Qy[y=书(x)]]。
例10)a、b中主语和疑问词都是单数性的。a中“都”不重读,右向关联了单数性疑问词短语“哪一本书”,故不合格;b中“都”重读,左向关联了单数性主语“他”,故亦不合格。例10)c、d中主语是复数,疑问词是单数性。c中“都”不重读,“都”右向关联了单数性疑问词短语“哪一本书”,故不合格。d中“都”重读,左向关联并约束复数性主语“他们”,疑问算子约束疑问词,即:Dou [x∈[∣他们∣]][[x借过y]&Qy[y=一本书]]。
这类句式中,候选关联项分处“都”的两侧,“都”左右皆可关联。当“都”不重读时,“都”优先右向关联疑问词短语(如例9)c),疑问算子约束疑问词。当“都”重读时,“都”左向关联并约束复数性主语(如例9)d、例10)d)。
句式②:WH+NP+都+谓词。句式中疑问词WH多作前置话题或主语①句式②中疑问词WH作主语时,如“谁这些书都借过?”这类句式我们在后文中会提到。,非疑问成分NP多作主语。我们也从候选关联项的单复数性和“都”是否重读两方面进行分析,即:
11)a.什么书他都借过。 b.*什么书他都借过?
c.什么书他们都借过。 d.什么书他们都借过?
12)a.哪一本书他都借过。 b.*哪一本书他都借过?
c.哪一本书他们都借过。 d.哪一本书他们都借过?
例11)a、b中主语是单数,疑问词可表复数。例11)a中“都”不重读,左向关联并约束“什么书”,即Dou [x∈[∣书∣]][他借过x];例11)b中“都”重读,左向关联了单数性主语“他”,故不合格。例11)c、d中主语和疑问词都是复数性的。例11)c中“都”不重读,左向关联并约束“什么书”,即Dou[x∈[∣书∣]][他们借过x];例11)d中“都”重读,左向关联并约束“他们”,疑问算子约束疑问词,即Dou [x∈[∣他们∣]][[x借过y]&Qy[y=书(x)]],句义与例9)d相同。
例12)a、b中主语和疑问词都是单数性的。例12)a中“都”不重读,左向关联并约束“哪一本书”,即Dou [x∈[∣一本书∣]][他借过x],句义与例11)a相近;例12)b中“都”重读,“都”左向关联了单数性主语“他”,故不合格。例12)c、d中主语是复数,疑问词是单数。例12)c中“都”不重读,“都”左向关联并约束疑问短语“哪一本书”,即Dou [x∈[∣一本书∣]][他们借过x],句义与例11)c相近;例12)d中“都”重读,“都”左向关联并约束“他们”,疑问算子约束“哪一本书”,即Dou [x∈[∣他们∣]][[x借过y]&Qy[y=一本书]],句义与10d)相同。
这类句式中,候选关联项处在“都”左边。当“都”不重读时,“都”左向关联并约束疑问词短语(如例11)a、c,例12)a、c);当“都”重读时,“都”左向关联并约束复数性主语(如例11)d、12)d)。
句式③:都+WH(+NP)+谓词。句式中疑问词作主语,且这类句式中“都”不重读,左边无关联项。我们只需从候选关联项的单复数性来分析即可,即:
13)a.都什么书被他借过?②董秀芳(2002)认为这类句子不合格,只有在“都”后插入了“有”或“是”才合格。马真(1983)、徐杰(1985)、张蕾等(2012)认为这类句子合格。我们也认为这类句子合格。b.都什么书被他们借过?
d.*都哪一本书被他借过? c.*都哪一本书被他们借过?
例13)a中疑问词可表复数,“都”右向关联复数性疑问词短语“什么书”,约束疑问词引出的变量,疑问算子约束疑问词,即Dou [x被他借过][Qy[x=y&书(y)]]。例13)b中“都”仍右向关联复数性疑问词,约束疑问词引出的变量,疑问算子约束疑问词,即Dou [x被他们借过][Qy[x=y&书(y)]]。例13)c、d中“都”右向关联了单数性疑问词短语“哪一本书”,故不合格。
另外,这类句式中的“都+WH”一般充当主语,若不是主语,句子接受度则不高,如:
14)a.?都什么书他借过? b.*他借过都什么书?
我们认为,这类句式中的“都+疑问词”不是从宾语位置移位至句首的,因为例14)b是不合格的。“什么书”前的“都”可改为“都有”,而汉语中无定名词性成分前加存在量词“有”后可作主语(Huang等2009)。例14)a中主语“都什么书”和谓词“借”是动宾关系,而非主谓关系,故接受度不高。
这类句式中,“都+疑问词”作为一个整体来作主语。“都”不能重读,始终右向关联复数性疑问词,约束疑问词引出的变量,疑问算子约束疑问词。
句式④:NP+WH+都+谓词。句式中非疑问成分NP多作主语或话题,疑问词WH多作宾语或主语①句式④中疑问词WH作主语时,如“这些书谁都借过。”这类句式我们在后文中会提到。。这类句式中,主语和疑问词处在“都”左边。我们还从候选关联项的单复数性和“都”重读与否两方面进行分析,即:
15)a.他什么书都借过。 b.*他什么书都借过?
c.他们什么书都借过。 d.?他们什么书都借过?
16)a.他哪一本书都借过。 b.*他哪一本书都借过?
c.他们哪一本书都借过。 d.?他们哪一本书都借过?
例15)a、b中主语是单数,疑问词可表复数。a中“都”不重读,“都”左向关联并约束“什么书”,即Dou [x∈[∣书∣]][他借过x],句义与例11)a相同;b中“都”重读,左向关联了单数性主语“他”,故不合格。例15)c、d中主语和疑问词都是复数。c中“都”不重读,“都”左向关联并约束“什么书”,即Dou [x∈[∣书∣]][他们借过x],句义与11c)相同;d中“都”重读,应左向关联复数性主语“他们”,疑问算子约束“什么书”,得到Dou [x∈[∣他们∣]][[x借过y]&Qy[y=书(x)]],但是该句的合格性争议较大,我们后文专门讨论。
例16)a、b中主语和疑问词都是单数。a中“都”不重读,“都”左向关联并约束疑问词短语“哪一本书”,即Dou [x∈[∣一本书∣]][他们借过x],句义与例12)a相同;b中“都”重读,“都”左向关联了单数性主语“他”,故不合格。例16)c、d中主语是复数,疑问词是单数。c中“都”不重读,“都”左向关联并约束“哪一本书”,即Dou [x∈[∣一本书∣]][他们借过x],句义与12c)相同;d中“都”重读,应左向关联复数性主语“他们”,疑问算子约束“哪一本书”,得到Dou [x∈[∣你们∣]][[x借过y]&Qy[y=一本书]],但是该句的合格性争议也较大,与例15)d类似。
句式④和句式②中,“都”左向关联的疑问词的量化形式还需是个体形式,这也是例8)b(即例17)a)不合格的原因。如:
17)a.*他们哪几本书/哪些书都借过。 b.*哪些书/哪几本书他们都借过。
我们认为,“哪些/哪几”的量化形式是集合。而“什么/哪一”的量化形式是个体,量化形式为个体的疑问词被“都”约束时,可得到全称解读,而集合形式的疑问词却不能。如下图(B代表“书”)所示:
图1 疑问词的量化形式
“什么书/哪一本书”是以个体形式存在于书的集合里,对个体的全称量化可得到全称解读。而“哪些书/哪几本书”是以集合形式存在于书的集合里,对这些集合的全称量化,并不能包含集合以外的个体(如B1),也就得不到全称解读。也就是说,“都”不重读时,左向关联的疑问词的量化形式应为个体。
这类句式中,主语和疑问词处在“都”的左边。“都”不重读时,“都”左向关联并约束疑问词短语,同时要求疑问词的量化形式为个体,以得到全称解读;“都”重读时,句子合格性争议较大(如例15)d、例16)d),我们后文专门讨论。
另外,董秀芳(2003)也提到过句式④,我们认为她的分析不够准确。
18)a.?这些书谁都看过?(董秀芳2003)b.这些书谁都看过?②“这一本书谁都看过?”也成立,因为“看”、“读”类谓词可把“这一本书”分成若干个章节,其实“都”的关联项还是复数性的。谓词若换为“借”,句子则不合格。“一本书”只能整本借还,不能拆分。这也是本文多用谓词“借”的原因所在。c.这些书谁都看过。
董秀芳(2003)认为例18)a中的“都”指向“这些书”,没有被“谁”阻隔,疑问算子仍约束“谁”。我们认为重读“都”后,句子才会合格,此时“都”左向关联并约束复数性非疑问成分“这些书”,疑问算子约束“谁”,即例18)b。若不重读“都”,“都”就左向关联并约束疑问词“谁”,得到全称解读,即例18)c。
经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表2中的表述基本上符合句式①、句式②、句式③和句式④中“都”的关联和约束事实。但仍有例外,句式④“NP+WH+都+谓词”中的例15)d、16)d,即例19)a、b:
19)a.?他们什么书都.借过? b.?他们哪一本书都借过?
c.他们什么书都.借过。 d.他们哪一本书都借过。
按照表2的表述,“都”重读时,例19)a中“都”左向关联并约束最近的非疑问成分,即“他们”,此时,疑问算子约束疑问词“什么书”,该句应表现为疑问解读。但语言事实并非如此,例19)a中的“都”更倾向于关联约束距其最近的疑问词短语“什么书”,该句应表现为非疑问解读,即例19)c。例19)b也应表现为非疑问解读,即例19)d。与此类似的现象还出现在句式②“WH+NP+都+谓词”中,如:
20)a.?谁这些书都借过。 b.谁这些书都借过?
按照表2的表述,“都”非重读时,“都”应左向关联并约束疑问词“谁”,句子表现为非疑问解读,即例20)a。但语言事实亦并非如此,该句中的“都”更倾向于关联并约束非疑问词短语“这些书”,句子表现为疑问解读,即例20)b。
接下来,我们运用优选论(optimality theory)的方法,从语法系统中的局部性和显著性两方面对例19)、20)两类句子进行分析,尝试找出制约“都”左向关联的原因。
三 “都”左向关联的优选分析
很明显,句式②“WH+NP+都+谓词”和句式④“NP+WH+都+谓词”的差别在于NP和WH调换了位置,而正是由于位置的调换,致使发生了阻断“都”的左向关联的现象。换句话说,在这两类句式中,“都”左向关联时,并没有严格遵守P1和P2,具体表现为:
“都”的左向关联项分布 表3
从上表可以看到,“都”左向关联的关联项几乎无规律可循。这与语法系统中的局部性与显著性有关。语法系统中的局部性原则是指语法系统优先选择最局部的成分进行加工或运算;显著性原则是指语法系统优先选择最显著的成分进行加工或运算(胡建华2010)。所谓“最局部的成分”也就是最靠近分析对象的成分,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句子语序得到。而“最显著的成分”的确立,就需要我们根据经验(empirical)(胡建华2010)和语言事实来总结出一个显著性等级,以此推出所谓“最显著的成分”。在“都”的左向关联中,我们给出的局部性制约条件和显著性制约条件分别是:(1)距离制约条件:距“都”最近的关联项即为优选项;(2)移位制约条件:移位关联项即为优选项;(3)两者的排列等级相当。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距离制约条件和移位制约条件是如何发挥作用的?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句式②“WH+NP+都+谓词”的优选分析,我们以例21)a、b为例来分析:
21)a.什么书他们都借过?/。 b.谁这些书都借过?
“什么书他们都借过”的优选分析 表4
表4的候选项1中“都”关联的是距离“都”近的关联项“他们”,满足了距离制约条件;但“都”没有关联移位关联项“什么书”,故违反了移位制约条件。候选项2中“都”关联的是移位关联项“什么书”,满足了移位制约条件;但“都”没有关联距其最近的关联项“他们”,故违反了距离制约条件。由于违反的制约条件的等级和数量相同,故两个候选项均可输出为优选项。
“谁这些书都借过”的优选分析 表5
表5的候选项1中“都”关联的是距离“都”近的关联项“这些书”,满足了距离制约条件;同时,关联项“这些书”也是移位关联项,故也满足了移位制约条件。候选项2中“都”关联的是距“都”较远的关联项“谁”,故违反了距离制约条件;同时,关联项“谁”也不是移位关联项,故也违反了移位制约条件。候选项2违反了两个制约条件,故遭淘汰,候选项1输出作为优选项。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句型④“NP+WH+都”的优选分析。我们以例22)a、b为例来分析:
22)a.他们什么书都借过。 b.这些书谁都借过?/。
“他们什么书都借过”的优选分析 表6
表6的候选项1中“都”关联的是距离“都”近的关联项“什么书”,满足了距离制约条件;同时,关联项“什么书”也是移位关联项,故也满足了移位制约条件。候选项2中“都”关联的是距“都”较远的关联项“他们”,故违反了距离制约条件;同时,关联项“他们”也不是移位关联项,故也违反了移位制约条件。候选项2违反了两个制约条件,故遭淘汰,候选项1输出作为优选项。
“这些书谁都借过”的优选分析 表7
表7的候选项1中“都”关联的是距离“都”近的关联项“谁”,满足了距离制约条件;但“都”没有关联移位关联项“这些书”,故违反了移位制约条件。候选项2中“都”关联的是移位关联项“这些书”,满足了移位制约条件;但“都”没有关联距其最近的关联项“谁”,故违反了距离制约条件。由于违反的制约条件的等级和数量相同,故两个候选项均可输出为优选项。
最后,我们可以从表5和表6中看到,当“都”左邻的关联项同时也是移位关联项时,“都”只关联该项。我们也就得出了“都”左向关联时的又一条规则,即在表2所述的“都”的关联次序和约束规则中再增加一条关联规则:不管“都”重读与否,总是关联距其最近的移位关联项。即表8:
“都”的关联次序和约束规则 表8
【附记】论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潘海华教授的帮助,并曾在“名词及其相关问题研究”学术研讨会(湖南·邵阳,2015)上宣读。
董秀芳 2002 “都”的指向目标及相关问题,《中国语文》第6期。
董秀芳 2003 “都”与其他成分的语序及相关问题,《世界汉语教学》第1期。
胡建华 2010 论元的分布与选择:语法中的显著性和局部性,《中国语文》第1期。
黄彩玉 2013 “都”字歧义结构语音实验角度的再分析,《语言研究》第3期。
蒋静忠、潘海华 2013 “都”的语义分合及解释规则,《中国语文》第1期。
蒋严 1998 语用推理与“都”的句法/语义特征,《现代外语》第1期。
马真 1983 关于“都/全”所总括的对象的位置,《汉语学习》第1期。
牛长伟 2015 《汉语疑问词的语义解读及其应用》,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潘海华 2006 焦点、三分结构与汉语“都”的语义解释,《语法研究和探索》(十三),商务印书馆。
沈家煊 2015 走出“都”的量化迷途:向右不向左,《中国语文》第1期。
徐杰 1985 “都”类副词的总括对象及其隐现、位序,《汉语学习》第1期。
薛小英、韩景泉 2009 “都”的语义关联及其句法实现,《现代外语》第2期。
袁毓林 2005 “都”的语义功能和关联方向新解,《中国语文》第2期。
张蕾、李宝伦、潘海华 2012 “都”的语义要求和特征:从它的右向关联谈起,《语言研究》第2期。
Cheng, Lisa Lai Shen 1991On the Typology of WH-question, Ph.D dissertation, MIT.
Huang, C.- T.James, Y.- H.Audrey Li and Yafei Li 2009The Syntax of Chines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Lin, Jo-wang 1996Polarity Licensing and WH-phrase Quantification in Chinese, Ph.D 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
Lin, Jo-wang 1998a On Existential Polarity WH-Phrases in Chinese,Journal of East Asian Linguistics(7).
Lin, Jo-wang 1998b Distributivity in Chinese and its implications,Natural Language Semantics(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