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广西龙州天琴文化旅游开发中的文化原真性保护

2015-05-27农秋燕潘冬南宁继美黄得财

当代旅游 2015年3期
关键词:旅游开发保护

农秋燕 潘冬南 宁继美 黄得财

摘 要:龙州天琴文化旅游开发的原真性保护对龙州县旅游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有着重要意义在旅游开发中要重视天琴文化整体环境的保护;加强天琴文化原真性的体验;控制天琴文化过度商业化开发;加强民众对天琴文化原真性保护的参与;注重天琴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健全旅游开发中文化原真性的保护机制;同时正确处理旅游开发与原真性保护的关系,使龙州天琴文化旅游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龙州天琴文化;旅游开发;原真性;保护

天琴文化是壮族文化传播的载体,是骆越文化的瑰宝。天琴文化的稀缺性决定了天琴文化原真性保护的必要性。文化旅游资源既需要进行原真性保护,同时也需要进行开发利用,与旅游和市场经济相接轨以实现它的价值转换。在旅游开发中,我们面临两大难题:一是实现旅游开发为天琴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市场支撑,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过度的旅游开发又导致了天琴文化商业化、文化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使得天琴文化的原真性不断缺失。如何充分、合理地对天琴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促使龙州天琴文化旅游得到发展的同时又能有效地进行文化原真性保护,保障龙州县旅游业的稳定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龙州天琴文化旅游开发中文化原真性保护的重要意义

保护龙州天琴文化的原真性,既可以带动龙州县旅游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也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同时也为龙州打造历史文化名城提供坚实有力的保障。

(一)带动龙州县旅游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旅游业的兴盛往往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龙州是天琴文化艺术之乡,弘扬天琴文化艺术对进一步提高龙州城市品位、知名度和影响力,龙州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的目光,使当地人参与到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中有利于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天琴文化在国内外的广为传播,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到龙州旅游观光,促进了龙州其他特色旅游的繁荣与发展,也推动了龙州第三产业的发展。从实地考察和收集到的资料得知,龙州县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据统计,2012年,全县共接待游客99.45万人次,同比增长15.84%,实现旅游总收入8.29亿元,同比增长22.27%,旅游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1]。

(二)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龙州天琴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既带动了龙州社会的经济发展,也为特色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经济保障,同时也促进了龙州与东南亚国家的民族文化交流,弘扬民族民间优秀文化。每一个民族之所以作为民族而存在,一个重要的标志就在于它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民族的形式和表现无不打上文化的烙印,文化成为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2]。天琴文化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是龙州先辈智慧及情感的结晶,是龙州民族文化的符号。天琴文化旅游的开发,最重要的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天琴文化旅游这个窗口,对民族文化进行深度挖掘,融入地域民族文化,丰富和提高天琴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使龙州民族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三)打造龙州历史文化名城

一座城市的内涵和文化信息是它的独特名片,建设一座现代化城市,除了要有现代气息外,更要有历史文化传统作为底蕴,这是区别于其他城市的重要之处,也是其生命力的体现[3]。天琴文化是先辈在长期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财富,凝结着人们的智慧及情感,龙州的文化品牌,是龙州这座城市的特色与记忆,是龙州具有历史文化传统的生命力的表现,因此保护龙州天琴文化的原真性,对于打造龙州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更加迫切的现实意义。

二、龙州天琴文化旅游开发中文化原真性保护现状

近年来,龙州县实施了政府主导型开发战略,吸引外商投资开发,对龙州天琴文化的旅游开发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带动了天琴文化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也使天琴文化得到可持续发展。但是,随着旅游业发展日益深入,龙州天琴文化逐渐失去其传统意义与原真价值,许多问题与矛盾日渐突出。

(一)龙州天琴文化旅游开发中文化原真性保护缺失表现

在天琴文化旅游开发中,往往不能很好地解决文化原真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传统文化被植入太多现代化的东西,原生态文化环境遭到削弱和破坏。具体来说,龙州天琴文化旅游开发中文化原真性保护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天琴文化在旅游开发中商业化严重

商业文化严重已经成为旅游开发中越来越普遍的问题,旅游文化逐渐地演变成了商业经营性质的企业文化。天琴文化主要以天琴弹奏、歌舞表演等形式向游客展示天琴文化的精髓,但这些展示活动全部都是认为设计和操作,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迎合游客的不同需求,旅游开发商将一些代表天琴文化特色的东西任意地改头换面,天琴文化被置于戏剧化和仪式化场景中,导致天琴文化原有的意义和价值在这些旅游产品上无从体现。天琴弹奏、天琴表演都是商家在组织的专业演出队随时随地上演,表演内容不断重复,带有明显的表演色彩,很多都与实际情况不符,起到不良的宣传效应。天琴表演艺术的文化原真性被商业性所取代,天琴文化的真正精神内涵和“原真性”遭到残酷的摧残和扼杀。

2.天琴文化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遭到削弱和破坏

传统文化保存得较好的地方往往是地处或者交通不便的民族地区,相对封闭的社会文化环境,是保持传统文化的稳定性和完整性、使民族传统技艺能够在代与代的传承中自然延续的可观条件[4]。随着旅游开发,交通条件日益完善,文化信息的交流碰撞日益强烈,旅游地的传统生活方式、民风民俗遭到外界强势文化、思想观念等冲击,生活与民俗渲染了都市的文化气息,导致地方独特的文化逐渐被同化甚至消失,天琴文化所依赖的文化生存环境也越来越有悖于民俗原生的文化生存语境和土壤,使得天琴文化地的原生态文化环境遭到削弱和破坏。

3.游客对天琴文化的原真性文化体验不够

D.J.Boorstin(1964)认为旅游体验是一种时尚消费行为,一种人为的、预先构想的大众旅游体验,游客的原真性体验则是在游览过程中,旅游者对文化原真性内涵以及自身原真性的追求和感受的过程[5]。游客对文化的旅游体验往往包括文化景点、文化活动以及文化地民俗风情的感受等等。由于天琴乐器的稀缺以及天琴弹奏的深奥,游客无法参与其中,只能在台下驻足观看,无法体验浓厚的文化氛围,也没能与当地居民交流与学习,缺乏对天琴文化原真性的体验。

4.文化原真性保护意识淡薄

由于宣传和教育点的不到位,当地群众对天琴文化原真性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缺乏深刻的认识,甚至认为天琴文化原真性保护工作与之无关,长此以往天琴文化的原真性就会因无人关注和保护而逐渐失真。旅游开发中,片面强调经济利益,为迎合游客的一些世俗化要求,将天琴文化中代表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东西任意改造,不依照传统的模式,带有明显的表演色彩,使得天琴文化失去原有的本来的精神内涵。文化资源保护不够,尤其是天琴表演艺术和制作艺术的“原生性”特征逐渐消失。以改良后的天琴形制为例,现代普遍变成三弦和四弦,演法上借鉴其它弦拨乐器如琵琶的技巧,使天琴的音乐表现力的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音域扩大,清脆、圆滑。但在一定程度上却削弱了天琴原来独特的风格和艺术韵味,“原真性”的特征逐渐弱化和消失。

三、龙州天琴文化旅游开发中文化原真性保护策略

在天琴文化旅游开发中,必须充分尊重和保护天琴文化资源,力求保留天琴文化的原真性。从天琴文化旅游开发中文化原真性保护存在的问题出发,探索对天琴文化原真性保护行之有效的策略。

(一)重视天琴文化整体环境的保护

天琴文化是一种民族长期发展的历史积淀,其发展、进步、传承也必须依赖于一定的地域环境背景。天琴文化原真性保护包括对物质实体的原真性保护,也包括古朴的氛围、文化印记、习俗观念的活化。对天琴文化的保护主要着眼于天琴文化所在的民居环境的保护,严禁对天琴文化所在地的建筑任意修建、对民居周边天地的随意占用,尽量保持原有的生活方式,恢复文化发源地的传统文化,力求原汁原味,突出当地文化特色。

(二)加强天琴文化原真性的体验

旅游本身是一种体验,是一种文化行为。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旅游的要求愈来愈高。旅游者已不仅仅满足于传统的“有物可看,有话可说”的旅游经历,而希望通过视觉、味觉、嗅觉、听觉等全方位的参与或体验,充分理解旅游地的内涵和特色[6]。天琴文化的体验性程度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针对观众心理体验;另一方面则是凸显旅游地的原真性文化氛围。所以在文化旅游开发过程中,要重视游客体验的需求,采用多种形式活化天琴文化,此外还可以让游客参与到天琴文化表演中来,亲身体验文化的氛围,以到达身临其境的感觉。另外,可以划分专门的文化体验区,让游客与当地居民交流、沟通和学习,在这互动的过程中获得原真性体验,充分体验其文化的内涵,真真切切感受天琴文化的魅力。

(三)控制天琴文化过度商业化开发

旅游业商业化愈演愈烈,必然导致文化产品的恶俗化、低级化。如果天琴文化长期建设在产业开发和市场化中,就会导致天琴文化的文化内涵被颠覆,失去其文化原真性。针对文化商业氛围浓厚的现象,可以采纳杨振之教授提出的“前台、帷幕、后台”处理天琴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矛盾的新模式,划分前台商业化展示区、帷幕文化过渡缓冲区和后台原真传统文化区,对天琴文化旅游地进行保护性开发[7]。同时,对天琴文化地商品区进行控制,摒弃一些毫无特色、与当地文化毫无相关的旅游纪念品,适度开发一些与天琴文化相关的进行影视创作或者服饰、艺术和土特产品等。这样既满足了旅游市场的需求,又不伤害文化的原真性。

(四)加强民众对天琴文化原真性保护的参与

天琴文化的旅游开发涉及社会公众利益,其保护目标、规划方案、房子拆迁、住户安置等诸多方面,均与居民密切相关。天琴文化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民间文化,民众的文化自觉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如果没有公众参与,紧靠少数人支撑,就容易偏离正确方向居民的切实利益就难以得到保障。天琴文化旅游地的原住居民依赖旅游开发,原住居民的文化被认可,因此要加强天琴文化现有居民对当地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让他们自觉加入到对传统文化保护中来。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天琴文化旅游地社区利益,通过多种途径切实提高社区居民对文化价值的认知,缓解文化保护与旅游收益之间的矛盾,使社区居民从文化保护中收益,从而调动保护文化的主动性。

(五)注重天琴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文化是不断发展的,对天琴文化原真性保护也应随着当地社会的发展而处在动态变化状态中。因此,天琴文化原真性保护应包含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两个层面。传承与创新是相辅相成的,传承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为了更好地传承。通过对当地天琴文化要素深入挖掘,经过精心设计和包装,以舞台表演形式呈现给旅游者“原汁原味”的旅游体验。同时,也要对天琴文化实施建立严格的保护体系、制定各项保护制度、选出保护天琴文化代表性传承人等合理有效的保护性旅游开发策略,旨在提升并促进其原真性生存、延续和发展。可以借鉴南丹里湖乡白裤瑶民族文化的传承经验,在龙州当地的小学就开设了文化传承班,学校将学习天琴文化的学生进行分组学习,分别学习乐器、舞蹈、表演、服饰等,指导老师每周都会布置调查任务,然后在课堂上以表演、讲故事、日记等形式进行汇报交流[16]。

(六)健全旅游开发中文化原真性的保护机制

1.完善立法保护机制

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是天琴文化原真性保护的关键。用法律的形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普片做法,国外的法日韩等国是先行者,国内贵州、云南等地有人较早建立了文化保护条例,充分发挥政府在政策法规制定方面的主导作用,使抢救与保护文化工作走向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过程。鉴于此,龙州政府要健全关于天琴文化原真性保护的法律法规。一是明确划定天琴文化原真性保护的范围,使人对需要保护的对象有明确的概念,形成一整套完整的法律保护体系,使政府、社会团体以及每个公民可以有法可依;二是严厉打击各种破坏天琴文化的行为,把对天琴文化“原真性”的挖掘与保护纳入到法制化的轨道;三是通过立法的形式政府用于天琴文化原真性保护方面的固定投入,为天琴文化原真性保护创造良好的宽松的政策环境。

2.健全投资运营机制

在天琴文化旅游开发中,资金来源是整个保护工作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天琴文化的保护主要资金来源是政府投入,但政府用于保护的资金是有限的,因此需要在政府引导下,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政府制定各种优惠和宽松的财政政策大力吸引民间资本,鼓励合资、股份制等多种投资活动的开展;二是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自己引进项目资金和各种经济支持,并吸引各种对天琴文化原真性保护的资金投入;三是建立天琴文化保护资金,保证天琴文化旅游的顺利发展。

3.建立教育培训机制

专业人才是实现天琴文化原真性保护的重要因素之一。天琴文化原真性保护除了民众的参与,还要从教育层面切实加强天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力度。大力发展旅游教育培训,培养专业规划人员、管理人员、导游等专业人才,建立培训中心,采取培训班、参观学习、专题学术讲座等形式培养天琴文化旅游专业人才,实现旅游从业人员“本土化”[8]。为了进一步挖掘、研究壮族天琴文化艺术,树立龙州天琴民族文化品牌,龙州县积极探索天琴文化艺术的发展和传承工作,确立了以民间传承为主、学校与社会传承为辅的传承发展模式。

天琴文化的原真性保护是真实、全面地保存并延续文化历史信息及全部价值的内在要求,旅游开发既促进着旅游事业的发展,也可能带来实质性的危害。天琴文化的旅游开发与保护其原真性并不矛盾,反而可以相互扶持。所以我们必须正确处理这两者的关系,在发展中重保护,在保护中求发展,做到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龙州加速创建广西优秀旅游县  旅游业成发展新引擎[EB/OL] .http://www.gxcznews.com.cn/UCM/wwwroot/gxcznews/xwzx/xxysj/2008/08/173018.shtml,2008-08-26.

[2]罗彬中.少数民族跨文化传播的伦理构建——以新疆少数民族跨文化传播为例[J].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09(3).

[3]单霁翔.关于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J].人民论坛,2010(3).

[4]索晓霞.西部大开发与民族文化传承——以贵州为例[J].贵州社会科学,2000(5).

[5] Boorstin D J.The Image: A Guide to Pseudo-Events in America[M].New York:Atheneum,1964.

[6]张玉香.浅论文化旅游的体验性开发[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10).

[7]马海燕,金范宇.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中的文化原真性保护[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8]张蕊.桂林恭城瑶族文化旅游体验式开发研究[D].桂林理工大学,2009.

猜你喜欢

旅游开发保护
金华非遗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探析
不同类型旅游景区管理模式的对比分析
庆阳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路径分析
武当山道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研究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旅游开发对纳孔村布依族传统文化的影响研究
反渗透长期停用保护方法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