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2015-05-27张继栋
张继栋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堂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学生需要
以前的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基本上都是语言知识的传授,不重视语言应用,更不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指导,教师和学生大都以应付考试为目的。在近几年的英语教学改革中,从教学大纲和课程大纲的制定、教材的开发到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评估等环节,都体现了教学内容的更新,但是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有不少教师仍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不能很好地利用教学资源,不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更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笔者对南京一所高校部分院系的一、二年级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5%的学生能用或基本能用英语成功地进行交流;20%的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是为了和讲英语国家的人们交流,35%的学生是为了各种考试,45%的学生是为了将来获得好工作;将近50%的学生认为现在的课堂教学内容无助于提高英语交流兴趣。
(二)课堂教学方式仍以教师为主
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之前,课堂教学基本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无论是教学活动设计还是教学内容的选择,主要是围绕教师的“教”而进行的,也就是说,教师更多考虑的是如何根据自己的特点来组织教学,而不是或很少考虑怎样根据学生的特点来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过程中,很多教师虽然认识到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的弊端,有意识地转变教学思想和创新教学方法,在实践中也试图以学生为主,削弱教师的绝对主导地位,但是由于对“应用能力”“以学生为中心”“形成性评估”等思想认识不够深人,在教学中并不能恰当地把握尺度,教师教得很努力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大,很多活动形式上看似以学生为主,实质上体现的还是传统的以教师“教”为主的思想,实际的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调查结果显示,有71%的学生觉得现有的教学方法较单一,模式固定;仅有29%的学生觉得方法灵活多样或较为多样。
(三)先进教学技术、设备利用不充分
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教学基本取代了传统的“粉笔+黑板、放录音”等手段。这些技术手段的运用确实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课堂劳动量。笔者的问卷调查发现,有将近70%的学生认为课堂气氛沉闷、单调。面对先进的教学设施和丰富的教学材料,面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感受,如何进一步开发利用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成为值得教师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四)课堂教学缺乏互动
这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强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强调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活动仍然不多,教师较少了解学生的反馈意见,活动的有效性也不高。调查结果显示,1%的学生反映他们的英语课堂以教师讲解为主;20%的学生反映课堂上经常有参与性活动并了解学生的反馈;14%的学生在课堂上处于积极参与状态,41%的学生偶尔参与活动,45%的学生是被动听讲状态。
(五)课外活动的开发不足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川,是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必要补充。这一点对语言学习尤为重要,仅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好一门外语是不可能的,必须在课外下功夫练习。通过调查发现,经常参与课外活动学习和练习英语的学生不足5%,偶尔参加的约有45 %,几乎不参加的占到了50%左右。
二、创新课堂教学方式
对于教学改革所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教师首先要形成正确认识,然后再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自身的教学能力等灵活选取、创新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的主旨是要求教师围绕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特点、知识经验背景、学习需要等来进行教学设计,而不是像以前那样,教师不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完全依靠大纲和教材等,从自身的单方面因素出发组织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排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削弱教师的主导地位。事实上,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的地位或作用的表现形式从以往的绝对控制转变为相对灵活的策略性指导,即教师的角色从“控制者”变为“组织者”“引导者”,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减弱而是加强了。
在班级授课制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教师更要加强与学生的直接交流,了解学生的语言基础和学习特点,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教学设计,灵活选取个别教学、分组教学、网络教学等方式作为辅助。教师可以设计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开设多种实用性、趣味性较强的选修课或系列专题讲座。为了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课堂教学应该开放。根据建构主义创设学习情境的理论,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拓展教学场所,比如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福利机构、社区乃至家庭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建立各种实训室,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不同的语言情境中学习英语、运用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