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国家重提长江经济带战略背景的思考

2015-05-27王崇举

关键词:长江流域经济带长江

王崇举

关于长江流域的经济合作,中科院地理所等机构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了;1992年6月,国务院召开“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江地区经济发展规划座谈会”,提出发展“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江地区经济”战略构想,发展长江流域经济被作为国家战略提出;此后,国家有关部门及长江沿岸省市又多次提出长江流域的经济合作。总体来看,这些战略的实施并不连贯,经济合作也是不成功的。现在国家又提出发展(建设)长江经济带,势必要使它成为成功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不成功与成功之间,有什么样的变化?首先,我们可以从提出战略的背景来进行分析。

20世纪90年代提出发展“长江沿江地区经济”的背景:(1)从长江流域经济在全国经济中的地位来看,长江流域在近代就依托水运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经济带;经过十余年改革开放,沿江省市经济总量占到全国经济总量的40.32%,与沿海14个开放城市和4个特区形成我国“一带一轴”的主要经济发展区;而且,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浦东经济特区揭开发展序幕。(2)从区域发展政策和经济差异来看,当时中国的计划经济痕迹仍然非常重,沿海地区,尤其是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与中西部地区享有完全不同的财政税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政策,改革开放存在较大的区域不同步和非均衡;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在人力资源、投资强度、进出口贸易等方面均远超内地,沿海和内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在不断拉大。(3)从政策需求来看,中央希望沿海的改革开放势头能传递到内地,以缩小区域经济差异;沿海地区的开放优势、政策优势和日渐积累的经济优势与内陆地区的资源优势、可利用劳动力的数量优势形成一定的互补关系,各区域政府均希望通过合作和整合来扩大各自的优势;长江中上游地区(中西部地区)占比很高的国有企业面临旧有体制、机制困扰和传统产业、传统产品缺乏竞争力等多重压力,企业关、停、破、转日益增多,期盼并多方争取获得沿海地区的活力与政策。

当前提出发展“长江经济带”的背景:(1)从宏观经济发展环境来看,经过三十余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各种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弱,“五位一体”发展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共识。(2)从长江流域经济在全国经济中的地位来看,沿江省市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2012年该区域国内生产总值23.59万亿元,占全国比重达到45.56%;三峡工程建成,长江水运持续发展,沿江物流成倍增加。(3)从区域发展政策和经济差异看,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主导力量,区域发展的政策在全国趋同,沿海的特殊政策基本没有了;国家把经济体制改革综合试验的任务主要放到了长江流域,在上海、武汉、重庆、成都等中心城市,设立了多个有不同主题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自贸区、保税港区及出口加工区,长江流域各省市享受的区域发展政策不断趋同;长江沿岸的上海、南京、武汉、重庆、成都等特大城市和一批大城市的经济差距明显缩小。(4)从政策需求来看,我国生产力要素配置需要加快从东向西、从沿海向中西部地区转移;长江物流的快速发展催生了各相关省市区域合作意愿,各省市有了更强的发展流域经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到,发展长江经济带不但是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客观要求与必然选择,而且长江经济带的区域经济合作基础和条件也日益成熟。长江经济带贯通我国东中西部,而20世纪90年代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政策和经济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市场经济体制也不健全,因此各地区的经济合作存在很多利益冲突和障碍。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成熟,区域发展政策趋同,尤其是长江沿岸各大城市经济发展差距日益缩小,这无疑为其通过经济合作实现共赢提供了更好的政策条件和经济基础。但是,也应看到,利益冲突依然是存在的。因此,不但中央政府应该激励长江经济带的区域经济合作,而且长江经济带各层级行政单位、行业以及企业均应破除简单的狭隘的效益观和政绩观,区域合作应顺应“新常态”下的现实需求,而不应是简单的政治冲动,求同存异、共同探索双赢和多赢的合作模式和路径。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经济合作成功的必备条件。

猜你喜欢

长江流域经济带长江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长江之头
走遍长江流域的英国小伙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长江之歌(外二首)
长江图(外二首)
长江流域园区的府际合作研究
长江流域径流演变规律研究
长江经济带与汉江生态经济带如何协调融合
我国长江流域汽车需求量分析及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