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金融审慎中有大突破
2015-05-27施秀芬
施秀芬
相 较于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前两版“负面清单”,此次发布的四大自贸试验区共用“负面清单”表面上条款更多——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霍建国表示,金融业开放相对审慎——但的确有大突破,如融资租赁已在“负面清单”之外。
另外,4月20日出炉的上海自贸试验区深化改革方案中,在深入推进金融制度创新方面特别提出“加大金融创新开放力度,加强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联动。”这是上海自贸试验区区别于其他自贸区的最大特点。上海将继续引领金融创新。
融资租赁未纳入负面清单
《航运交易公报》记者对比了2013版、2014版和此次发布的2015版四大自贸试验区共用的“负面清单”在金融政策方面的区别。
2013版“负面清单”共有5条,分别是:限制投资银行、财务公司、信托公司、货币经纪公司;限制投资保险公司(含集团公司、寿险公司外方投资比例不超过50%)、保险中介机构(含保险经纪、代理、公估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限制投资证券公司(外方参股比例不超过49%),初设时业务范围限于股票(包括人民币普通股、外资股)和债券(包括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的承销与保荐,外资股的经纪、债券(包括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的经纪和自营,持续经营2年以上符合相关条件的,可申请扩大业务范围;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外方参股比例不超过49%),证券投资咨询机构(仅限港、澳证券公司,参股比例不超过49%);期货公司(仅限港澳服务提供者,参股比例不超过49%);投资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须符合规定;投资融资租赁公司的外国投资者总资产不得低于500万美元;公司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美元,高级管理人员应具有相应专业资质和不少于3年从业经验。
2014版“负面清单”降为4条,将2013版的第1条修改为“投资银行业金融机构须符合现行规定”,原第4条删除。
2015版的“负面清单”共有14条,虽然表面上增加了条款,不过只是对此前两个版本的内容进行了细化,而在开放程度上的确有大突破——“此次‘负面清单没有涉及融资租赁”。业内人士向《航运交易公报》记者表示,“但这并非意味着融资租赁企业的设立不需要审批——外商投资融资租赁企业适用外商投资的相关规定;为了简化程序,融资租赁企业的设立或改为备案制。”
脱胎于上海却不同于上海
翻阅四大自贸试验区方案,金融政策几乎脱胎于上海,但又与上海侧重点有所不同。
商务部部长助理王受文表示,四大自贸试验区都服务于国家战略,因定位不同,在金融创新方面各有侧重。
广东自贸试验区将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发展,推动人民币作为自贸试验区与港澳地区及国外跨境大额贸易和投资计价、结算的主要货币。
福建自贸试验区将率先推进与台湾地区投资贸易自由,如福建自贸试验区将研究探索允许台资金融机构设立合资基金管理企业,台资持股比例可达50%以上。
天津自贸试验区将开展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试点,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发展,鼓励在人民币跨境使用方面先行先试,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境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现跨境融资自由化。同时,支持跨国企业本外币资金集中运营管理。
上海自贸试验区将探索实施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制度,减少和取消对外商投资准入限制。上海自贸试验区以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开放为目标,继续在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货币兑换自由、监管高效便捷以及法治环境规范等方面担当“领头羊”。
上海“新51条”继续领跑
4月20日出炉的上海自贸试验区深化改革方案中,在深入推进金融制度创新方面特别提出:“加大金融创新开放力度,加强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联动。”
“这句话虽然很短,却是深化改革方案中含金量相当高的一句话,意味着上海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将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全面联动,这也是上海自贸试验区与其他自贸试验区最重要的一个差异,是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最大特点。”上海财经大学博士生导师赵晓雷表示。
据悉,上海正联合“一行三会”制定上海自贸试验区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联动的方案,内容为51条,有别于上海自贸试验区“1.0版”的“51条意见”,被称为“新51条”。
“新51条”包括五大方面的内容,分别为加快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先行先试、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建设面向国际的金融市场以及完善金融监管。
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被认为是其中的重中之重。该部分包括自由贸易账户外币业务启动、自由贸易账户功能拓展、双向跨境证券投资等内容。
“此前,中国央行和外管局已对自由贸易账户的人民币业务进行了两轮评估,争取尽早开放外币业务,最终实现本外币一体化的自由贸易账户体系。”上海市金融办主任郑杨透露,最初将允许企业在一定限额内进行本外币的自由兑换,这一额度将逐步扩大,最终实现资本项目的可兑换。
郑杨同时表示,今年争取启动“自贸试验区合格的个人境外投资试点”,“探索给予浦东位于上海自贸试验区内的居民,先到境外进行投资。”在郑杨看来,这个境外投资,包括移民投资、房地产投资、境外证券投资和境外实业投资等。
伴随着境外投资先行先试的显然是个人换汇额度的进一步提升。“目前每人每年无条件换汇额度是5万美元,太少了,如孩子出国读书,只能利用亲戚朋友的多张身份证凑够20万美元额度,未来考虑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内,每人每年无条件换汇额度相应提高。”郑杨表示。
在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方面,“新51条”将实现贸易、实业和金融投资并重,进一步完善人民币回流机制。如允许外国企业到上海自贸试验区发行人民币债券,用于区内和境外的业务拓展等,同时争取发债的资金一定额度用于国内其他城市的业务开展;在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方面,继华瑞银行试营业后,未来,上海还将争取设立两至3家具有业务特色和独特商业模式的民营银行等,而合资证券企业中外资持股比例(目前上限为49%)也有望在上海自贸试验区有所突破;在面向国际的金融市场,原油期货计划二至三季度上市,已推出黄金国际板的上海黄金交易所,目前也在酝酿铂金、白银等后续产品,而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在打造的自贸试验区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将先从债券开始,鼓励国外的机构到区内发行债券。
金融改革视角下的大棋局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黄益平曾在某论坛上公开表示:未来中国的金融改革分为两个方面,即对内的利率创新和对外的人民币国际化。站在历史的节点,从整个金融创新与经济改革的视角上看,自贸试验区的多地布局则是人民币国际化和国内金融改革大棋局上的重要“落脚点”。
目前,在国际货币家族中,人民币已经昂首挤进贸易结算额的“第二把交椅”和金融结算额的“第五把交椅”。根据亿赞普大数据,在人民币结算方面,按关注热度进行排名的话,新加坡、中国香港、韩国排在前三位。截至去年年底,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已拓展到10个国家和地区,可投资额度达8700亿元。
此种形势下,不难理解为何中国多地自贸试验区挂牌,这是整个中国金融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大背景下的布局。对此,国际著名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乔虹指出,中国的金融改革正在如火如荼进行,通过自贸试验区进行资本项目下开放,以及未来降低商业银行较高的存款准备金率等,都为人民币国际化打好基础,也为最终用本币进行对外投资带来一片曙光。
纵观中国经济改革,金融改革远远落后于物价、国企等改革。对此,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认为,在之前特殊的历史条件下,采取相对温和的“金融压抑”政策,有利于整个宏观经济的稳定和改革的稳步推进。反观目前,粤闽津自贸试验区同时获批,拨动金融这一经济改革的最关键“脉搏”,可以窥探到中国政府面临当前国际经济结构调整的新局面,大力推进金融改革的力度,彰显顶层设计层面的信心和魄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