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利合作不止是铜矿
2015-05-27
本报赴智利特派记者 张卫中 本报记者 王盼盼 ●王一茗
当地时间25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拉美之行最后一站——智利展开访问,两国在金融和贸易合作方面签署重要协议。
在货币金融领域,中国央行与智利央行签署了规模达220亿元人民币的货币互换协议,互换协议有效期为三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同时,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试点地区也扩大到智利。美国《华尔街日报》26日评论称,这是中国向外国投资者开放市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最新进展。
在贸易投资领域,当地时间25日,中国商务部与智利外交部在圣地亚哥共同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和智利共和国外交部关于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协定升级的谅解备忘录》,同意探讨中智自贸协定升级的可能性。
据悉,中智自贸协定自2006年10月开始实施,主要覆盖货物贸易与合作等内容,之后双方又签署并实施了关于服务贸易、投资的补充协定。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中智两国贸易额达341亿美元,是协定实施前(2005年)的4.8倍。中国已经成为智利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市场。
联合国拉美经委会的一名高官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智之间有两个第一:智利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南美国家,也是第一个与中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南美国家。中国在智利和拉美的投资会帮助拉美国家提前走出当前世界经济低迷的局面。
曾在拉美工作20多年的前中国驻智利大使李长华26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智利和中国的贸易额很大,但品种比较单一,主要就是铜矿交易。对此,智利方面也表示,希望中国商人到智利的投资日益多元,未来智利想为中国企业创造更多商机。
智利葡萄酒协会相关负责人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譬如,智利是世界上有名的水果之国、葡萄酒之国。一瓶普通的葡萄酒在智利卖7美元左右,好一点的约12美元一瓶,比中国国内同类葡萄酒价格低很多。“随着中国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将成为智利葡萄酒最大的潜在出口市场。”
李长华表示,拉美大多数国家都地大物博,农业发展条件很好,农副产品、鱼类、水产品等对中国市场都是有利的补充;而在基础设施建设、装备制造业方面,智利的缺口很大,缺乏资金、技术及施工能力,中国则有很强的实力和丰富的经验,双方可以有效互补,加强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