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实施研究性学习
2015-05-27杨兆华
◆杨兆华
作者:杨兆华,苏州市吴江平望中学(215221)。
1 前言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习课程本身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为目的,要求教授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学以致用的知识与技能,这正对应了信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正是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必然。当前由于受传统教学的相关要素的影响,学科教学方式转变正存在一定的困难,研究性学习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也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只要在教学中仔细挖掘、处理得当,在教学内容上支持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就能顺利进行。
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如何实施好研究性学习并对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多方面目标的达成起到很显著的促进作用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就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整合研究性学习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希望能给同行在教学实践中起到一些借鉴作用。
2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选题分析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主题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信息技术学科的相关知识,如E-mail 如何收发、网络通信的工作原理等;另一类是与生活周边相结合的实际问题,比如为自己建个生活记账簿。第一类是理论知识方面的,是信息技术学科研究性学习的本身选题,它既能有效地学习学科理论知识,又能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去动手研究、处理信息等各方面的能力。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对信息技术理论知识不是很感兴趣,发现能够吸引学生兴趣的是那些联系实际生活的、能够应用到现实中的研究性学习。第二类研究性学习主题正是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普遍采用的。
第一类选题切入点要适当,要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比如在设计“信息资源管理”教学活动时,选择的主题不能直指“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的优势与不足”,这样的选题会使得学生不易研究,也很难激起学生探究的热情。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试着设计第二类主题,设计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比如可以从学校图书管理入口,让学生去探究“图书信息资源管理的工作流程”。
相比较而言,第二类选题就显得可研究性强很多。不过在选择研究主题时要注意两点:一是主题范围要切合学生的实际,不能太宽泛太复杂,否则学生将没有能力也无法完成这样的研究活动;二是要将探究活动与学科内容相结合,要让学生学以致用。
3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案例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解决研究问题为核心的学习方式。它是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设计学习活动,然后师生共同探索信息、讨论研究、探索实践,最终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研究中掌握知识与技能。那么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并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呢?接下来笔者就简单地阐述一下信息技术课堂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
研究性学习案例是在知识与技能学习基础之上的拓展应用研究,是在教师组织下学生积极探究学习的教学过程。研究往往以教师提出的研究主题活动开始,学生的研究为过程,最后以评价结束。
笔者就“图像信息的采集与加工”教学内容,设计了研究性学习“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1)创设情境,引出研究主题。在课堂上以“野生动物被残杀的血腥视频”情境导入,视频的形式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认识到野生动物濒临灭绝的悲惨命运,唤起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接下来就顺势引导学生运用“图像信息的采集与加工”的教学内容去设计一幅宣传保护野生动物的公益海报,主题定为“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
2)分析并提出设计方案。主题提出之后,直接让学生去制作海报,他们会显得很茫然,这时候不能放任学生自由去发挥,教师要适当地进行引导。可以展示一些与主题相关的来自互联网络或者社会生活中的公益海报图片,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一幅海报由哪些要素组成?这些要素又是如何利用“图像信息的采信与加工”的知识与技能制作出来的?师生在共同分析后确定一幅海报的基本要素包括背景图片(或者底纹)、野生动物的图片(或者亲手绘制矢量图)、保护形式效果图(或者以被残杀的效果图来反衬)、宣传保护野生动作的口号等。
在确定了基本的要素之后,师生利用“图像信息的采集与加工”的知识与技能一起确定制作海报的基本流程:背景的选择与确定→在背景层上添加野生动物图片→添加保护的形式效果图(或者以被残杀的效果图来反衬)→添加宣传口号文字→最后合成。
3)学生自主探究并制作出海报作品。在分析和制作流程都提出之后,接下来就是学生按照宣传海报的设计流程,运用所学的图像信息加工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去完成海报的制作。在制作过程,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去思考并尝试设计制作出有创意的宣传海报,设计制作出能震撼人心的海报,并在合适的地方添加宣传口号文字等信息。学生的自主探究制作过程不可能在一到两节课中完成,可能需要花数节课的时间才能完成,教师在这个阶段中要做好引导点拨,在知识与技能上要给予必要的帮助,同时也要鼓励学生互相帮助、相互讨论,协作解决问题。
4)成品展示,评价激励。研究性学习强调的是对知识与技能的应用,强调学生参与探究并获得体验,强调学生的参与过程。
首先,评价要全程评价,要贯穿每一个研究的阶段,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每节课上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动态点评,记录于档案袋中。
其次,评价的内容要丰富具体,包括学生参与研究活动的参与态度、体验过程、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创新能力的发展情况。
最后,评价的主体要多元化。学生对全过程自评,同学互评,家长、教师点评等。
在本主题研究中将学生的作品上传至Moodle平台的“作品展示”区(学生作品如图1所示),这样有利于学生和教师对学生的制作成品进行客观的评价。
4 信息技术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注意点
强调主题意识研究性学习主要是围绕某一主题的研究来组织活动的,“主题”即问题的助推剂,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并做出合理选题。
图1 学生作品展示
研究效率的问题研究性学习虽然能够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但也要大量技术层面的支撑特别是信息技术学科上的研究,很多知识与技能必须先要掌握,所以研究时间也就不能仅局限于课堂上的时间,要在课前课后做好充足的准备。
注重研究过程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并不一定都要研究得很全面,也不一定必须要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在研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研究的过程很重要,主要让学生了解研究的方法,以便应用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中。
教师要适时引导研究性学习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无组织放羊式教学。在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同时引导也不能阻碍学生自主创新的机会。
5 信息技术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注意点
研究性学习走进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积极的意义,整合研究性学习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创新才能,学生的信息素养也得到全面的提升。要在教学过程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不断去探索研究性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的渗透。
[1]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领域课程标准(信息技术部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吉顺育.信息技术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设计案例[J].中小学电教,2010(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