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燚霏:与《匆匆那年》的一场“恋爱”

2015-05-26董晨阳

职业 2015年2期

董晨阳

搜狐自制网络剧《匆匆那年》,一经推出就创下单日搜索量30万、单集平均点击量3000万的记录。总点击量已经超过8.6亿次。这部由80后创作团队打造的网络剧,收获了出人意料的点击量和好口碑。在这部网络剧的背后,发生了哪些让人难忘的故事?带着这样的好奇,记者近期采访了《匆匆那年》的编剧之一刘燚霏。

美貌里透着智慧与敏感,这是记者对刘燚霏的第一印象。“我们五个人当时就是边演边写,做什么都在一起,每天的吵架、调侃,像谈恋爱一样。(笑)这部戏就是在还原我们曾经走过的青春。”刘燚霏说。《匆匆那年》如此受欢迎,就是因为里面的每个情节都很真实,每一个角色说的话,剧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能引起观众的共鸣。此剧一经播出,引起了巨大反响。在“2014横店影视节”中,《匆匆那年》从20多部剧中杀出重围,荣获“最佳网络剧”奖项。

我要跟电影“谈恋爱”

“我觉得自己并不是一个有趣的人,但是我拥有好奇心,喜欢探寻有趣的事情,了解它们背后的意义。就像我爱电影,电影是非常有趣的事情。我还喜欢写日记,从日记里你能发现时间对你的影响,同时记录下你内心的选择。我还有点收集癖,比如电影票、火车票、飞机票、门票等,每做一件事,我都试图留下一些小东西,证明你曾经做过它。我会用这种方式保存记忆。”刘燚霏说。

记者跟刘燚霏相约在一家咖啡馆,她身着蓝白色的格子衬衫,天蓝色的牛仔裤,脚踩一双干净的白色帆布鞋。看似简单干练的搭配,却使她1米74的瘦高身材在人群中有种让人过目不忘的气质。

刘燚霏说自己从小是个“好学生”,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在家长眼中她是“乖乖女”,在老师心里她是“好学生”,而实际上她是一个性格叛逆、不走寻常路的女生。“我的家乡河南是个很传统的地方,我高考选择艺考,报考了导演专业时,我的家人并不理解。”刘燚霏说。

那时的高中生,课余时间讨论的话题似乎都是偶像剧、欧美明星、篮球明星等,但那时的刘燚霏,已经看了很多电影,其中不乏《情书》《燕尾蝶》《梦旅人》《四月物语》等,导演岩井俊二的影片对她影响很深。他的电影有很强的个人风格,影像风格清新细腻,同时又带有唯美与残酷并举的东方气质,对刘燚霏的触动很大。

2007年,刘燚霏跟随着一种“直觉”,顺利通过了自主招生面试,最终以专业第八的成绩被中国传媒大学导演专业录取。而那一年河南省的艺考录取名单里,导演专业只有她一个人。

刘燚霏本科是读的导演专业,研究生时被保送到本校电影创作专业,大学6年来一直从事与导演有关的学习和工作。在校期间,她参与拍摄了十几部短片,也尝试着自己写剧本,电影剧本《永无之海》曾入围“广电总局扶植青年剧作计划”;2011年本科毕业,她的毕业作品《纸风筝》荣获了“厦门大学最佳导演奖”;2013年研究生毕业时的作品《蝴蝶与沧海》,在中国大学生微电影节中荣获“最佳大学生微电影”奖。当时有人提议把《蝴蝶与沧海》放到网站上,一定能获得很高的点击率,但是她却拒绝了。因为《蝴蝶与沧海》没有达到她理想中的高度,她觉得这部片子太自我了。在慢慢地寻找中,她才发现了自己更适合从事编剧工作。

在研究生阶段,刘燚霏曾经彷徨过,觉得女孩子做电影太辛苦了。“我曾经一度怀疑自己对电影失去了兴趣,‘我爱它吗?我常常问自己这个问题。现在,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它一方面是进步,另一方面使现代女性承受更多压力。独立自主的背后,女性真的实现她们的价值了吗?为什么都管女导演叫‘女汉子呢?我不认可这种绝对的说法。”

作为一个年轻的女编剧,她看到编剧的地位在慢慢提升,觉得自己确实赶上了好时候。但是那并不代表幸运是成功的关键。不论男女、起点如何,其实都是一样的,外界只看结果。做编剧,尤其是一个女编剧,常常会陷入一种自我怀疑,甚至对人生都不确定了。那个时候你就只能坚持下去,只有和你爱的事情“谈恋爱”,才能坚守初心,真的做好它。

“我现在25岁,事业才刚刚起步。我自认天资一般,但是我愿意努力,我从未怀疑过自己的努力。当我迷茫的时候,我就告诉自己,谁叫你爱它呢。你只能排除一切的声音,埋头去做。有人问,‘你们干这行把爱好变成职业了是不是很痛苦?痛苦肯定是有的,但是热爱一件事,就要接纳它的全部,它的美好和痛苦都是你对它的爱。如果你问我‘如果写不下去了你会放弃吗?对于现在的我来说,答案是坚定的,永远不会。我爱的事情并没有抛弃过我,我为什么要放弃呢?” 刘燚霏说。正是对电影的热爱,一直激励着她前行。

刘燚霏曾经在导演姚婷婷工作室做副导演。“姚婷婷是我一直特别佩服的人,她身上有很多我需要学习的东西。她非常的清醒,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拥有坚定的执行力,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导演。我觉得人不能在静止中思考出路,你必须不停地做,不停刺激自己的大脑,才能知道自己想要的东西。随后,我开始做编剧,同时写了两部电影剧本,过程非常艰难。但是在这个挣扎的过程中,我又重新发现,电影是我的‘真爱啊,然后我就很快乐地接受了自己,做出了选择。”刘燚霏说。正是这些积累和尝试,让她最终遇到了《匆匆那年》,走出了编剧生涯重要的一步。

《匆匆那年》:像“恋爱”一样去工作

“当时导演姚婷婷和总监田博带领编剧组三个成员一心扑在这部戏上,所有的生活就是这个戏,我们像一起和《匆匆那年》谈了场恋爱一样。在这种全情投入的基础上,工作状态不断地被激发出来,执行力也很强,这种情况真的可遇而不可求。有时候一集可以改出八九稿,比如语言上的大修改,或者是情节上的大调整。最后播完了,在我们的庆功会上,大家都很高兴,心中却有点失落,像是‘失恋了一样。这种感觉很珍贵,很难用语言描述。” 刘燚霏说。

《匆匆那年》如此受欢迎,是因为里面的每个情节都很真实,每一个角色说的话,剧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能引起观众的共鸣。“我们剧本最后一轮修改是和演员们一起改台词。有天晚上,排演其中一场戏时,在座的所有人都哭了,特别感人。我那时就觉得,你只有真的爱你的工作,才能为它付出全部努力。”刘燚霏说。当时,为了赶进度,他们总是早上10点钟开会,直到晚上12点回家,第二天大家各自写一整天剧本,第三天再开一天的会,周而复始。好剧本就在这样高强度的工作中被“虐”了出来。努力就是有成果的,最后的拍摄几乎对剧本一字未改。“现场有一个场工兄弟,有一天突然对扮演林嘉茉的蔡文静说,他看剧本看到凌晨,看完了泪流满面。这真的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和赞美了。”刘燚霏回忆道。

《匆匆那年》这部单集制作成本过百万的网络剧,是首部真正意义上采用周播(一周两集)模式的网络长剧,运用了4k高清技术,创下了业内的先河。此剧一经播出,引起了巨大反响。在“2014横店影视节”中,《匆匆那年》从20多部剧中杀出重围,荣获“最佳网络剧”大奖。搜狐视频总编辑尚娜曾表示:“《匆匆那年》将是网络自制剧丰碑之作!《匆匆那年》的年点击量将突破10亿,可与《来自星星的你》比肩,这对网络剧来说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刘燚霏说,《匆匆那年》是她的贵人,与《匆匆那年》的相遇,像与梦想谈了一场永不分手的“恋爱”。 “《匆匆那年》有一种魔力,每一个与它相遇的我们,都充满了斗志和希望,它在某种意义上治愈了我。《匆匆那年》给我了一个很好的开始,我感激自己的好运气,也感谢我的努力没有辜负它。请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自由”与“束缚”相生相长

“我是一个极其敏感的人,没有别人想象得那么张扬。但是选择做‘自由编剧是慎重思考过后的结果。我一直认为,‘自由是相对的,并不绝对,作为一个编剧的‘自由应该是保持对一切事物的高度敏感,解放思想的束缚。这种‘自由是至关重要的,它让你敏感的触角可以发散开来,发现生活的各个细节,最终去还原生活的本质。”

做“自由编剧”需要勇气,面对诸多的不确定性,你可能要失去很多。但是,在她看来,选择“自由”是对创作的一种尊重,是对生活下的“赌注”。用“自由”解放创作,就得用更多的要求束缚自己。在谈到未来的发展时,刘燚霏说她会在未来5~10年的时间里坚持做自由编剧,“我想体验不一样的人生,遇到更多有趣的事和有故事的人,把它们都装进我的记忆里。相信,每一个人生阶段的生活经历,都是不可替代的财富。与更多的人生‘相遇,是我25岁的期待。这些‘相遇一定会被记录在我的创作里。对编剧来说,真正的宝藏就生活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