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罗丹“相约”国博
2015-05-25章筱
章筱
《思想者》、《青铜时代》、《加莱义民》、《地狱之门》、《巴尔扎克》……奥古斯特·罗丹的经典作品日前与中国观众相约在国家博物馆。1993年罗丹经典《思想者》等作品首次来京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时隔21年后,“永远的思想者—罗丹雕塑回顾展”登陆国博,《思想者》重返京城,再度掀起了观展热潮。
罗丹是享誉世界并在中国有着广泛影响的19世纪雕塑巨匠,其作品代表着法国艺术的最高水准。此次回顾展通过“最初的岁月”、“雕塑家的诞生”、“渐臻成熟”、“走进神秘的罗丹工作室”四个主题,139件罗丹博物馆藏品来到中国国家博物馆,全方位展示和回顾了这位最伟大的雕塑家的艺术人生,以及他从最初并不被认可而最终成为一代大师的心路历程。这是迄今为止在中国举办的最大规模的罗丹艺术展。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3月22日。
▲《思想者》大型 1903年 石膏 铸造所用的模型
尺寸:189厘米x95厘米x143.5厘米
《思想者》最早创作于1880年,原是《地狱之门》的一部分,最初被取名为《诗人》。思想者可以被看成是但丁,也象征了所有的艺术家、诗人、创作者。《思想者》在大型雕塑《地狱之门》中占有重要一席之地的同时,自1888年起开始单独展览,并且因此而成为了一个独立的作品。1904年,该雕塑被放大,拥有大型的尺寸,使其更受欢迎。这个男性形象沉浸于自己的思想中,但他魁梧的身材仍然表现出了强大的行动能力,因而成为了当时最著名的雕塑之一。
▲《亚当》1880年 青铜
尺寸:197厘米x76厘米x77厘米
1881年,罗丹接受了美术管理部门的订单,创作两个大型人像《亚当》和《夏娃》,他建议将这两个人像分别安置在雕塑《地狱之门》的两侧。
人像拥有极为发达的肌肉,说明他具有强健的体魄,这与他饱受痛苦和拘束的姿态形成鲜明的对比。雕塑的标题和人像的姿态明显带有米开朗琪罗作品的印记,特别是与西斯廷教堂穹顶上的壁画中米开朗琪罗所创作的亚当相似。但是罗丹所创作的《亚当》手指指向地面,似乎在强调他与大地的血脉相连,而米开朗琪罗则描绘了上帝将神圣的生命火光赋予亚当的情景。
《巴尔扎克纪念像》 1898年 石膏
尺寸:275厘米x121厘米x129厘米
1891年,以保守著称的“法国文人协会”委托罗丹创作《巴尔扎克像》,巴尔扎克曾任该协会主席。实际上,新任主席埃米尔·左拉的这一决定,却并没有得到协会大多数成员的认同。他们希望看到一个朴素而容易被辨识的《巴尔扎克像》:体态匀称,身着睡袍或类似查尔特勒修道院僧侣袍的工作服。此外,最不可或缺的是作家的象征——羽毛笔。然而,罗丹的创意却与此大相径庭,他希望更多地表现人物非凡的创作才华而非一个普通的文人。罗丹将大文豪裹在了一件睡袍中,借此掩盖了巴尔扎克身材的所有不完美,在这“整块巨石”般的形态中冒出了巴尔扎克带着敏锐目光的头颅。
《青铜时代》1877年 石膏上涂虫胶漆
尺寸:180.5厘米x68.5厘米x54.5厘米
这是罗丹的第一件重要作品,完成于布鲁塞尔。这个人像已经展现了罗丹精湛的雕塑技艺,雕像的姿态和塑造表达了罗丹对真实本性的注重。雕塑以一位名叫奥古斯特·奈特的年轻比利时士兵为模特。1877年,这个原本没有名称的作品在布鲁塞尔艺术圈展出,随后以《青铜时代》为名字在巴黎沙龙展上展出。
《吻》 大型 1888年至1898年 石膏
尺寸:184厘米x112厘米x110厘米
雕塑《亲吻》最初表现的是但丁的诗歌《神曲》中的人物保罗和弗朗西斯卡,这对情侣在接吻的时候,被突然出现的弗朗西斯卡的丈夫杀死了,他们被罚在地狱里游荡。这个人像组合是罗丹在大型雕塑《地狱之门》的创作前期设计的,它被设计安置在左边门扇低处一个突出的位置上。直到1886年,罗丹才意识到这个雕塑表现出的幸福和欢愉与他原先整体设计的主题并不相符。
从1887年开始,罗丹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雕塑展出。流畅光滑的造型、充满活力的构图以及迷人的主题使得人像组合立刻获得了成功。由于人物形象并无任何次要细节,人们便将它称作《亲吻》,这个抽象的名字很好地传达了它的普遍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