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官办彩票
2015-05-25张或定张哨峰张劲峰
张或定 张哨峰 张劲峰
我国最早带有彩票性质的活动始于民间。元代,一些寺院就曾使用“拈阄射利”的抽奖票出售一些物品,这是彩票的雏形。明末清初,南粤地区就活跃着专事赛鸽的“广人放鸽会”。到了乾嘉时期,广东一带民间从放鸽会中衍生出一种“白鸽票”,由众人先行醵资,抓阄猜射。
光绪六年(1880年)前后,杭州刘学询在北京会试时发行“闱姓”。其规则是,将应试者每人的姓印在纸上,定价出售,由购买者填选中榜者的姓,发榜后,按猜中的多少依次获得头、二、三等彩。光绪初年还抽“闱姓”捐,以助军饷。后来,“闱姓”风行于两湖、两广等地。
光绪末年,湖北地方政府也曾发行过一种“奏办湖北签捐彩票”,被大家公认为是我国近代史上最早由官方发行的彩票,也是发行时间最长的官办彩票。该彩票系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湖北主办发行的,但是,这种彩票的产生与发行并不光彩,它与清政府签订的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密切相关。
发彩票 筹赔款
《辛丑条约》的内容除丧失主权外,还议定中国赔偿俄、德、法、英、美、日、意、奥八国及比、荷、西、葡、瑞典和挪威六“受害国”的军费、损失费,高达白银4亿5000万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折合白银9亿8000多万两。
由于赔款数额巨大,早在签约之前,清廷便谕各省督抚称:“此次偿款,未输过巨,自应分饬各督抚,合力通筹,各省库款支绌,朝廷固所深知,然当事处万难,必须竭办筹措。”
同时,清廷又特意电寄湖广总督张之洞等督抚,要求他酌量采用“加厘加课”的办法,“悉心筹办”庚子赔款。《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分摊给湖北的庚子赔款数额为每年白银120万两。当时,张之洞正在湖北推行“新政”,需要大量资金,而此时湖北财政赤字已高达90余万两。面对财政拮据的严重局面,筹款问题就成为了当务之急。
就在《辛丑条约》签订的当月,张之洞与湖北各司道商讨了多种筹款办法,而采取的第一项措施正是发行“奏办湖北签捐彩票”。
张之洞为什么会首先选择发行彩票作为集资办法呢?其中有两个重要原因:首先,此前他在任职两广总督期间与彩票有过不解之缘。当时,为了解决广东饷源,曾解除了早年广东当局所禁止的私人彩票——“闱姓票”,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也产生了负面影响,使得广东等地赌风复盛。为此,张之洞颇为时论所诟责,后人曾讥讽其“八表经营,也不过山西禁烟,广东开赌”,“广东开赌”便是指此。其次,清政府的支持。清政府注意到彩票可能带来的巨大利润,遂有国家彩票设立之议,并拟议国家彩票由中央政府发行,对全国销售。
在湖北地方政府推行彩票之前,湖北地区已盛行各种彩票。张之洞认为,可因势利导,发行彩票,自保利源。于是,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十二月初二日,张之洞奏请试办签捐票,建议委派官员,制定章程,相宜州县酌量试办。张之洞试办签捐票之请,立即得到清政府批准,要求“著先行试办”。
张之洞在奏折中提到的“签捐票”,系湖北彩票的名称,“签”指彩票采用抽签开彩方式,“捐”指以彩票所得用来抵充所加捐税。这样一来,将过去征税时的强征硬派方式改变成了自愿认购、愿者上钩的办法。
此前,各地发行彩票一直实行商办,以上交利润报效官府。但由于管理混乱,作弊问题很多,各界都很反感。张之洞向来“恶商办、主官办”,他所办事业大都由官府主持,彩票发行也是如此,纳入官办。
当试办签捐票得到清廷批准后,张之洞便委派江汉关道岑春蓂、奏调差委广东候补道王秉恩,会同江汉关税务司制定章程,领导签捐彩票发行工作,并在湖北善后局内设立“签捐所”(后来专门成立了“湖北签捐总局”),具体负责监督发行彩票之事,并在各司、道、府、州、县建立承销网点,分发推销彩票,还将推销彩票工作纳入各级地方官员的政绩考核之中。
立谈偶语皆彩票
张之洞在正式推行彩票之前,先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十月,以湖北黄冈县为试点开始筹办。十一月,黄冈县彩票发行,首次印造6000张,每张售价1千文,头彩得1千串。由于湖北地处内地,经济上不如两广地区发达,文化上也趋于保守,因此购买彩票者并不多,彩票销售也不如两广地区顺利,“购者殊觉寥寥。”
湖北彩票发行之初就定名为“奏办湖北签捐彩票”。第一期签捐彩票定额为2万张,每大张售价6元,头彩5万元,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二月二十五日,在汉口开彩。从此,湖北签捐票就成为中国第一种官方直接经营的彩票。
湖北彩票的发行各地都有代销点,有的代销点甚至发展到一般的商号,可见奏办湖北签捐彩票热销的景象。史料记载,百年前的汉口镇,“每一条大街,长不过二百码,而彩票店铺竟有四五家之多”,“街上行人走卒,立谈偶语者,皆买彩票之事也”。
湖北签捐彩票在本地发行的同时,又在上海的南市久大码头和吉祥弄口设立驻沪分局,负责彩票发行宣传、组织摇奖、兑奖等活动,并由上海通源票行代销。除湖北和上海是销售重地外,安徽、江苏及浙江等省也是湖北签捐票销售重点省份。当时,各地大都将奏办湖北签捐彩票称作“湖北大票”,由此可见,官办彩票的受欢迎程度和重视程度与一般民间彩票明显不同。
既然是官办,难免出现摊派。例如,首期发行2万张签捐彩票,虽经多方动员,但到摇奖时还剩许多并未售出。张之洞令各司、道、府、州、县的各级官员“分别匀销”,为起“表率作用”,他自己还和湖北巡抚端方“各销50张”。在城市,签捐票“不独按店挨售,凡光景稍丰者,差役必强令多购数张,违则架词拘入衙门。在乡间,某县承办此项彩票,有勒令绅士认销、由绅士劝派乡民购买之事,又有差役送票收钱籍端需索之事。”
彩票的开奖形式也是五花八门,不断更新,如抛杯法、赛鸽法、开筒法等等。到了晚清,发展到“机器搅球式”,这种开奖方式就显得比较正规了。
张之洞对待发行彩票中的舞弊事件颇为严厉。据说,湖北彩票发行初期,从广东招来两名摇号员,后舞弊事发,张之洞下令该期彩票头彩停发,两名摇号员处以死刑。
但是,张之洞发行彩票筹集赔款资金的效果并不理想,因开征彩票捐收入有限。后来,又将彩票捐改为征收赔款捐,从而又将其变成一种强制征收的税种。
票样详解
笔者有一张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十二月十六日开奖的奏办湖北签捐彩票及其套封,系第十一期第六条,高210毫米、宽78毫米,整张面额为银元陆元,分为十条,每条银元陆角。
彩票正面,分上下两大部分。上部为副券部分,绘有扭转形花纹,其上印一个篆书“捐”字。此种彩票每条副券部分的篆书文字均不相同,据分析,各条副券部分之字应分别为“奏、办、湖、北、签、捐、彩、票、总、局”十字。下部为一幅长方形红色框格图,内绘有图案,并印有文字。框格上部有一幅“武备学堂”(即湖北武备学堂)正面图,其下长方形框格内绘有蛟龙出水戏龙珠图案。
框格内部,又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印有彩票名称、编号、期数及说明文字等,自上而下分别是:
“奏办湖北签捐彩票;
号码:叁壹伍壹柒,No.31517;
$0.60;第陆条;
光绪二十八年十二月十六日开彩;
第十一次额票肆万张;
为英文对照说明(略);
签捐彩票每张售洋陆元;
分为拾条,每条售洋陆角。”
彩票背面长方形框格内分上下两大部分。上部印有彩票章程,规则详尽,是介绍清代彩票发行办法的重要文字资料。内容依次如下:
“奏办湖北签捐票中彩银数开列于下:
头彩壹张银元五万元;
二彩壹张每张银元壹万五千元;
三彩贰张每张银元壹万元;
四彩叁张每张银元伍千元;
五彩叁张每张银元贰千元;
六彩肆张每张银元壹千元;
七彩拾张每张银元肆百元;
八彩拾五张每张银元壹百伍拾元;
九彩叁拾张每张银元捌拾元;
十彩陆拾张每张银元伍拾元;
十一彩贰百张每张银元叁拾元;
十二彩五百张每张银元贰拾元;
头彩上下附彩贰张,每张银元五百元;
二彩上下附彩贰张,每张银元贰百元;
三彩上下附彩肆张,每张银元壹百元;
四彩上下附彩陆张,每张银元壹百五拾元;
五彩上下附彩陆张,每张银元五拾元;
凡与头彩末尾二字相同者,叁百玖拾玖张,每张银元拾捌元;
二彩末尾二字相同者,叁百玖拾玖张,每张银元拾五元;
三、四、五彩末尾二字相同者,叁千壹百玖拾贰张,每张银元拾贰元。
凡中彩之银,凭票兑取,其号数以本总局对号单为准。中彩之票,如有毁烂字迹,改涂号码,概不得领银。如远省中彩,其银不及速来兑取者,准以一年为限,过一年期不来领银,作为废纸。
中彩银由汉口江汉关官银号有成兑交。”
(文中的“附彩”指与中彩票末尾二字相同者。)
“中彩银由汉口江汉关官银号有成兑交”一段说明文字颇为重要,其一,由此证明“有成官银号”属江汉关管辖,并为张之洞主办的“奏办湖北签捐彩票”提供中彩银,显然“有成官银号”具有官办性质;其二,此项说明成为清代湖北有“官银号”存在的又一项重要证据。
需要指出的是,在目前诸多中国近代金融货币文献中,大都认为清代湖北仅有湖北官钱局一家官钱局,并没有“官银钱号”和“官银号”等官办金融机构存在。实际上,笔者在研究考证湖北近代金融机构时发现,清代湖北的官办金融机构中还有“官局”、“官银钱号”和“官银号”等诸多官办金融机构,甚至其设立时间还远远早于湖北官钱局。当时,湖北先后有湖北官局、襄阳官局、荆州官局、公济益官银钱号、协成官银号和有成官银号等金融机构。
此彩票的封套至今仍能完整保留,实属罕见。该彩票销售点为“汉阳西关外义利分销湖北签捐票(店)”。从封套上一枚落地章中的文字“邬家大巷下首,红票原局照兑”可知,义利分销(店)的地址在汉阳西关外邬家大巷下首。同时也可看出,湖北签捐票中彩后,仍由原发行签捐票的签捐局(所)负责照兑。邬家大巷今仍在,在汉阳的东南部,北接清代汉阳繁华的商业街西大街,长不到200米,宽约4米,青石路面,清末成巷。据传,因邬姓人家最早定居于此而得名。
罕见中奖票
若按面额细分,“奏办湖北签捐彩票”又分为整张面额拾元、每条面额壹元、整张面额柒元、每条面额柒角和整张面额陆元、每条面额陆角等诸多品种,尤以前两种较少。笔者有一张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二月二十八日开奖的奏办湖北签捐彩票,系第三十八期第五条,高288毫米、宽76毫米,整张面额为银元拾元,分为十条,每条银元壹元。其图案和文字与前述者基本相同。
目前所见的签捐彩票,其中副券部分大都被剪裁,不甚完整,但此条不仅带有副券部分,而且还是目前所见最为完整者。彩票上部为副券部分,绘有扭转形花纹,其上印一个篆书“签”字,并加盖一枚紫色椭圆形印章,上有“彩票付讫”诸字,以证明该彩票中彩并已兑付。副券部分在“签”字中部被裁开,并粘贴在一起,说明此票系在中彩兑奖后被保存下来作为凭证的。其上端盖有“贰拾”二字,也许就是整张彩票中彩数额“贰拾元”三字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在相邻的彩条上。此外,其上还盖有“贰圆销现”及书写“贰元”等字,均说明此条中彩数额为贰元。
此券的价值在于:其一,它是目前仅见的带有完整副券的奏办湖北签捐彩票;其二,它是目前仅见的奏办湖北签捐彩票中彩票实物。因而,此彩票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是奏办湖北签捐彩票中的珍稀品种。
增发副票为哪般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一月开始,湖北又发行了一种“奏办湖北签捐副票”,面额更小,每张为银元壹元,每条为银元壹角。增加发行小面额彩票显然是为了让更多的民众参与。
笔者有一张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开奖的“奏办湖北签捐副票”,此为第一条,高174毫米、宽70毫米,已被剪裁,图案与此前相比有了较大变化。该彩票为第一期“奏办湖北签捐副票”,颇为重要。
彩票正面,边框和图案为红色,文字为绿色,编号为黑色。边框形状是外沿长方形、内沿椭圆形,图案印刷精细秀美。椭圆形边框内绘制的是《二龙戏珠图案》,上端有一颗火珠,两侧各有一条巨龙,下端波涛海水;边框四角各有一幅展翅飞翔的“蝴蝶图”,与椭圆形边框组成一幅长方形图案。
此彩票章程中的“总局”即湖北签捐总局,“督部堂”系指湖广总督,此时的湖广总督为陈夔龙。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陈夔龙升任四川总督时,顺道回贵阳扫墓,还未上任,忽接令改调任湖广总督,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二月赴任湖北,宣统二年(1909年)年九月又调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奏办湖北签捐副票就是在陈夔龙任湖广总督期间筹办的,“奉督部堂谕”几字主要强调湖北签捐副票系奉湖广总督指示发行的,指明了彩票发行的官办性质。而湖北在增发奏办湖北签捐副票的同时,奏办湖北签捐彩票仍照常发行。
意义重大的一张彩票
笔者还集得一张罗田县“奏办湖北各州县签捐票”,与前述诸多彩票明显不同,极为罕见。据商家称,2012年该票在河南省某造纸厂废纸堆中被发现,夹藏于一本线装书中。
罗田县位于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东接英山,南临浠水,西与团风、麻城相邻,北与安徽金寨接壤,距武汉市不到200公里。
该票的重要价值在于:其一,此前未发现过“奏办湖北各州县签捐票”实物,而该票的发现为奏办湖北签捐彩票增添了一个新的罕见品种。其二,该票证明,奏办湖北签捐彩票发行初期,同时也在湖北各州县发行了奏办湖北各州县签捐彩票,每个州县3000张,其中大、中、小州县彩票面额有所不同。其三,它是目前所见发行时间最早的奏办湖北签捐彩票实物,具有标志性意义。其四,目前所见的奏办湖北签捐彩票,其面额几乎都是大张为元、每条为角,而奏办湖北各州县签捐票却分别为串或文。其五,首次发现的“湖北善后总局签捐所”印章为研究湖北善后局的职能与构成提供了资料。
中奖靠祈祷?
笔者还发现一篇光绪三十二年民众在汉口关帝庙买彩票时祈求中头彩的祈祷文,这是当时人们买彩票时心情的真实反映,极为少见,值得一读:
“二人买彩票关帝庙求财事意
闻之,临江取宝,虽为命运之奇逢,然究其意外之财,实赖圣神之默佑,迩年来,各省发财彩票,中外同风,买者固多,而得者亦不乏之人。信士等,居联来梓,谊忝葭莩,均贸易於昭潭,皆司理於钱业,兹秉礼合志同方,营道同术之语,且尊易同心相应,同气相求之丈?每人各出洋边三元五角,共计七元,托友在汉买到□□省彩票□□张,计□□□号,闻定期三月在圣帝庙开彩,恭维圣帝忠冲日月,义贯乾坤,常存一片真心,扶危济困,故得千秋庙祀,崇德报功,伏愿,洋洋在上,濯濯廒灵,会三月开彩之期,人皆目望,佑二人所买之票,彩中头名,合材合本,合沾大有之光,发财发身,发荫同人之利,将来,鸿恩下贲,骏惠頻邀,不惟将所得花边之多寡,凭力量以酬恩,且愿将圣帝明圣经觉世经,每月朔望之期及圣帝诞生之日,虔诚百拜,浣咏一遍,自此奉行,终身不卷,一日者财运亨嘉,发光远大,由千而万而亿,由亿而兆而磅,或刊圣经以铭德,或建庙宇以扬,庥从民所祷,不敢悔言,谨启。
光绪三十二年岁次丙午,求财人□□□;□□□,百拜上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