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免费与深挖痛点
2015-05-25陈润
陈润
核心提示:当渠道、价格和传播日渐颓废之时,产品为王的时代已经回归,而这是企业最难做好的事情。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4P”营销理论长盛不衰。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渠道(place)慢慢成为独立的第三方力量,越来越不可控;市场日趋成熟,暴利再难持续,价格(price)竞争力越来越弱;新媒体的出现,传统媒体的传播(promotion)套路几乎全面失效。至此,4P只剩下产品(product)可控。当“4P”营销理论土崩瓦解时,产品为王的时代已经回归。但这是所有企业最难实现的目标。
Win10毫无疑问是令用户尖叫的世界级产品,“宝典”在手,微软何须以免费来“自宫”?近年来随着谷歌、苹果、三星等推行操作系统免费策略,微软在移动端的劣势日益显现。数据显示,2014年微软移动操作系统市场份额只有3.0%。峭壁边缘,微软放下身段主动免费,并与奇虎360、小米、腾讯等中国互联网公司合作免费升级Win10。
免费策略是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羊毛出在猪身上”成为大行其道的新商业理论。企业以“免费”吸引用户,通过服务和升级等增值收费。Win10免费只是开端,未来微软可能会转型成一家新型互联网企业,由软件收费慢慢转向提供云服务、消费者端设备产品“免费增值”的商业模式,将部分免费用户转化为收费用户实现盈利,让其大张旗鼓宣扬的“Windows即服务”真正成为现实。
“Win10免费”背后,是微软以用户为中心的新理念。丢掉4P,拥抱产品经理,让产品自己说话,变成自媒体。微软通过免费获得大量用户,然后收集用户体验数据,根据用户反馈找准痛点,不断改善升级,对产品继续创新,抢占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成为主流移动端系统。达到PC、手机、平板、Xbox One的完美兼容,成为一个超级平台,最终实现万物互联。
这样的掘进方式似曾相识,腾讯、阿里巴巴、小米等国内本土企业都曾以此攻城略地,微软显然意识到本土化的重要性,而且颠覆得更彻底,中国企业习惯于“高配置+低价”或者“低配置+免费”的模式占领市场,微软直接以“高配置+免费”一站到底,在用户心中实现“超预期”,建立市场口碑,这是其他企业望尘莫及的核心竞争力。
口碑的真谛是超预期,我总结为“口碑=产品体验-用户预期”,“Win10免费”深谙此道,这是一种自我颠覆的“破坏性创新”。微软在创新过程中没有过分增强功能强度,或者固有产品的简单升级,而是深入挖掘用户痛点——免费,这正是微软创新的源泉,通过商业模式改善、缓解痛点给用户造成的或轻或重的痛苦。
对于传统企业和互联网企业而言,微软“破坏性创新”值得研究、借鉴。破坏性创新通常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不太复杂的产品结构和技术变革,二是低价甚至免费为消费者提供方便。以此开发新的需求和市场,占领新兴市场,抢夺竞争对手市场份额。当然,无论哪一种破坏性创新,本质都是为了实现“超预期”,提升用户体验。
不过,“破坏性创新”绝不是以低质低价的产品横冲直撞,破坏市场。比如国内盛行的山寨产品,虽然价格低廉,但质量低劣,并没有为科技进步、产品价值或者用户体验带来积极改善,反而真正造成“破坏性影响”。
透过“Win10免费”,可以明显感知微软本土化的力度,并且认真以“互联网精神”面对中国用户。过去十多年间,eBay、Yahoo、Google等互联网巨头黯然败走,症结就在这两大问题上,无论主动还是被动,今日微软的自我颠覆还算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支点杂志2015年5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