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师如何打造“爱学课堂”
2015-05-25陈晨
陈晨
摘 要:打造“爱学课堂”,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自觉性,是教育者完善自身的自觉行为。教师要想成为良师,不仅要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更要具备教育技能技巧。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丰富创意,保持自身艺术创造教学能力;围绕专业积累知识,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积极进行课后反思,不断完善课堂教学实践。
关键词:美术教学 爱学课堂 创意
“良师必学者”而“学者未必良师”。要想成为良师,不仅需要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更要懂得教育科学知识,具备教育的技能技巧。未来教师不应该以固定的程式去进行教学,需要因人、因时、因事而定。教师知识的积累和发展始终处于不断充实、完善、动态的变化过程之中。
打造“爱学课堂”,这是当下最流行的话题。专业素养、思想情感,是教育者完善自身的自觉行为,也是更高层次的自我教育。它更能突出人的主体性和自觉性,也就是美术教师要具有独特的个性魅力。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表现能力都非常强,情绪表现比较直接而强烈。作为一个教育者,在教学中间如果能恰当地运用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及时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则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习近平总书记把“更好的教育”列为人民的期盼之一,“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影响学校教育质量高低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会教,学生才能学会;教师乐教,学生才能乐学;教师善教,学生才能学得更好。因此,教师需要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一、引导学生丰富创意
教师要想让学生爱上课堂,自身要拥有过硬的专业素质。教师可以通过自学,努力吸收本门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经验,不断地将新知识融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之中。美术学科相对其他科目而言要求学生更为活跃,因此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儿童心理的多变性。
例如,笔者在《树》这节课中主要运用了阶梯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不断地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延伸与修改。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地调整自己的作品,会让学生不断思考与探索,在想象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在评价学生作业的时候,笔者首先将学生的作品放到投影仪上展示,同时在得到学生的同意后,帮助学生修改画面,告诉学生可以对自己的作品不断修改。在反复修改的过程中,学生的创作变得生动起来,同时也让学生得到不断启发,进而创作出新鲜好玩的画面。在布置作业之前,笔者没有在黑板上先出示示范画,因为笔者想利用学生原有的资源,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发散思维,调整作品,逐步完善,最终达到满意。
一次小小的成功,为学生和教师在今后的课堂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在完成自己较为满意的作业之后,渐渐树立起对画画的自信心,认为自己一定行。如果单凭教师讲,学生听久了就会觉得单调乏味,没有任何学习激情,教师也就无法调动学生的自信心。笔者在后面的作业部分,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想要表现的欲望。教育家陶行知说:“相信人的创造潜能是创造的前提。”教师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首先要使自己成为一名创造者,不断探求新的教学方法,运用独特、新颖的教学方式,力争使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现代社会高速发展,教育工作者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获取最新信息,更新固有观念,才能使自己保持艺术创造教学的青春活力。
二、围绕专业积累知识
美术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一样,都是教学与科研活动的主角。目前美术教师欠缺的地方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的专业认识不清,没有树立起专业形象,没有把自己当成一名专业教师。其原因有主客观两个方面:客观上,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美术教师的工作被视为涂涂、画画、写写,其作用是点缀与美化环境,而教师的教学行为和能力并不被看重,这种大众化的固有观念严重挫伤了美术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大大降低了美术教育的主要功能;主观上,许多教师也没能把自己视为一个具有一定教育理论修养和学术水平、教学能力的“专业美术教育工作者”,其中不乏有缺少自信、自我封闭的教师。
专业知识的积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达到一定的数量,才能发挥出作用。就此而言,特别是教美术的老师,要做到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重视持之以恒的积累。做有心人,对准方向,有目的地积累专业知识和教育技巧。那种与自己专业没有内在联系的知识,或者虽有联系但彼此相隔太远的知识,教师积累了很多,对自身业务能力的提高却作用不大。有了目标,才谈得上有计划、有安排,才会明确积累目标,才能在判断知识相对价值的基础上选择那些有用的知识,来扩充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师要注意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分阶段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既不能好高骛远,又不能忽视细微之处。同时,还应讲究知识积累的艺术和科学存储的方法。只有围绕专业知识有目标地积累,才能够建造好专业知识的大厦。
三、积极进行课后反思
知识优化,不仅可以通过教师的自身努力来实现,还可以通过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补效应达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教师,在教学与科研的过程中,相互配合产生更佳的效果,称为知识的互补效应。
一堂不完美的课堂,犹如断臂的维纳斯,残缺也是一种美。在上完一节公开课后,虽然大家好评如潮,但笔者经过课后深思发现,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存在需要推敲、修改的地方。实验小学“爱学课堂”有三个元素:趣、法、序。所谓“法”,就是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在欣赏俄国著名画家夏加尔的作品《我和我的村庄》时,画家记忆深处对故乡的果树、牛的印象最深刻,因此他把物体画在了最主要、最重要的位置。夏加尔是一个创意者和梦想者,那他的创意体现在哪里?土地、家乡的开花树(对故乡的热爱)、对村庄的回忆,画家用魔术的方法把不同时期、不同场景的画面组合在一起。成功的作品离不开情感和创意,这也是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的原因所在。
笔者在课后反思时发现,在对这幅名画欣赏的互动中,学生的发言不够积极主动、踊跃,似乎有些拘谨,生怕说错,有些词不达意。笔者觉得,在类似的欣赏名画过程中,教师可以穿插一些轻松的小游戏,让原本过多的语言文字描述和知识点掌握,变为师生之间的游戏式互动,这样既能舒缓学生的心情,还能让教师直观地看到学生学习的表现,相信这样的设计一定能让学生更加喜爱课堂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