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的“教”与“学”
2015-05-25胡晓宇
胡晓宇
摘 要:如何把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教”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求教师必须德才兼备,既要有无私奉献精神,又要博学多才,才能真正地引导学生正确学习,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在新课程中,教师是课堂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与学 有机结合 方法
一、从“教”方面找解决方法
1.努力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首先,教师要有无私奉献精神。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民的生活水平快速提高,教师的生活水平和周围的比较形成鲜明落差。教书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既然从事了这份职业,就应该无怨无悔,默默无闻,正如鲁迅所说:“俯首甘为孺子牛。”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积极向上。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努力钻研自己本专业知识,并且要博学多才,在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才能用自身丰富的知识启迪学生,用自身崇高的品质影响学生,用自己的爱心关心体贴学生,农村中学生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每一位学生都需要得到教师的关爱,教师不能过分偏爱少数或成绩优秀的学生,要让每一位学生都深深地体会到父母般的关爱。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健康成长,同时要细心体贴,善于发掘每一位学生的优点,发现其闪光点,加以表扬、鼓励,促其进步。
2.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因材施教,兼顾全体。传统的教学方法,都是教师“满堂灌”“一言堂”,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一堂课下来,教师累得满头大汗,口干舌燥。教师是一台“灌输”机器,而学生好像是一台“接收器”,毫无保留,毫无消化,全面接收教师的教学内容。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自己根本没有思考的空间,像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只能是呆板的、毫无发展的、毫无素质的学生。因此,教师应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上加以改进,创造性地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因材施教,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模式上可采取形式多样的方法。例如:情景式、探究式、设疑式、故事式,还有实用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式,为学生创造一个形式多样、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将数学知识从单调、抽象、枯燥、静态的状态转换成有趣的、具体的、动态的,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强学生求知欲。
教师的教学应兼顾整体,要结合本班的学习基础,选一些大多数学生能独立完成的数学题目。既要照顾到一般学生的学习,又要培养出优秀的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从而提高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农村很多学生都有厌学的情绪,不愿学,不想学,甚至有的错误认为,是帮父母学习,帮老师学。他们认为学习数学,只要会进行数字加减乘除就可以。至于其他的数学知识,在现实中似乎没有多大用途,因此学与不学数学无关紧要。这种错误的观念,其实与教师平时的数学教学有关,教师的教学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培养学生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其实学习数学,就是为了更好地应用数学。如果仅仅只停留在书本之上、课堂之中,不能把书本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践之中,那只是一种空洞的理论,这样的学习只能是浪费时间。
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尽量多设计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例如,在学习垂线段定理后,设计问题:体育课中立定跳远,如何测量某学生立定跳远的距离?结合多媒体,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实际测量,教师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答。又如:勾股定理是初中数学中一个最主要的定理,它在建筑、装修等各行业中应用非常广泛,教师是否可以运用所学的定理来判断教室四个墙角是否为直角呢?利用勾3、股4、弦5。让学生自己测量并计算。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切身体会到数学知识在实践应用的重要性。
4.教会学生善于学习数学,注重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要循序渐进,耐心引导启发学生。允许学生出现错误,激发学生思维,尽量一题多解,拓宽思路,发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只有教会了学生学习,使学生会学,才能提高学生成绩,才能让学生终身受益。
二、从学生“学”方面找出路
教学既强调教师的“教”,又重视学生的“学”。教与学是师生双边活动,教师教得再好,学生不学,也是白费口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外因,学生才是内因,才是学习的主体,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1.学生要积极学习,认真钻研,每一位学生都应该制订一套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数学学习计划。既要有一套本学期长远计划,又要有一周,甚至一天的学习计划,不达到计划目的,决不罢休,同时各门功课要合理安排,除了完成当天学习任务之外,学生要进行课前预习,在预习过程中特别是把不懂的以及模棱两可的做好标记,这样在课堂上才会有目的、有重点地听课。也只有这样才能学得轻松,学得愉快,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2.勤学好问,虚心请教。许多学生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外都羞于提问,总担心自己回答错误或回答得不完善,特别是一些数学成绩不好的学生更是如此。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或者在平时,应鼓励学生多提问,多思考。不懂就问,不耻下问,问教师,问同学,经常提问,可激发自己的思维,开阔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总之,让每一位学生积极思考,努力上进,参与到学习数学的氛围中,通过多种渠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认真听课,真正听懂课,并备好“错题本”。在课堂上,学生不仅要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而且要抓住重点,认真做好笔记,每一门功课都备有一本“错题本”,把平时不会做,或是经常会出错的题目抄录下来,经常随手翻翻,防止以后自己犯相似错误,日积月累,只有这样学习才能事半功倍,才能极快地提高数学学习成绩。
4.充分利用晚自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农村中学生,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一般都是寄宿在亲属家里,或者是由年迈的爷爷、奶奶带着代管,他们大多数人只管他们吃饱饭就可以,在其他方面特别是学习方面无法帮助。一方面,他们在家里都有农田活,另一方面,许多老人文化低甚至没有文化,小孩子读书问题很难帮助。所以,许多学生在家里放任自由,把教师布置的作业,抛之脑后,到时忙于抄袭,不能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一般来说,农村中学生离学校都比较近,学校都提倡晚自习,让他们在教师的监督之下,独立地完成各门功课,这让学生能很好地消化课堂知识,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在家无法解决的许多问题。教师不能占用学生晚自习时间来上课或讲习题,教师应把晚自习的时间,充分留给学生,不能只顾自己所教的学科,要让学生全面发展,综合提高。
总之,要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水平,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才能真正培养出国家需要的知识性人才和实用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