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挽救生命
2015-05-25伊新
伊新
一台台极限手术把患者从濒临死亡的生命线拉回来重获健康,在这里,青岛阜外心脏外科团队就是用生命救生命的人。走进这个团队,你会被一种精神所感动,被一种力量所震撼。
救命:争分夺秒、昼夜不停、浴血奋战
让我们看一组手术记录:
4月20日,5台手术,早晨8:00到晚上22:00:
4月21日,5台手术,早晨8:00到次日凌晨3:30;
4月22日,5台手术,从早晨8:00到次日早晨7:30;
4月23日,上午抢救病人,手术从中午12:00到次日凌晨2:30;
这是青岛阜外医院心脏外科团队四天四夜的手术记录。从时间上,我们能看出手术非常紧凑密集,几乎没有空闲的时间。
4月21日傍晚,一位来自烟台的心脏主动脉夹层患者,因病情复杂危重,当地医院无力医治,当日紧急转入青岛阜外医院。“这种病非常凶险,病人动脉管壁撕裂,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危险,当时情况非常紧急,我们在与家属沟通后,便开始了手术。”北京阜外医院常驻青岛专家凤玮主任说。手术从傍晚17:00一直进行到凌晨3:30,经过不懈的努力,手术很成功,病人脱离生命危险。
4月22日晚上,又是进行了一天的常规手术后,心外科再次接诊一位随时会发生生命危险的危重病人。这次要进行的是心脏二次搭桥手术,病人的病情很不稳定。在连续奋战了整整一夜之后,病人生命体征基本稳定,早晨7:30被送入ICU接受进一步的观察治疗。
4月23日,医院接诊一位异地转院患者。这位患者四年前换过双瓣,因牙齿不好感染心内膜炎,导致瓣周漏,严重心衰,如不手术根本没有存活的希望。紧急之下,心外科为其制定了手术方案,并为患者成功实施了二次双瓣置换手术,手术从中午一直持续到次日凌晨,长达14个小时。
手术一台接一台,本来常规手术已经是满负荷运转了,每个人的神经都绷得紧紧的,加之连续多台紧急手术,难度之大、病情之重、情况之急已超出大家的预想。
凤玮主任看见大家都很疲劳,不忍地说,“不行就把其他手术往后排排,别绷得太紧了。”心外科、麻醉科、ICU没有一个人赞成,谁都不想因为自己而延误患者的病情。
因为大家都知道,手中的拳头只有紧紧握在一起打出去才有力量,心外手术是一个团队在作战,离开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行。各科室、各环节只有相互配合,紧密协作,才能成为守护生命的赢家。
就这样,面对患者的生命,他们毅然选择了与死神搏斗,与时间赛跑。在与死神博弈的过程中,一波三折,坎坎坷坷,但是他们不气馁、不放弃,顽强作战,昼夜不停,最终为16位病人成功实施了手术,特别是几位濒临死亡的复杂危重病人也在微弱的希望中发生了奇迹般地逆转,生命被成功挽回。
心外科:有辛酸更有成就
连续多台高难度手术终于完成了,心外科如释重负,稍作休整。一大早,医院安排食堂送来可口的甜沫、小咸菜、面点,多日来大家因忙于手术,没正常吃上一顿饭,实在饿了就轮流吃上几口早已凉透的盒饭,此时已是饥肠辘辘,一个个大口大口地吃起来,这顿饭吃得格外香甜。
凤玮主任松了口气,却无暇休息,还有几个重病号在等着他。每台手术凤玮主任都要亲自主刀,平均每天就休息2、3个小时,虽然疲惫不堪,但依然强打精神,谈笑风生。他是所有人中最辛苦的,可始终面带微笑、劲头十足。最累的时候他就这样默默地给大家打气。在大家心中,他不仅是工作上的依靠,更是精神上的带动。
心脏中心副主任吕振乾手术结束了还要值班查房,依然回不去家,不免有些想孩子。妻子虽与他在同一个科室,每逢手术日却好多天也不曾见上一面。这次吕振乾已经五天没回家了,妻子干脆把女儿抱到单位。看见女儿的笑脸,听着她甜甜地叫上一句“爸爸”,这一刻,吕振乾的内心填满了幸福,所有的疲倦都烟消云散。
面对工作的繁重,大家心里想的只有病人,没有自己。近来有两名医生外出进修,人员少,病人多。吕振乾、王刚、王海平、周保国这些骨干不仅要上台手术,一个人还要管理20多名病人,压力非常大。好多人一连好几天都未曾踏出过医院的门,甚至有人回家时都忘记车停放哪里了,
心外科的中坚力量大都是三、四十岁的中青年,尽管都处在干事业的黄金年龄,但超负荷的工作也让他们时常感到心慌、疲惫。一天十几个小时的低头手术,腰痛、颈椎痛、胃痛等职业病也都显现出来。
如此敬业的工作,要问他们“累不累”,是真累。每次手术结束,大家都深感疲劳;但当再次站到手术台前时,大家又跟打了鸡血一样,充满斗志。与其说这是挑战身体的极限,不如说是考验精神的意志。特别是每当手术成功,患者脱离生命危险时,医生们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成就感、幸福感。
ICU:累并快乐着
ICU是个特别的地方,要求干净、无感染,要与外界隔离。所以,很多人对他们的工作状态知之甚少。
“高度紧张,压力很大。”ICU护士长谢爱平淡淡地说,这简短的八个字饱含了不知多少的艰辛与付出。
近期重病号一个接一个地住进ICU,特别是几台复杂手术患者的术后监护工作异常艰巨。监护室一个班12个小时,这是高压力、快节奏的12个小时。术后病人还处在危险期,随时会发生变化,期间要一直盯着监护仪,看着病人,一刻不能离眼,稍一疏忽,就可能酿成无法逆转的局面。这12个小时不能坐,要一直站着,为节省时间,护士们都是跑着去厕所、跑着去喝水。人手少、任务重,加班也成为了每个人的常态。
心脏中心15病区(ICU)副主任张涛除了正常工作、参与抢救,还要值班,已经一个周没有离开过工作区了,他说,“这么多天也想回家看看,只是病人病情还未稳定,回家不放心”。
ICU护士们个个不甘落后,年轻的妈妈程玮还未满哺乳期就给孩子断了奶,主动上起了三班;吴海华的孩子感冒发烧多日,未曾请假陪孩子一天;王棵的奶奶病危住进医院,也没照看老人一天;还有多名护士驾照考试一拖再拖,家里看房买房的事一推再推……北京阜外医院冀倩和刘磊两位护理老师跟大家并肩作战,发生紧急情况第一时间出现在病人身边。
有个术后的重病人,因为处于严重休克状态导致血管收缩,脚跟、趾尖等末梢循环不良出现紫斑,护士们就不间断地轮流给他按摩足部改善末梢循环,直到紫斑渐渐褪去。辛苦的付出换来了患者的康复,这比什么嘉奖都让人高兴。
麻醉科: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心外手术自然少不了麻醉科的鼎力协作。面对近日来高压力的工作,麻醉科主任王谦胜只是微笑着摆摆手说,“医生的工作就这样,我们只是做了医生该做的事”。
尽管王主任平淡地回应了麻醉科的工作,但当记者意外看到朋友圈转发的微信后,禁不住为麻醉科的精神所动容。这是一周心外手术结束后护士长李军写给护士们的感谢信。
她说:“亲们,感谢大家,我们又经受住了新一轮考验,感谢夹层小分队,你们一个重感冒、一个‘大出血、一个好几天没有见到仅一岁大的宝贝,感谢李老师严重过敏仍然积极投入工作,感谢雯雯在胃肠型感冒期间仍坚持加班并保障物品供用及时,感谢三个孕妇没有因为孕期反应而耽误工作。感谢年轻小伙伴工作积极主动抢活干,谢谢大家的团结努力!因为你们,我这个50岁的人,充满信心和斗志!”
近日来忙碌的工作让本来就人员紧张的麻醉科面临着不小的考验,麻醉师王荣梅心律失常带着24小时心电监护仪坚持工作,忙完所有的手术后却住进了心脏中心病房。53岁的任本祖战斗力丝毫不逊年轻人,不仅技艺精湛,还是革命一块砖,不论上班下班,只要工作需要总能出现他的身影。
都说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我们亲眼看到医生为病人忙碌的样子,他们十几、二十几个小时不睡觉,真是拿命换命,看了让人心疼,我们从内心感谢他们!”一位患者家属充满感激地说,发自内心地表达着谢意。
艰辛中不停地跋涉,曲折中无尽地求索。青岛阜外医院心外科团队用生命挽救生命,赢得了患者的信赖和百姓的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