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严”老师
2015-05-25段存章
段存章
三十而立。《党史文汇》30岁了。体格健壮,气色气质好,浑身充满正能量。
96岁的杨蕴玉(教育部原副部长)说: “我喜欢这家杂志,它是山西红色文化窗口,有时候读到当年太行山我的老领导,老上级,老战友的回忆文章,把我引回到抗战八年出生入死、艰难困苦的岁月,难忘!”
76岁的左太北(左权将军女儿)说:“感谢编辑给我寄来杂志,它品位高,传承红色文化,革命领袖,革命烈士,革命英雄,革命故事,历史真实可信!”
我每期细读重点文章,只恨自己与《党史文汇》相识(指与编辑直接交往)晚了。它长到二十四五岁了,我才有幸与钟启元、孟红、王燕萍等编辑来往,从她们默默无闻为通讯员做嫁衣的编辑工作中看到了一种好风格。常常使我想起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在基层(左权县)当通讯员与《山西日报》《人民日报》未曾谋面的编辑书信交往时的好作风。后来调到《人民日报》当记者,亲身接受来自太行山的李庄、安岗、李克林等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的教诲,更感到他(她)们的好作风可贵。我曾说过“编辑老师都姓‘严”。“严”老师的工作作风在《党史文汇》的中青年编辑、记者中传承着,保持着,发挥着。我高兴,我受益,我企盼,我祝贺!
选稿严。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党史文汇》从严选稿的重要标尺。翻阅每篇内容,中心突出,以颂扬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为主,文章有深刻理论,有动情回忆,有亲笔家书,有珍贵老照片,思想性与可读性融为一体。拿当年全民背诵的“老三篇”来说,近几十年不提不见了,去年《党史文汇》连续重新刊登《为人民服务》 《纪念白求恩》 《愚公移山》,我满怀激情重读了几遍,大长精神。《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新中国建立前后毛泽东的理政方略》《毛泽东的故乡情怀》 《毛泽东与解放山西的四大战役》 《刘少奇请来四位农民作上宾》 《我与周恩来总理的交往轶事》《邓小平握手与否的奇特故事》 《心中始终装着群众的彭德怀》等等醒目的题目就很能“抓”住读者的眼睛。还有《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 《新中国建设成就的若干精彩“第一”》,我边读边数总共59个第一、从“首部施政之根本大法《共同纲领》出台”到“世界装机量最大水电站——三峡电站32台机组全部投产”,足见“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创造了一个个历史奇迹。”我观察,编辑的选稿是很有眼力的。
编稿严。精心编排稿件离不开严字当头。《党史文汇》的编辑们在这方面是肯下功夫的。前几年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红色著作《太行奶娘》,主编钟启元看到后,忙中抽时间阅读,很快拍板决定利用“血肉长城”专栏,开始选登《太行奶娘》的故事。此任务由编辑王燕萍具体落实。从2013年第2期至第9期,杂志陆续组发、刊登了7篇文章,如《五封几十年前的来信诉说看什么》 《太行山上的母女情》《李雪峰女儿的奶娘》 《生命在太行山延续》 《三个孩子与五个奶娘的故事》 《我的太行山妈妈》等。连载结束时,杂志刊登了我写的一篇记述编著此书前后经过的文章《了一桩大家的心愿》,讲述社会关注《太行奶娘》引起的连续反映。王燕萍撰写发表了《我所追寻的“太行奶娘”——编辑“太行奶娘”系列文稿有感》。她赴革命老区探访“太行奶娘”,介绍由太行奶娘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经验。此文配有一张感人的照片,小王拉着左权西黄漳村的奶娘暴二梅的手走进农家寒舍。
作风严。《党史文汇》编采人员少,唱好一台大戏,靠的是认真、扎实、细致的作风。他们尊重作者,关爱作者,无论与作者商量修改稿件,还是寄杂志,发稿酬,都服务到位。我记得2007年该杂志第7期发表本刊记者钟启元采写的专访《他是一位真正的民族英雄——左权女儿左太北心中的父亲》,情节非常感人。2014年该杂志第11期刊登了我写的长篇通讯《十字岭是左权将军永生的地方——读〈怀念左权同志〉》。小王及时把这期杂志寄给左阿姨。太北想多要些送友人,小王又寄来10本,同时寄来当年前几期杂志,征求烈士后代的意见。老左十分高兴,打电话给小王说:“谢谢你,谢谢你!”小王说:“这是我应该做的。”
“应该做的”,多么谦虚的责任心呀!这就是我心目中敬佩的“严”老师。
(作者系《人民日报》高级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