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荒山秃岭到生态家园的华丽转身
2015-05-25汪超
汪超
核心提示:地处江南水乡的繁昌县,是安徽省矿产资源大县。由于多年以来的无序开采,境内青山满目疮痍,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2013年以来,宏大国源(芜湖)资源环境治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大国源)作为繁昌县的“矿山环境治理管家”,开拓思维,坚持管理和技术创新,探索出一套独具特色的“废矿复绿、生态修复”新模式,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让十几座废弃矿山重披绿装,再现生机。生态环境的恢复让当地群众交口称赞,而宏大国源坚持科技创新形成的“废矿复绿+生态修复”新模式也在业界内外引起广泛关注。
一
早春时节,乍暖还寒,繁昌县城东的峨山头却已是一片绿色盎然。满坡的绿色植物覆盖着整个山体,与附近整洁的村庄、清澈的河塘相互辉映,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环境。而在一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废弃矿区,到处是裸石危石,陡坡深坑,不仅影响着周边的环境,而且还给当地群众的生活与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
峨山头附近的凤形村村民汪世花说起治理前峨山头的景象,不胜感慨:挖矿关停后,这里成了荒山秃岭。晴天刮风全是灰,雨天泥浆到处淌。特别是雨下大了,黄土全部从上面往下冲,冲的路面坑坑洼洼,到处泥浆,没法走。雨后天晴,都是黄土,车子一开尘土飞扬。村里人都盼着这座废弃矿山能够早日得到治理,盼着峨山头重新恢复原来葱郁的面貌。
然而,治理废弃矿山、山体复绿谈何容易?繁昌县是矿产资源大县,已开采的矿山数百家,需要治理的废弃矿山近90家。缺少资金、缺乏人才,更缺技术,这些都是成为严重制约着繁昌废弃矿山复绿的关键问题。为了尽快实现废弃矿山治理,改善环境,繁昌县通过对国内20余家相关企业的了解,最终选中了资金、技术和人才条件俱佳的广东宏大爆破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合作伙伴,并于2013年10月成立宏大国源(芜湖)资源环境治理有限公司,作为繁昌县治理废弃矿山的“矿山治理管家”,具体负责“矿山复绿”项目的实施。
二
废弃矿山的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涉及多方面、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作为全县的“矿山治理管家”,怎么样把这个家当好,成了宏大国源公司所有工作的中心任务,也是全公司为之努力追求的奋斗目标。
成立之初,宏大国源公司就确定了废弃矿山治理的战略思路:依托宏大爆破的技术、人才和资金平台,依靠技术创新与科技进步,以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为抓手,以开拓废弃矿山治理业务和绿色矿山业务为经营宗旨,致力于探索废旧矿山复绿治理、绿色环保开采和土地整理事业等一系列“矿山复绿、生态治理”新模式。
宏大国源公司接手的第一个项目就是繁昌峨山头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这里是由原来的三家水泥采石厂和凤形村石灰岩矿4个露采废弃矿山组成,过去因长期开采造成大面积裸岩,孤石、危岩及反坡等地质灾害隐患和视觉污染,治理难度极大。如果采用通常的“削坡填洼、移土复绿”的方法,不仅成本很高,而且耗时长,效果差,难以实现可持续的生态环境恢复。
“不能跟着别人的屁股后面跑,要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宏大国源公司首任总经理王铁是一位敢闯敢干的汉子,同时也是一位思维活跃、作风严谨的领头人。在和公司领导班子经过深入讨论后,王铁决定组建一个创新队伍,集中智力优势,通过技术攻关,探索一条废弃矿山复绿与生态修复相融合的治理创新之路。
创新为纲,纲举目张。很快,包括园林绿化、地质工程、爆破工程等各个方面在内的专业人才汇集于宏大国源公司,这其中,既有经验丰富的专家,也有来自科研院所的青年才俊,博士、硕士、本科生成为创新团队主力,同时宏大国源公司还和华中农业大学、三峡大学、同济大学及苏州非金属矿研究院等科研院所进行通力合作,攻克多项技术难题,形成公司核心技术。一场治理废弃矿山、修复还原生态的创新工程,在繁昌县拉开序幕。
三
由于多年的无序开采,这些废弃矿山几乎都变成了孤石危岩,满目疮痍。这样的废弃矿山、荒山何以复绿,再展新颜?据了解,目前国内大多数废弃矿山治理仅仅停留在消除地质灾害险情上,还未上升到生态恢复和土地复垦或开发建设的高度。而对于不同地区、不同地质背景下的废弃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大多数治理措施未能做到因地制宜,针对性不强,使得废弃矿山治理无法得到根治。
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坚持创新,勇于突破。宏大国源公司在深入调研之后,决定结合宏大爆破公司已有的矿山复绿整治技术,并从生态环境长期恢复着眼,进行科技创新。经过创新团队的技术攻关和无数次反复试验,宏大国源公司终于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废矿治理新方法:边坡复绿+生态修复,为解决废旧矿山治理无法持久的难题找到了一个突破口。
“我们采用的是国内领先的边坡复绿技术——高次团粒喷播技术,对裸露的山体进行复绿作业”。王铁总经理介绍说,他们喷洒的 “高次团粒”特制土壤,层厚不小于8厘米,具有黏性强、耐雨水冲蚀的特点,最大施工坡面可达到70度,在喷洒材料里面添加了多种乔木、灌木种子,以及肥料和营养液。培植的植被根系可渗入岩石缝隙,具有较好的稳固性,这就使得露采边坡能在较短时间内恢复灌木、乔木类植被,同时栽植适宜性强的成材林,达到森林化的恢复效果。
在采用高次团粒喷播技术的过程中,王总带领宏大国源的技术人员深入施工一线,考察调研,并通过科技创新,形成了针对不同山体地质条件的“四步工序法”:即“清坡、挂网、喷播、养护”等适合当地地质和气候条件的创新技术。这其中包括了7项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及“蓄水型植被毯施工工法”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为治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废弃矿山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说起峨山头废弃矿山的治理,王总介绍说,这里地质条件复杂,治理难度很大,是科技创新为我们治理峨山头废矿提供了一把金钥匙。三个多月来,技术人员通过修整陡峭的山体、清除危险的岩石,再挂上特制的大网,去承载喷洒而来的一种特殊土壤,经过好几道工序精心呵护,才能够迎来幼苗出芽。等到开春的时候,小树苗就能与周边的树丛连成片,可以彻底完成生态修复了。
“这种喷播复绿技术涉及了十几个学科,能在矿山复绿项目中施展着‘疗伤的‘神功。”王总说:“新技术不仅能培育出稳固的边坡及与周边植物环境和谐统一的坡面绿化效果,还能够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提高边坡安全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边坡防护功能愈加显现,同时能净化空气、美化景观、恢复生态平衡。”
此外,在废弃矿山复绿的基础上,宏大国源公司还开始了长期生态环境修复的创新,通过废弃矿山的景观再造、土地开发利用和生态修复,充分实现废弃矿山的资源化和功能化,最终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经过一年多的精心治理,繁昌县峨山头废弃矿山治理面积达16.4万平方米,边坡复绿面积8.7万平方米。在治理中他们对露采边坡清除危岩,挂设主动柔性防护网后进行高次团粒喷播复绿,坑底回填土石方平整并植草种树。原来的荒山秃岭经过整治,已彻底消除区域内的地质灾害隐患和视觉污染。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生态修复的理念指引下,峨山头坑底矿山废弃地整理后可恢复107亩的建设用地,预计可获得8000万元的土地收益,这样就可以有效弥补矿山整治所投入的资金,为峨山头实现生态修复与长期环境整治奠定了基础。
峨山头治理也使得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明显改善,为此,有当地居民在繁昌论坛上发表了题为《天蓝水清山更绿》的文章,称赞治理工作为废弃矿山修复了“创伤”,使得废弃矿山裸露山体重披绿装,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恢复了山青水秀的自然生态环境。该项目也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高度评价,认为在治理过程中施工质量良好,效果明显。安徽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曹征海在实地察看了峨山头原先裸露的岩石坡面已经被翠绿的苗木所覆盖,呈现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后,欣喜地说:“我们可以把施工过程中清坡、挂网、喷播、养护四道工序形象地比喻成废弃矿山治理‘四部曲,希望宏大国源公司再接再厉,继续创新,为繁昌乃至全省环境治理谱写更为气势磅礴的‘交响曲。”
四
宏大国源公司通过技术创新,结合生态修复理念,探索出一条废弃矿山综合治理与生态环境长期修复的整治之路,特别是采用生态修复、景观再造与土地开发利用的开发式治理方式,收到了奇效。这一创新方法也被称之为“复绿技术与生态修复新模式”而迅速在全县境内得以推广。据了解,截至2015年1月底,繁昌县已有18座废弃矿山完成了生态环境治理,治理面积达430亩。
2014年初,峨山头治理工程被评定为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省级示范工程,这一成绩的取得立刻引起了政府部门和有关媒体的关注。当年6月,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国土厅及省内其他十余个市县相关部门来到峨山头废弃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现场,认为繁昌县政府与专业性公司高效创新的合作模式,值得在全省范围内推广。8月,中央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综合组组长李小新等人专程来到繁昌县,就峨山头废弃矿山治理项目取得的创新性成果进行了专题调研,对宏大国源公司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给予了充分肯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新华网、《科技日报》等央级媒体也对繁昌县废弃矿山治理工程项目进行了重点报道。
发展没有尽头,创新永不止步。进入新的一年,宏大国源公司没有满足已经取得的成绩,而是继续在开拓创新的道路上奋力迈进。新年伊始,公司又提出了“废弃矿山边坡创意美学设计”这一极具颠覆性的创意思路,并特别邀请了芜湖市美术界的艺术家们,来到废弃矿山治理现场,请他们对治理区域进行美学设计,意在使创意美学和植被复绿相结合,使人文艺术和自然景观相融合,彻底打破废弃矿山“复绿、复垦”的单纯治理的传统模式,使废弃矿山治理的生态修复升华到更高的意境,开启废弃矿山治理的新思路、新篇章。
“把最美的风景还给百姓,把最好的资源留给子孙!用我们的创新努力,让这里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宏大国源公司时任总经理王仕林面对着繁昌县地图上标注的几十座废弃矿山的坐标图,自信地说出了心中的愿景。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宏大国源公司更多创新技术的诞生,更多废弃矿山的成功治理,繁昌人民的美好愿望一定会实现! 责编/杨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