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的意园
2015-05-25张瑜洋
张瑜洋
向阳:三十摄氏度的历史
历史以时间为线索,以今时今刻为节点,将过去的一切归结于它。逝去的文化、朝代、人物犹如燃烧殆尽的烛台,尘封与冰冷是一贯的常态。以史明鉴,将历史与当下链接,就成了一个有趣的话题。2014年6月1日,旅美艺术家向阳个人作品展—“向阳的意园”在以他自己的视角解读他理解的历史温度。
走进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大型装置作品是《非常建筑之意园》。向阳将中式古典家具的部件重组,将家具原初的功能性转化、消解,使作品形成了一个带有未来性的、写意的建筑空间。与此同时,向阳还将丝线雕塑延伸在作品的两端,一端是北宋郭熙的山水画名作《早春图》,一端是西方教堂的建筑平面图。在丝线的抽象与放大中,原本清晰的东西方文化符号被弱化和消解,五颜六色的丝线变成了链接历史的缰绳。在自由进出装置作品时,在丝线链接的《早春图》与西方大教堂之间,东方与西方,过去与当下发生碰撞。
悬挂于美术馆高空的作品《可支配的彼岸》,向阳有意地去掉了织绣的部分,古木家具部件制作的“渡船”,以一种乌托邦的姿态与历史“告别”。向阳的《晴峦萧寺》(2012),在有意建构起了一个有关中国美术史的知识空间。在《第二形态》这件作品里,向阳有意制造了一种真实的虚假。他将黑色貂皮包裹在他以高价购得的名贵的木材之外,将这些树木“还原”成各种形态的树。真实与虚假一层之隔,历史与真相也是一层之隔。《进化中的尘埃(微博)》系列作品,则更加直接地表达了他对历史的兴趣。在由一个个历史名人组成的“历史学”中,向阳更进一步地走进历史。
无论是《非常建筑之意圆》,还是《第二形态》,再或者《进化中的尘埃》,向阳的作品都不直接针对现实生活本身,而是跳开生活的表象着眼于文化传统的纵向思考。向阳有意地引入“痕迹”“剥落”和“真实性”的语言,将历史带入当下。他采用开放的表现形式,以一种温和的状态、醒脑的方式营建了他的历史国度。生理学家研究认为,30℃左右是人体感觉最佳的环境温度,如果将向阳把历史拉入当下产生火花所散发的温度取一个数值,那或许该是3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