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洪亮:“找朋友”背后的温度线
2015-05-25曲海波
曲海波
东方艺术·大家:是什么原因促成了你与今日美术馆的结缘?为什么选择“雕塑”这个契合点?
吴洪亮:我一直在做年轻雕塑家的相关计划,因为雕塑作为一种艺术手段相对于绘画等关注度较弱,这个现象在青年艺术家群体中尤为突出,很多青年雕塑家在社会上艰难立足,成本高,周期长,需要有人为他们提供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双重支撑,可以说我和高馆长一拍即合,从我的角度,无论是马爹利和青年雕塑学会推介计划都坚持在做,利用自己的直觉和手中丰富的资源,为青年雕塑家提供这个平台,在这点上我们达成共识,青年项目最核心的是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东方艺术·大家:“温度感”是贯穿在2014年今日美术馆所有重要展览中的一条主要线索,你如何理解“温度感”?
吴洪亮:温度感,在我理解为有两点,其一应该是给雕塑家提供温暖的感觉,年轻雕塑家从自由的学生状态进入到创作或工作的状态,这其中的变化斐然,无疑需要一些人文关怀,其二,雕塑总是以冰冷示人,但以雕塑为主题的青年项目却应该截然不同,这是因为我们创造了一种方式,使策展人和艺术家存在于同一展览体系内,这也是一个活化的过程,是雕塑家自我价值体现的趋向。
如今策展人的角色或多或少有些强制,艺术家不知不觉的被规定为演员,现在我们要做的是要把权利归还他们:提供哪些作品,作品如何呈现,以及审美价取向的表达,比如推荐一些艺术家认识的朋友等等,这等同于利用了自己的触角,很多艺术家是我们策展人的触角无法碰及的,所以总会有一些固定的展览专业户,你会总看到他们的展览,在青年艺术家群体中出现一些“老”艺术家和“老”作品,这是一种活性缺乏,应该用新机制来温暖更多的艺术家,为他们重新点燃热情,温度与热情有关嘛,多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去寻找自己的朋友,比如这次展览,我推介的十个雕塑家中我只认识UNMASK,但这就达到这次计划的目的,往往艺术家认可的艺术家恰是美术馆系统的盲点,这也是温度感的一个体现。
东方艺术·大家:如果用一个温度值来形容这次展览的话,你认为是几度?
吴洪亮:因为这个项目是刚刚起步,虽然反响很好,肯定不是100度,那我把他定义为58度吧,因为我家新买一个刚烧开100度,但会一直保温到58度的壶,无论何时触摸上去都有舒适的温暖感,就用58度来希冀我们的“找朋友”计划可以恒温以及加温,将温度感带给更多的艺术家。
东方艺术·大家:对今日美术馆今年组织的一系列与青年艺术家相关的展览和活动,你怎么看?
吴洪亮:今日美术馆今年做了很多青年艺术家的计划,同行同至,大学生提名展等等,很显然今日美术馆从张子康馆长开头,一直保持对当下艺术进行时的呈现、引导、推动和强化,而高鹏馆长作为80后,推进青年艺术家项目就成了顺理成章,青年艺术项目可以更有特点,今年青年艺术展有很多,随便一想都是以青年为主题的,我们应该做出特色,把青年项目整合起来,更注重品牌,避免同质化。
东方艺术·大家:对今日美术馆今年组织的一系列与青年艺术家相关的展览和活动,你怎么看?能结合具体的例子谈谈吗?
吴洪亮:朱哲琴的展览令我印象很深刻,所有人都走掉后,我一个人又多呆了一小时,亲身体验了一下身处多媒体的状态,可以说朱哲琴的作品,是当代与传统结合非常好的一个作品,既有中国的思想方式,又具有当代的形式。此外,徐累,朱磊的展览都给我留下很好的印象。
东方艺术·大家:对今日美术馆的未来发展有什么建议和寄语吗?
吴洪亮:今日美术馆现在的趋势很明确,我们能明显感觉到高鹏领导下的今日美术馆的风格和去向,以多维化、年轻化著称,下一步当然是如何强化自我意识,如何超越观者对其的固有思考,希望今日美术馆永远保持一个令人惊喜的状态,像艺术家一样,我们永远不知道他下一个作品是什么,美术馆也一样,周期性地为观者带来新的游戏,这新游戏便是美术馆馆长的作品。同时,作为以当代艺术为主体,融合开放性、跨界性、实验性于一体的美术馆,更应当注重厚度的部分,拥有作为美术馆的研究、选择和推广的方法,将展览主体嵌入历史,这种主体项目的厚度也可以留给未来,这些问题不仅值得今日美术馆思考,也值得众多展示终端回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