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土地权益退出行为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基于嘉兴市“两分两换”模式
2015-05-24栾玉洁刘国翰詹才坤刘晓霞
■ 栾玉洁/刘国翰/詹才坤/刘晓霞
(浙江理工大学,杭州 310018)
农户土地权益退出行为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基于嘉兴市“两分两换”模式
■ 栾玉洁/刘国翰/詹才坤/刘晓霞
(浙江理工大学,杭州 310018)
“通过对嘉兴市政府主导下的“两分两换”农户土地权益退出试点地区的实地调研,从政策接受方(农户)、政策内容、政策执行三个方面对农户土地权益退出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农户非农收入占比、户主的受教育程度对农户的土地权益退出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在政府主导的情况下,农户经济预期对其退出行为影响力较小;政策的稳定性、公平性对农户的土地权益退出行为有显著影响;农村社会保障薄弱对农户的土地权益退出行为有显著负向影响等。对此,从退出条件、退出动力、退地激励、风险防范四个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
土地权益退出;农户行为;影响因素;“两分两换”;嘉兴
0 引言
哪些因素影响当地农户退出土地权益的行为?本文选择土地权益退出的主体——农户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嘉兴市“两分两换”政府主导下的农户土地权益退出行为进行实地调研,从政策接受方(农户)、政策内容、政策执行三个方面研究影响其行为的因素,对丰富当前土地权益退出的实证研究,完善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对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科学制定农户土地退出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数据来源与处理
本文数据来自于2014年7月对浙江省嘉兴市姚庄镇、七星镇、余新镇的9个村及新社区的实地调查。调研参考嘉兴市“两分两换”9个先期改革试点的政策方案,根据各县实际情况,分别抽取各地典型的新居民社区(大部分农户已参与宅基地退出)和原行政村(留存未参与宅基地退出的农户居住地),通过入户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了解农户的基本家庭情况、土地权益退出状况、对“两分两换”政策的评价和建议。
调查共发放问卷275份,实际收回275份,其中有效问卷251份,有效率为91.2%。有效样本农户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在被调查对象中,以男性居多,占比达到83.53%,这与一个家庭的户主大都是男性的现实情况相符;从年龄来看,平均为58.37岁,这与一家之主多为中老年人的现实情况相符;受教育程度来看,户主多为小学及以下文化水平,占63.56%,也基本符合现实情况。由此可见,本抽样调查的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本文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运用列联表分析和卡方检验的方法分析变量之间相关性,主要从政策接受方(农户)、政策内容、政策执行三个方面对农户土地权益退出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做出相关解释。
2 农户土地权益退出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2.1 政策接受方对农户土地权益退出行为的影响
2.1.1 农户资源禀赋
资源禀赋又称为要素禀赋,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与企业家才能。农户的资源禀赋则具体概括为:家庭劳动力人口,家庭经济状况及特征,土地资源状况,农户个人素质(这里主要讨论受教育程度)。根据统计得出的“农户资源禀赋各要素与土地权益退出行为”的列联表(表2),分析各要素与农户土地权益退出行为之间的关联性,并分别对变量进行独立性检验。
医院报销业务需要实现电子化,通过报销业务电子化实现支出业务全员全过程预算控制。预算批复后下发到报销系统中,经办人员填写报销申请时,需选择资金预算项目,没有预算项目或预算项目超支将无法提交支付申请,有效避免预算外支出。报销系统记录下业务申请、审批、付款的状态和时间,系统可以实时统计预算执行情况,为预算分析评价提供数据,快速找到执行差异原因,进而做出相应调整、提醒或督促,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预算控制目标。
表1 有效样本农户个人基本情况
(1)家庭劳动力人口。从理论上来说,家庭农业劳动力人口占家庭总人口的比重越大,对土地的依赖性越强。由本调研检验结果看,自由度df=2,χ2=2.79,未达到显著水平,表明变量之间相互独立。也就是说,在被调查农户家庭中,劳动力人口的多少并不是决定农户是否进行土地退出的关键因素。可能的解释是,当地家庭劳动力已转向非农行业,因而农户对土地的依赖性不高,劳动力人口的多少对土地权益退出行为的影响渐弱。
(2)家庭经济特征。家庭主要收入来源是农户家庭经济特征的主要内容。一般认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可以反映一个家庭对土地的依赖程度,主要收入越偏向于农业,说明农户对土地的依赖程度越高,农户可能越不愿意退出土地。从检验结果看,自由度df=5,χ2=41.42>15.09,达到显著水平(α=0.01),表明农户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与农户土地权益退出行为之间相互不独立,两个变量存在较大的关联性。主要收入来源于土地耕种和小本生意的农户家庭,由于非农收入的不稳定、对土地的依赖性较大,因此更不愿意退出承包地;主要收入来源于本地或外地企业打工的农户家庭,由于非农收入的比重较大,更愿意退出土地。
(3)土地资源状况。农户所拥有土地的面积及利用方式是衡量土地资源状况的指标。一般认为,承包地面积对承包地退出有显著反向影响,即承包地面积越大,越不愿意退出;承包地撂荒对承包地退出有显著正向影响,即拥有撂荒土地的农户更愿意退出承包地。但是本文的检验结果为自由度df=3,χ2=6.00,未达到显著水平,表明承包地面积并不是影响农户退出承包地的显著因素。数据采集过程中,有撂荒土地的农户有4家,仅占调查样本数的2.5%,其行为不具有代表性;且家中没有撂荒土地的农户退出承包地的行为也不具有显著特征。因此可以认为家中是否
有撂荒土地与农户是否退出土地也没有必然关联。
表2 农户资源禀赋各要素与土地权益退出行为的列联表(%)
(4)户主受教育程度。受教育程度反映一个人的文化、知识和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户主对于一个家庭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影响家庭的决策活动。一般认为,农户受教育程度直接关系其从事非农产业的可能性,学历水平越高,越具有从事非农就业的机会,对承包地的依赖程度越低,可能对土地的退出产生正向影响[2]。本文的检验结果得出,自由度df=4,χ2=13.60>9.49,达到显著水平(α=0.05),这说明在一定程度上户主的教育程度影响着家庭土地权益退出行为。从总体上看,户主的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但土地退出率却很高,作为低学历户主的家庭对政策的排斥性要稍低,当政府要求或者周围的人进行土地退出时,往往会趋向于执行①Jansen(2009)等认为,农户由于群体认知和群体氛围的压力,极易被误导,表现出极端的模仿和合群现象,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态度与行为,出现从众、盲目、不能客观评价参与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创新政策对其家庭、工作与生活所产生的利弊。即“羊群行为”。[3];而随着学历的升高,户主对政策的认知会更为理性,从而做出更适合自己家庭情况的理性决定。
2.1.2 农户经济预期
如果把农民看成是理性的“经济人”,追求总收益最大化无疑是其家庭生产经营的一个首要目标[4]。就土地权益退出的补偿价格而言,一般认为,达到经济预期农户就会退出,而且补偿价格越高,农户土地权益退出的积极性就越高。调查从农户经济预期(问卷中的问题形式是“您承包地退出/宅基地退出/承包地未退出的原因是什么?”,并从选项中选择与经济预期相关的因素)对农户土地退出行为的影响进行考量,总结发现农户对土地退出的经济预期并不是其做出决定的主要原因(参见图1)。
图1 经济预期对农户土地权益退出行为的影响
分析发现在嘉兴市的“两分两换”模式中,农户土地权益退出的补偿价格往往以政府主导价格为基准进行浮动。在余新镇,农村的产业结构以种植水稻、油菜等常规农业为主,土地产出率不高,土地权益退出后每年有600元/亩的对应收益,农户愿意将土地权益退出;而姚庄镇由于已经形成了大棚蔬菜、黄桃等高效现代农业,农民平均可获得1万元/亩的收成,相比之下土地权益退出的补偿价格比农业收入低很多,所以一部分农户并不愿意退出。因此经济预期是农户土地权益退出的影响因素之一。土地权益退出过程中,农户有自己的经济预期,如果政府制定的补偿价格不能准确反映土地产出的多寡,则导致农户经济预期无法反映在价格上,所以影响程度十分有限。
2.2 政策内容对农户土地权益退出行为的影响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区位条件的差异,各个试点乡镇采取了不完全一致的政策补偿标准。以退出宅基地置换城镇住房标准建筑面积的认定为例,姚庄镇按规定认定的人口人均40m2标准面积置换,每户超标准面积部分控制在40m2以内;七星镇按政策认定人口每人40m2的基础上,每户再加60m2计算;余新镇则原宅基地多大就换相同面积的安置房。农户往往只看到“不公平”,心存疑惑。各地政府如不及时准确地进行引导,农户则更不愿意将土地权益退出,也降低了对政策的认同度。
政策内容的稳定性也能影响农户的土地权益退出行为,姚庄镇表现最为突出。姚庄镇分批次进行农户集聚工程,先进行宅基地退出的农户可以先期搬入桃源新邨社区。桃源新邨社区的基础设施完善,给农户带来更多便利,邻里关系和谐,居民满意度较高。但是后来桃源新邨社区原行政村的留住农户想要参与或已经报名排队,却因政府支持的房源不够只好等待。这种政策上的不稳定,导致未退出的农户心理上产生落差和不公平感,农户的积极性与政府的压力之间产生了矛盾。
一般认为,农户依靠承包地承载的就业、养老、医疗等保障,社会保障水平越高,承包地承载的实物保障越弱,对承包地的退出影响越大[5]。调查从农户社会保障认知(问卷中的问题形式是“如果城乡社会保障相同是否退出土地”)的维度对未进行承包地退出的农户进行考察。样本中选择“是”的农户占绝大多数(比例为78.0%),这个结果表明,在加强社会保障、拥有更好的社会福利,减轻农户退出承包地的后顾之忧后,农户的退出积极性明显增高。同时也表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或者不健全是农户未将土地退出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2.3 政策执行对农户土地权益退出行为的影响
基层政府是政策执行的主体,其行为直接影响农户对政策的了解程度、满意度及参与度。政策是否能产生预期的效果,政策执行的好坏有着决定性作用。下面就政策执行对农户土地权益退出行为的影响进行分析。
2.3.1 农户对政策的了解程度
政策信息的有效传递有利于政策实施,提高农户退出意愿。表3是有效样本数据关于“农户对政策了解程度与土地权益退出行为”的交叉列联表。对列联表的数据进行分析,自由度df=4,x2=31.25>9.49,达到显著水平(α=0.05),说明农户对“两分两换”政策的了解程度与农户土地权益退出行为之间存在关联。从总体上看,对政策“知道”及“十分了解”的农户退出率较高(68.7%),而“不知道”的农户的退出率较低(9.9%)。这说明被调查农户家庭对政策了解程度越高,其参与“两分两换”的积极性越高,政策实施更加容易。
表3 农户对政策了解程度与土地权益退出行为的交叉列联表
2.3.2 执行过程的公开透明度
调查中了解到,在房屋评估过程中,部分人由于特殊关系而获得了较高的退地补贴,使其他农户形成了很强的不公平感,导致对政策的不满。这是由于政策的实施过程不透明,缺乏有效的监督,使得执行标准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关系户”的存在使部分农户受益过多,引起其他农户的不公平感,“口耳相传”影响到政府形象,也阻碍到政策的进一步实施。
2.3.3 执行方式的强制性
调查中发现农户对“两分两换”的满意度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性。七星镇农户对政策满意度较低,原因在于七星镇是嘉兴市唯一全部行政村都参与“两分两换”政策的镇,附近的余新镇可以选择自建房安置,而七星镇政策不允许,附近的姚庄镇集中化农房集聚而没有强制承包地流转,但七星镇的承包地必须退出。这种采取行政强制手段实现本地区流转面积的做法,挫伤了农户的积极性,限制了土地的自由退出,没有很好地保护农户的土地权益,也是导致一些农户对土地退出热情不高、意愿不强的关键因素。
3 总结和建议
基于对嘉兴市“两分两换”政策实施过程中农户土地权益退出行为的诸影响因素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在政策接受方(农户)方面,农户非农收入占比、户主的受教育程度对农户的土地权益退出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家庭劳动力人口、农户的承包地面积及撂荒土地没有必然影响;在政府主导的情况下,农户经济预期对其退出行为影响力较小。第二,在政策内容方面,政策的差异性、稳定性、公平性对农户的土地权益退出行为有显著影响,农村社会保障薄弱对农户的土地权益退出行为有显著负向影响。第三,在政策执行方面,农户对政策的了解程度对其土地权益退出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政策执行过程不透明、方式的强制性对农户的行为有显著负向影响。
为规范农户土地权益退出行为,促进农村土地市场发育,应该强化以下四个方面的措施。第一,在退出条件方面,提高农户对土地权益退出的认识和对退地政策的了解程度,搞好示范带动,典型引路,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提高农户非农职业技能,发展区域的第二、第三产业增加非农就业机会,提升农户非农收入水平。第二,在退出动力方面,做好信息发布,规范土地退出流程,保证政策的公平性、公开性和稳定性。第三,在退出激励方面,鼓励通过完善农村土地交易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对农村劳动力、土地、资金、技术等资源的配置作用,建立多样化的市场交易退出方式和补偿方式。第四,在退出风险防范方面,增强农村就业和养老保障,建立风险管理机制,解决突发困难,降低农户退出土地的顾虑。
[1] 李政.城乡统筹、土地政策与农民土地权益——来自成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实证分析[C]//第二届中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论坛暨纪念建国六十周年高层经济论坛论文集.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
[2] 李实.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与收入增长和分配[J].中国社会科学,1999(2):16-33.
[3] JANSEN J,VAN DEN BONRE B H P,RENES R J,el. Explaining mastitis incidence in Dutch dairy farming:The influence of farmers’attitudes and behavior[J].Preventive Veterinary Medicine, 2009(3):210-223.
[4] 史清华.农户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5] 张学敏.离农农民承包地退出机制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
Empirical Analysis on Effect Factors with regard to Exiting Behavior of Land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Farmers—Based on “"Two-for-Two" Model Conducted by JiaxingCity
LUAN Yujie, LIU Guohan, ZHAN Caikun, LIU Xiaoxia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China)
Through the field research in the pilot locations where exiting behavior of land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farmers is carried out under the guiding role ofJiaxing’s local government, this paper has analyzed the effect factors from these aspects such as the recipients of the policy (the farmers), policy content, and policy implementation. It is found that exiting behavior of land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farmers is in f uenced by the following aspects: non-agricultural income share and educational background of householders has signi f cant positive impact; while in the government-led cases, the farmers’ economic outlook has low ef fect. Moreover, the stability and equity of policies have signif cant inf uence, but the weak rural social security shows negative impacts. In response to this, this paper of fers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required for improving the exiting behavior from exit criteria, exit motivation, incentive measures for homestead exit, and risk prevention.
exit of land rights and interests; the behavior of peasant households; effect factors; "Two-for-Two" model; Jiaxing
F301.2;F062.1
C
1672-6995(2015)08-0052-06
2015-03-26;
2015-04-22
2014年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2014R406057);浙江理工大学2014年度校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2014sj01008)
栾玉洁(1992-),女,河北省井陉县人,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农村土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