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招才引智作为“一把手工程”
——金华市人才工作掠影

2015-05-23

浙江共产党员 2015年2期
关键词:招才金华市金华

◎本刊记者 陈 戈

把招才引智作为“一把手工程”
——金华市人才工作掠影

◎本刊记者 陈 戈

1月21日,金华市市本级首家专业服务高层次人才落地项目的虚拟银行——“金华人才银行”正式授牌,金华银行西苑支行成为了“人才银行”的试点单位。人才银行正式授牌运营后,将充分发挥好业务优势,不断推出服务“千人计划”、“双龙计划”等高层次人才项目的优质产品,为在金华创业创新的高层次人才提供精细化、优质化、多元化的融资服务。

金华市历来文风鼎盛、人才辈出,素有“小邹鲁”的美誉。该市始终坚持“人才强市”战略,把人才资源作为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把招才引智作为“一把手工程”。

“人才是金华赶超崛起最可靠、最有优势、最有潜力的战略资源”,金华市委书记徐加爱说。

近年来,金华市人才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首创设立招才局、实施“百博入企计划”、双龙计划……如今的金华市,人才齐聚,百舸争流,“浙中人才谷”正呼之欲出。

2015年1月21日,金华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温暖(左二),为金华人才银行开业揭牌。

据统计,在金华,人才总量已达到91万余人,“两院”院士、“千人计划”专家53名,硕士、副高职称以上高层次人才有2.4万余名。

全国首立招才局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这是电影《天下无贼》的经典台词。金华显然记住了这句金科玉律,在全国首设“招才局”,统揽全市招才引智工作。原先,有关人才的工作散落在组织部、教育局、科技局、人社局等部门,彼此工作虽有交叉,但难以形成合力。统一划归到招才局办公后,整合了行政资源,降低了行政成本,把五指捏成了拳头。

对于职能聚合带来的效应,2010年从美国硅谷来金华创业的赵岳星颇有感触。之前虽然各个部门对高层次人才都很重视,但真要办点事情,跑到这又跑到那,还真不容易。招才局成立后,工作人员上门服务,为其提供了量身定制的服务套餐:帮助购置人才房、联系银行争取到了200万元金融支持,浙江师范大学还聘其为特聘教授。

“我在外地也有过创业经历,如果不是有招才局,很难想象为这些事情得跑多少地方。”赵岳星说。

同时,在招才局中流行着这么一句话:“虚拟机构,实体运作”,这又是怎么回事?原来,招才局不单设组织机构,不增加行政编制,只从相关职能部门抽调精干力量集中办公,开辟了人才服务体制的新路径。

“招才局发挥了牵头抓总作用,整合科技、招商和人社等多个部门的力量,为人才在金创业创新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与保障,激发了人才的创造活力”,金东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招才局局长徐琰评价道。

招百名博士入企

“民营企业想要吸引高端人才真是难啊!”浙江派尼尔机电有限公司的党支部书记宋雄伟发出了这么一句感叹。“民营企业平台小、招才成本高、企业无法帮助人才解决小孩上学、家属工作等问题”,宋雄伟概括了这么几个原因。

“现在好了,有了政府的支持,民营企业招才负担更轻了,方式也灵活了,真正可以把人才留住。”宋雄伟口中的“政府支持”指的正是金华市在2014年启动实施的“百名博士入企计划”。同年4月30日,浙江派尼尔机电有限公司就与浙江师范大学董颖博士签订了合作协议。

据悉,“百名博士入企计划”是2014年1月3日由金华招才局制定实施的计划,针对企业遇到技术瓶颈、生产效率低下、产品成本高、研发设备和人员短缺等现状,计划用5年时间引进100名以上的高校博士、教授到金华的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

同样在那天签约的还有楼俊。现在,在往返于杭州与金华之间的高铁上,我们总能看到他的身影,标志性的光头让人印象深刻。作为土生土长的金华人,对楼俊而言,这么多年来,过去的2014年是他离家乡距离最近的一年。

作为中国科技大学的博士,毕业以后,楼俊一直都在中国计量学院光学与电子科技学院工作。直到“百名博士入企计划”引导高校教授、博士把实验室建到企业一线,楼俊也与浙江名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成为了首批选聘的50名高校博士之一,被带回了这片生他养他的热土。

楼俊坦言,之前他也曾试着与企业接触合作过,但由于种种原因都没能成功。这次金华的“百名博士入企计划”,通过金华市委组织部的牵线搭桥,直接通过省教育厅把需求发到高校,减小了其中的阻力,实现了企业与博士的双向选择对接,把原本的个人行为上升到了政府行为。

中国计量学院副教授、博士楼俊(左三),入驻浙江名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结合产、学、研,提升了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本刊记者 黄国中摄

“这样沟通起来很方便,双方也很信任,合作更深入了”,谈起“百名博士入企计划”带来的好处,简单的话语中透露出的是楼俊的喜悦。

与浙江华丰电动工具有限公司签约的浙江理工大学博士贾江鸣,谈起“百博入企”带来的校企合作同样是赞不绝口。通过入企,一方面,贾江鸣利用每周六的两个小时,在企业中设置小课堂,把理论知识带入企业,带着企业研究人员到学校体验最先进的设备;另一方面,把学生带入企业,让企业成为了学生的第二个导师。合作中,企业与高校各取所需,联系更为紧密。截至目前,全市已有30多家企业申请加入新一轮的校企合作,形成了一个由个人和团队合作到团队与团队合作的良性循环。

当然光“引”还不够,还得“考”。金华市又出台了《“百名博士入企计划”绩效考核激励试行办法》,对年终考核优秀的博士,市、县两级财政给予每人10万元奖励,合格的给予5万元奖励,在首批50位博士中有38人获得了奖励,博士的干事激情被进一步激发了出来。

据统计,首批入企博士累计与企业签订合作项目68项,投入科研经费2.09亿元;为企业开办各类讲座48次,培训525人次,发表学术文章9篇,申报各类专利52项;同时共享高校设备249件次,促成项目合作23项,涉及项目经费1.36亿元。

在浙江华丰电动工具有限公司,来自浙江理工大学的贾江鸣博士,被聘为总经理助理,企业还专门为他设立了工作室。/本刊记者 黄国中摄

引“双龙”落地生根

闪铸科技的总工程师裴文剑与楼俊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同样的名校高学历、同样的年轻无极限、同样是金华本地人,然而,与楼俊只身而来不同,裴文剑带来的是一个团队,是一个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中产值超过6000万元的3D打印设备项目。

由于企业的不断发展,在过去的4年时间里,裴文剑和他的团队已经“搬家”了4次。当被问及为何会选择来金华,裴文剑坦言,当时有朋友推荐说“这边比较支持”,于是就带着项目过来了。

从2014年申报“双龙计划”,到整个项目落地产税,整个过程不到一年时间。“效率真高”,裴文剑不禁赞叹金华的引才速度。

虽说快,但“双龙计划”的申报评审程序可一点也不含糊。从网上申报、县(市、区)招才局初审、市招才局复审、技术评审、面试答辩、实地考察、审定公示,到最后发文公布,足足8道门槛,可以说是非常严格,能从中脱颖而出的也必定是像闪铸科技一样的精英项目。

2012年岁末,金华揭开了“双龙计划”的盖头:用5年时间,每年至少投入1亿元资金,招揽一批海内外英才,团队最高可获2000万元的资助,另外在税收优惠、人才住房和其他配套服务方面,也可享受多项优厚待遇。

“由于被评为A类项目,我们能拿到500万元的政府资助,现在我的企业每年都可以免费参加招聘会去招揽人才,对于我们而言,人才一样也是最重要的,我们还能申请到免费居住的人才用房哩!”谈起落地金华后的种种人才优惠,闪铸科技总经理陈铮铮笑得合不拢嘴。

人才服务中心工作

2014年11月,65岁的金东区源东乡丁阳岭村村民吴春仙在门口池塘里浣洗衣服时惊讶地发现,池塘中央新添了两台机器,并都在咕咚咕咚地冒着气泡,靠近岸边的水面上漂浮着一些特别的水藻。原来,去年10月初,丁阳岭村与金华中微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合作,投入8万元资金,引进了微生物强化生态修复技术,专门针对池塘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

“现在可好了,洗衣服、洗菜都很方便,还不用担心化学污染。”吴春仙兴奋地告诉记者。如今,站在1.5米深的丁阳岭村池塘边,已能清楚地看到塘底的石头,原本的黑臭池塘水质指标从五类水提升到了二类水。

金华中微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正是2014年金华市第二批“双龙计划”中的落地项目之一。该公司的技术副总王新是一位省农科院研究环境微生物的博士,一直希望从研发走向应用的他成为了金华市“五水共治”专家服务团中的一员。

“五水共治”一直是浙江的中心工作,而“科学治水”是实施“五水共治”战略的重要举措,技术和人才对治水成效起着“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为深入推进“五水共治”工作,金华市分两批选聘王浩院士等71名专家,组织开展“专家论坛”、“难题结对”、“技术培训”等科学治水万里行系列活动,为科学治水、专业治水提供了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让人才直接服务中心工作。

中微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方银辉告诉记者,之前他一直在桐乡做项目,为了让他回乡创业,金华市委组织部的领导直接过来考察了他的项目,并希望身为金华人的他能回来发展。如今的金华中微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已有教授和研究员2名,博士3名,硕士多名,为金华的五水共治发挥着积极作用。

创一流人才环境

通过“四破”,金华将原有老旧工业厂房进行改造,变为了一栋栋“潮味”十足的现代建筑,而这里,就是北京大学(金华)信息科技园。

谈及为何北大会选择金华建立科技园,科技园常务副总经理王力楠告诉记者,这是金华市领导拜访北大主动提出要做的一个项目,之后北大也对金华进行了考察,发现金华有很好的产业基础,同时金华网络经济的发展十分迅猛,这与北大雄厚的信息技术科研实力相契合。于是,双方一拍即合,达成了共识。

依托北大这个平台,科技园能吸引更多“高大上”的企业入驻,地方政府提供硬件服务,北大的专业团队提供各类软性服务,譬如培训服务、代办服务……2014年开园以来,已有包括猪八戒网、土人景观等13家企业入驻,预计2015年注册企业将不少于200家。

在金华,这类平台真不少,义乌“千人计划”产业园、浦江科创园、武义科技城……都在政府前期的大力扶持下不断壮大,从中孵化成功的项目不在少数。

“硬件”提档了,还不能忘了升级“软件”。永康市就创新组建了人才绿卡服务联盟,为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提供全方位“绿色通道”服务。

凭这张电子人才绿卡,可在永康享受医疗保健、子女入学入托、户籍及居留服务、购车、文化等生活上的绿色通道服务,以及15家商家的优惠服务。

“比如他们的子女要在永康上学,只需打开电子人才绿卡,让教育部门人员核对一下身份信息,就可以办理入学、转学等相关手续了。”永康市人才市场办主任王新法说。

谈起“人才绿卡”,浙江省“千人计划”入选者吕晓珍不禁啧啧称赞。

毅然辞去了国外的工作,回家乡永康创立浙江迈尔恩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吕晓珍夫妇在创业初期被一系列的审批手续搞得十分头疼。这时,永康市委组织部人才办向他们颁发了“人才绿卡”,开设了审批的绿色通道,并且有专门人员为他们出面协调一家家单位,从市场监督管理注册新公司,到税务部门相关手续,再到总部中心的办公地点租赁,凭这小小的一张“绿卡”,吕晓珍夫妇享受到了专门快速的办事服务。

“公司现在已经全部注册完毕,马上要开始运营走向正轨啦!”吕晓珍显得很是兴奋。

在已经到来的2015年,金华市将其定为“人才工作转型升级年”,各级组织部门继续围绕争创一流目标,全力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努力当好“店小二”,让人才真正有用武之地,无后顾之忧。

毕业于清华大学的硕士斐文剑,是金华市第一批“双龙计划”人才,2014年8月,他和同学一起成立了“浙江闪铸三维科技有限公司”,目前产值已经达到了6000万。/本刊记者 黄国中摄

●部长点评

打造“浙中人才谷”助推转型升级

金华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温 暖

加快转型升级,核心在科技,关键在人才。近年来,金华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大力实施人才强市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工作水平快速提升,首次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市”称号。但与省内传统人才大市相比,我们还有诸多短板,比如人才项目引进落地难、高层次创业人才规模偏小、高端创业平台缺少等问题。

为此,金华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招才引智作为“一把手工程”强力推进,持续打出“年年有主题、节节有突破”系列“组合拳”,为转型升级强化人才支撑保障。

一是重金引才。启动实施“双龙计划”,每年安排亿元资金专项引才,累计引进两批共68个领军人才项目。“千人计划”专家申报入选53人,入选总量全省地市排名前移2位。

二是创新机制。以“虚拟机构、实体运作”模式,创新设立招才局,将部门职能和政策整合提升,有效凝聚各方力量。

三是打造品牌。主动“走出去”开展赴外招才引智活动30余场,积极“请进来”举办“清华海外学子金华行”等活动40余次,打响了“情系八婺、崛起浙中”引才品牌。

四是服务中心。启动实施“百名博士入企计划”,首批50名博士与企业达成合作项目68项,申报专利52项;组建“治水专家服务团”,71名专家结对63个治水技术难题,节约资金1000多万元。

五是提升平台。中科院金华科技园整合扩容,北大金华信息科技园开园,金华国际科技城规划建设加快,义乌“千人计划”产业园引进39个高端人才项目,高端平台人才吸纳能力、集聚度得到较好体现。

今后,我们将继续牢牢抓住平台和服务两个关键,以“人才工作转型升级年”为主题,精心谋划,精准发力,全力打造“浙中人才谷”,为“两富”、“两美”金华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招才金华市金华
张金华
树立大局意识优化招才引智环境
岁朝清供
金华市美术教师作品选登
第二届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 发展大会动员会在郑州召开
各地多管齐下立体用才全力招才
陈金华
把报道做“正”,把新闻做“亮”,把传播做“热”——金报集团金华市2018两会报道回望
蜘蛛王要“吃”蓝脸兔
金华市美术教师新作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