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经营企业的理念来经营村
——海宁市周王庙镇博儒桥村党总支书记吴清江自述

2015-05-23余建红

浙江共产党员 2015年11期
关键词:强村海宁市海宁

◎本刊记者 余建红

用经营企业的理念来经营村
——海宁市周王庙镇博儒桥村党总支书记吴清江自述

◎本刊记者 余建红

“陆联陆联苦似黄莲,博儒博儒身在熔炉。”说的就是我们海宁曾经的经济薄弱村陆联村、博儒村。

那么,这两个“穷村”合并后是什么光景?呵呵,还是“有点”变化的,这两个穷村合并而成的博儒桥村,已成为海宁市有名的经济强村。

博儒桥村现有集体资产3677万元,2014年,村集体经济年收入213万元,其中经常性收入161万元。今年6月,全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在浙江举办,博儒桥村光荣被选为现场考察学习点之一。座谈会后,最近几个月,我们村更是吸引着全国各地的人前来考察学习。

村庄修路与宏观经济

1998年12月,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我当选为博儒村村委会主任。2004年,博儒村与陆联村合并成博儒桥村,我在换届选举中当选为村委会主任。2006年2月,我以满票当选为博儒桥村党总支书记。

博儒村和陆联村都是“市级重点扶持村”,说白了就是“穷村”,2004年两村合并后“穷”上加“穷”。市里总共才十几个“穷村”,我们就占了俩。

咱海宁没有皮革,还不是愣生生地建起了“中国皮革城”?咱村是穷,为什么就不能成为经济强村?

我部队退伍回来,就做皮革皮草生意,“中国皮革城”我也是参与者见证者。把咱博儒桥村建成经济强村,我要成为设计者主导者。我当上书记后,对自己暗暗下了决心。

首先我想到的是要用一些经营企业的先进理念来“经营”我们村。上头给你10万元钱,你拿到钱后再去老老实实干10万元的活,这么干当然是对的,但发展就慢了,不符合我这个潮乡人的性格。

成功三分靠命运,那七分肯定是靠打拼。勇于尝试,开拓进取,事业才能稳步前进和发展。

2006年,我刚当上村党总支书记,就迎来了一个机会。当时,海宁市交通局有“康庄大道”和“通组达户道路硬化”项目,从2006年起分三年实施。我们村是海宁市十几个“市级重点扶持村”之一,穷村嘛,补助比例高点。预算下来我们村两个项目总共能补助到426万,但钱要分三年下拨。

当时绝大多数村都是这样考虑的,钱既然三年分批到位,工程就分三年实施。我和村两委班子商量后,我们村不一样。

当年的旧砖瓦厂成为工业园区,吴清江(中)时时来转转看看。

我跟包工头说,交通局的项目,工程款有保障吧?

包工头点点头。

“那你工程一年就把我完成掉。”

“工程款呢”。

“刚才不是说有保障嘛,你先垫,钱分三年给你。”

包工头想想,反正修路款有保障呢,明年还不定我做呢,这活可以接。

结果我们村一年就完成了三年的任务,避免了谁家门前先修,谁家门前后修的繁琐解释工作。更重要的是,我这做生意的头脑判断准了一个经济趋势。

2006年至2008年,全球经济过热,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2006年修水泥路的价格是39.20元/平方米,2007年是55元/平方米,2008年是70元/平方米。

结果我不说你都知道了,我们村提前两年走上了新水泥路,村民对我们村干部很满意。很多村修路后来村里贴的钱可就多啰。

所以说,当村书记不容易,既要做细致的群众工作,有时还要了解点全球经济趋势。我做服装生意时,经常国外跑,每年有2个月在国外,自从当了村书记后,家族里的生意就基本上放手了,但具体趋势分析还主要是我,什么时候采购原材料,什么时候多出货,决策还主要是我,这些年来基本上节奏踩得还算准的。这不,我这做生意的脑袋在村里也用上了。

我有一个观点,当村书记的,如果村里的钱躺在账上沉睡,这不是一名好书记。有了钱,除了花在民生工程上,就要想法设法让钱生出更多的钱。

这跟做企业是一个道理。

“捡”一百万与“生”三百万

用经营企业的理念来经营村,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比如,对我们村发展至关重要的盘活土地要素的事情。

2006年2月,原海宁市博儒砖瓦厂因政策性关停,留下84亩土地。针对这些存量资产,镇政府提出了两个方案,一是按照建设用地复耕要求,对原砖瓦厂进行土地复耕,政府按照复耕标准进行补偿,预计共可收入100万元左右;二是村自己盘活资产。

面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我带领村两委班子多次展开讨论,决定通过招商引资等方法来盘活这些存量资产。说起盘活,谈何容易,怎样盘活,用什么方式盘活,能否盘活,这些都是问题。

我东奔西跑,到处取经,穿梭于各企业之间招商引资,最后决定通过三种方式来盘活存量土地:一是土地出让,二是建标准厂房出租,三是土地出租。

不盘活能“掉下”100万元,要盘活土地还有一个难题,老百姓的土地征用补偿费要先行支付。当时村里穷,银行不肯给村里贷款。我就从自己家里拿出30万元,借给村里,当时我家的企业比现在规模小,做生意的流动资金一般都紧缺,但当了这个村书记,就得作出奉献。吃这点亏不算啥,我当村干部就是打算吃亏的,我若安心做生意,肯定赚的钱更多。

有点说远了,咱再说回来。

2007年,经过市国土资源局两次公开挂牌,分别以15.5万元和17万元每亩的价格成功出让土地60亩,共获得土地出让金净收益返还额350万元,从此,吹响了博儒桥村步入经济强村的号角。

2007年9月,在存量资产5亩土地指标上,村里投资250万元,建成3300多平方米的标准厂房,每年为村级集体经济创收23万元。投资20万元改造旧厂房,每年创收村级集体经济15万元。2009年,村投资60万元,新建700平方米博儒桥新菜场,年增收6万元;成功出租工业园区内20亩土地,引进企业,年增收11.6万元。

企业的不断引进,厂房的不断建造,逐步改变了博儒桥村纯农业的传统旧格局,村民家门口赚钱也更方便了,博儒桥村的面貌焕然一新,一个以工促农、工农结合的全新局面展现在全村人面前。

村里有了钱后,全村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投资140万元的政治文化活动中心和投资80万元的党建文化主题公园和休闲绿地相继建成、村主干道、村工业园区、博儒桥街实现了路灯亮化,博儒桥街也形成了集餐饮、休闲、服务于一体的小集镇。一系列的软硬件设施相继建成,博儒桥村逐渐改变了在农民心中的落后村形象,村民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2014年底,人均纯收入达27130元。

孙中山先生曾为海宁人题写“猛进如潮”的赠言,把咱海宁人说到位了,后来成为“海宁精神”。我想,作为潮乡人,做事就是要有“猛进如潮”的劲头。今后我还要千方百计为咱博儒桥村找出路,敢说、敢做、敢担当,带领博儒桥人走进更加富裕的明天。

猜你喜欢

强村海宁市海宁
刘海宁作品(一)
平凡的人 伟大的事
积极探索新时代“强村”新路
——浙江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与改革调研报告
浙江海宁市(古盐官县)的盐业史料及相关遗存
海宁市老年人劳动参与、社会支持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强村领航工程”助力乡村振兴
天下奇观海宁潮
富民强村的老区村好书记——厦门市翔安区大宅社区党委书记陈锦芳
“同题赛场”走进浙江省海宁市
强村富民的引路人——记安康市汉滨区关庙镇唐淌村党支部书记张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