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学中文的进程学好英文
2015-05-22
编者注:
成寒,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英语教学硕士,现为自由撰稿人。她酷爱阅读与旅行,沉静却好动。对于文学、建筑、艺术和旅行极其着迷,且自得其乐。无论著作或译作,都环绕着知识渴求与文化探索的逸趣。
成寒是一名作家,也是一名翻译,出版过许多英语有声书,以及走访文学名家居处的旅游散文书,也曾经撰写过畅销的英文学习丛书《躺着学英文》。她说:“学英语,如果像我这样,让英文成为好玩的嗜好,日常的消遣,英文就会一天比一天更好,哪来痛苦可言?”这句话恰中当今国内外语教学时弊。的确,我们现在的英语学习太沉重,太痛苦了,大大影响了学习效果。试想中小学生中,有几个能像成寒那样从学习英语中得到乐趣?他们大多是被家长逼着,考试压着,苦着脸,死记硬背。大学生情况也差不多,只是程度不同罢了。因为大学四、六级和专业四、八级考试,像永远悬在头上的利剑,生怕有一天要落下来,所以操起题海战术,苦苦抵挡着,内中只有焦虑和苦涩,没有愉悦可言。学英语变成了一种苦役,那是断难学好的。在这一点上,我们何不学一学成寒?
成寒的方法是先从“听”和“读”开始,然后转到“说”和“写”。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做起来比较容易;二是比较生动有趣,容易坚持下来;三是先接受后表达是学习语言的正常顺序。当然,除此之外也有别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先“听、说”后“读、写”。而对于英语有相当水平的人来说,则不妨加强“读”和“写”,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英语表达能力。
刚开始学单词的时候,成寒觉得很痛苦。“因为我们在乡下,从来没听过别人说英文,对我而言,英文是没有声音的图画。”
在她高二的时候,事情出现了转机。“当时有人送了我一套美国小孩听的英文有声读物,不是很难,是经典名著改编的简易版本。我一开始没看书,只是听,没想到第一次竟然听得懂几个单词,听过几次慢慢地就可以了解整个故事的大意,当时我真的获得了很大的成就感。”
接下来的日子里,成寒听了近两百本有声读物。她总是听一听,大概了解后才看书,她说:“有些单词原本不认识,可是从不同的读物中听熟了,也从上下文猜出那个单词的意思,后来看到书的时候,一眼就认出来了!这就像终于见到庐山真面目或是遇到老朋友的感觉。”靠着大量的听跟读,十个月后,成寒参加托福考试,竟然得到613分的好成绩。
后来,成寒到美国念大学。“很多同学虽然托福考得不错,但沟通上还是有障碍,所以会觉得自己很格格不入,难以跟老外互动。”成寒说自己因为比较听得懂别人在说什么,跟人家对话的时候表情也是正确的,所以外国朋友就很乐意和她聊天。
成寒也提及,现在坊间有许多英文学习书籍会整理一些不同情境的常用口语,教大家如何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不过事实是,许多人背了那些句子很开心,在国外迷路的时候就马上开口向外国人问路。没想到,外国人一开始回答,他们就傻了,因为完全听不懂,接下来放在脑子里的对白通通都用不上了。”她也解释,背口语不是不好,但是“听懂”也是沟通的要件之一。
除了听得懂,能沟通之外,成寒也认为可以从听力训练培养出对英文的理解能力。
然而,理解了文章的意思之后呢?她说,“最重要的还是要能够学习到作者的思想与背后的文化意涵。”
成寒举了一个朋友的例子。她的朋友让孩子从小就待在全美语教学的国际学校,一路读上来。有一天那个孩子告诉妈妈,看不懂《傲慢与偏见》在说什么。奇怪的是,孩子出问题的并不是语言或阅读能力,而是整本都看得懂,却读不出感觉。
成寒说,她认为孩子不是因为年纪小而不能了解《傲慢与偏见》,问题应该是出在孩子明明在台湾生长,却一句中文也不会说,无法用自己的语言贴近周围的世界,导致孩子对许多身边的事情不敏感,对人、事、物的感受力都被阻隔。在刻意营造的外语环境中,有太多情感是孩子未必能接触得到的。
美国孩童发展资讯网载出关于孩子口语表达的进程,它指出,孩子的语言能力,是从小时候模仿周围大人的语言(听)与举止(看)开始的。而成寒也认为,学习英文应该像从小学习中文的阶段开始,“先能够听,听多了就会跟着说,然后培养阅读能力,在阅读的过程中会看到许多听过的单词,学起来就会很快,最后自然就能写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