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应重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信仰教育

2015-05-22林贤明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信仰马克思主义科学

□林贤明

[1.福建农林大学 福州 350002; 2.福建师范大学 福州 350007]

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重要内容,属于科学无神论的范畴,是科学无神论的最高形式。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具有三个最鲜明的特点:唯物史观的理论、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和贯彻始终的科学精神[1]。当前,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新形势,面对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需求,面对各种宗教、迷信、伪科学等的新发展,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对我国进行的“西化”、“分化”的新意图,加强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宣传和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才能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才能切实提高各族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共同的思想基础[2]。

新形势下,高校如何加强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信仰教育,是一个难题。笔者文章中的想法,主要基于长期的大学生信仰调研活动。

笔者以“大学生宗教观”为调查内容,设计《大学生宗教观调查》问卷,调研时间为2013年4月到2013年7月,整个调研活动由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2级博士生课题组完成。调查涵盖了福州地区五个本科院校,调研形式以调研问卷(匿名答卷)为主,并辅之以个别访谈和座谈会。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921份,其中有效问卷807份,有效回收率为80.7%。

问卷的发放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发放地点主要在餐厅门口、学生宿舍、图书馆、教学楼等,这些场所是大学生经常、大量出现的地点。时间为学生中午或晚上用餐时间、自习时间,所选的时间是大学生出现比较密集的时间,有利于问卷的发放。发放问卷时注重随机性,尽量不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一、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信仰现状

在问卷调研的基础上,笔者还进行了细致观察,采取了个别访谈和集体座谈等多种形式的调研活动,最后把问卷调查结果、访谈信息和座谈内容等相关资料加以综合分析,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第一,绝大部分的大学生对信仰持认可的态度,认为人需要信仰,信仰是人类精神生活的特有形式。

从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绝大部分的大学生对信仰持认可的态度,认为人需要信仰,信仰是人类精神生活的特有形式。大部分学生对“鬼神”是否存在持不确定态度。只有29%的人持否定态度。

表1 您是否相信有神/上帝/真主/或其他任何超自然的存在?

针对这个现象,课题组在进行座谈会和个别访谈的时候,重点进行了采访。调查发现,有鬼神观念的学生,大多受家庭亲朋好友的影响,而有部分大学生因为无法解释民间的某些“神秘”现象,而认为有鬼神的存在。认为有超自然力量存在的学生,大多认为这些超自然力量是诸如特异功能、外星人等力量,有个别学生认为科技的飞速发展,将会产生更多的超自然力量。有宗教信仰的学生,表示其信仰主要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如父辈有宗教信仰以及社会中的宗教活动的影响。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信仰并不都是宗教信仰,选择自身有信仰的学生,不见得就是相信鬼神等的存在。在座谈会中,笔者发现,受到家庭和社会因素影响的学生,普遍认为有鬼神、超自然力量存在。受到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影响的学生,绝大部分不相信鬼神或超自然力量存在,他们有自身的信仰,如马克思主义等。可见,信仰的途径和渠道影响了大学生对信仰的看法和内容。

第二,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态度总体上是好的。

课题组成员都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在长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笔者发现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缺乏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具体表现在:很少有学生系统地看过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著,当被问到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实践性,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和革命性等的认识和理解时,很多学生表示不了解、不清楚,或者是一般理解。在没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前提下,价值取向上自然也就无法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从这一点上,课题组得出结论:树立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首先要让学生系统学习和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只有先认识和理解,然后才能信任,最后才能信仰。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在与个别学生的访谈中,课题组针对“培养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最有效途径”展开座谈,大学生普遍认为最有效途径是学校教育,其次是家庭和社会影响。在这一点上,再一次证明了学校教育对青年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三,大学生对宗教认识不足,对宗教信仰的社会影响认识不清。

在《问卷》中,笔者设计了大学生对宗教的理解、看法和态度的问题。

从表2可以看出,多达41%的学生认为宗教是文化历史的产物,甚至有8.3%的学生认为宗教是高尚的精神生活。在对待周围人信教的问题上,大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包容性,多达72.6%的人对周围人信仰宗教表示中立。

表2 对宗教的认识

《问卷》中“你认为大学生信仰宗教对社会有哪些影响”。结果显示,高达56%的学生不清楚大学生信教对社会的影响,21%的学生认为没有影响,13%的学生认为会扰乱社会风气,10%的学生认为有利于社会稳定(见图1:大学生认为信仰宗教对社会有哪些影响)。这说明,大学生对宗教缺乏认识,对信教所带来的社会影响认识不清。

图1 大学生认为信仰宗教对社会有哪些影响

第四,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成为大学生盲点,处境尴尬。

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忽视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成为学生的盲点。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学生党员中有一定比例的学生有宗教信仰,这也值得我们重视。在《问卷》中,党员占20.1%。在这20.1%的党员中,有22.7%的党员有宗教信仰,这从一个层面说明,学生对“党员是马克思主义无神论者”的认识不足。

在座谈中,笔者就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认识和态度,有针对性地设计了两个题目,即“您是否了解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您觉得高校‘思想政治公共课’需要增设‘科学无神论’的内容吗?”,结果显示,不到三分之一的学生表示了解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其余学生表示不了解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而不到一半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公共课需要增设“科学无神论”的内容。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被边缘化。

从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中,笔者发现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认识现状不容乐观,大学生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认识和理解,无法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尤其是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知之甚少,甚至漠不关心,更谈不上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的信仰。课题组通过调研发现,普及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培养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关键点在于学校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督促和引导大学生切实学习、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信仰上认识并树立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世界观。

二、培养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信仰的突破口

从调查的分析中,笔者总结了树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四个突破口。

第一,有无人生追求与对待信仰的态度有关。对信仰持否定态度的学生,在人生追求上容易陷入迷茫和不确定的状态;反之,有明确的人生追求,对信仰持积极而认可的态度。高校应加强大学生的人生理想教育。

第二,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和理解程度直接影响对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信仰。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和教育。

第三,学校教育是培养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最有效的途径。高校应高度重视学校教育在培养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方面的重要性,探索行之有效的信仰教育方法。

第四,影响因素很重要。不同方面的影响因素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对信仰的看法和内容。受“亲朋好友”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容易产生对神秘事物以及超自然力量的认可;受“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的影响,大学生容易产生对科学理性的无神论世界观的认可。

综合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信仰的现状,笔者认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信仰的主要途径,在培养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信仰上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鉴于调研结论,笔者呼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重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信仰教育。

三、高校树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信仰的对策

(一)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作用,重视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宣传教育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认识和理解,无法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更谈不上对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信仰。所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点和要点之一,是用行之有效的方法督促和引导大学生切实学习、理解和领悟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以及社会理想、历史意义等[3]。

从学校层面而言,应该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真正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培养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信仰的重要作用。除了学校的重视之外,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应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向大学生介绍各种社会思潮,及时澄清学生思想中的信仰误区,抵制大众文化中的低俗思想,维护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通过课堂教育的途径传输给学生,使他们理解、认同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并升华为理想信念,最后化为行动指南和精神动力。只有对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形成系统而深入的认识,才能从认识产生认可,从认可形成信任,由信任升华为信仰。

把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之中,有几点很重要。

第一,打造高素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队伍。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很薄弱,部分教师对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认识模糊,对这方面的知识了解和掌握得不够,缺乏科学无神论宣传教育的意识和力度。所以,我们很需要加强教师关于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知识的专题培训,帮助教师确立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世界观,培养老师有意识、主动地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

第二,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可以采取辩论或讨论等多种形式,以开放的态度、科学的勇气,正确地引导大学生开展理论交锋和思想斗争,帮助大学生在与各种宗教的分析比较和斗争中,分清正确与谬误,划清是非界限,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增强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信仰的自觉性。

第三,重视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相关教材的编写。近几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年年修订,2009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又在2008年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增加了“宗教”的内容。但新增加的关于宗教的内容非常有限,缺少对“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明确而系统的论述。在“无米之炊”的状况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就无法通过课堂这样的重要渠道来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信仰。只有通过课堂系统讲解、传授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精华和时代意义,大学生才有可能系统地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理论精髓,才有可能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无神论蕴含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现阶段的紧迫任务之一,就是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时代特征,编著适合当代国情的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材[4]。

(二)重视潜移默化的作用,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培养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信仰,首先是一种信仰教育。信仰教育不是单纯的授业,而是对大学生知识、思想品德、社会人格的完整塑造。这就要求高校在信仰教育方面,不能仅停留于书本的纯粹说教和强制灌输。信仰教育的首要切入点应当是探寻以何种方式深入到学生的灵魂深处,与学生精神世界实现深层次的交流互动。所以,信仰教育采取隐性教育,潜移默化的作用往往事半功倍,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例如,高校在信仰教育方面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可以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来实现。校园文化是一种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是生活在校园之中的大学生时时处处都可以感受得到的,更能为学生所接受和信仰。所以,利用校园文化建设宣传和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是非常有效的信仰教育的方法[5]。通过校园的人文景观文化、宿舍文化、节日文化、网络文化以及由大学生参与的报刊、讲座、社团、广播、论坛、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知识竞赛等等,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示出来,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对大学生进行信仰教育和价值观引导,使马克思主义无神论贯彻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形成校园风气和氛围,造就大学生形成科学世界观的有利环境,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适当开设与宗教相关的课程,普及大学生宗教知识

在调研中,笔者发现大学生对宗教认识不足,宗教信仰界限模糊,对宗教信仰的社会影响认识不清。

大学生对宗教、迷信、民间传统信仰等界限模糊,混淆不清,在信仰上存在误区。大多数大学生表现出对宗教知识的兴趣,而非对宗教信仰的狂热。例如,有部分大学生自认为有宗教信仰,并从事一定的宗教活动,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其行为只具有宗教信仰的形式而无宗教信仰的本质,与其说是宗教信仰,更多的体现一种乡规民约间传承的民俗文化活动。这就需要高校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普及大学生宗教知识,适当开设一些与宗教相关的课程作为选修课或基础公共课。在座谈中,许多大学生表示,在学校教育中未接受过宗教方面的教育,对宗教的本质和规律不甚了解。因此,高校应主动开设与宗教文化相关的选修课或学术讲座,启发大学生的理性思考,增强大学生对宗教的理性认识,消除宗教的神秘感。同时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科普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了解宇宙起源、人类进化、灾害形成、养生保健等科学道理,真正明白科学与财富、命运、幸福、健康之间的关系,使大学生树立科学的自然观和宇宙观。在科普讲座和科普活动中培养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树立科学理性的信仰。大学生通过课堂的正确途径获得了宗教知识,一定程度上就能杜绝其他非法形式的宗教传播。

(四)利用高校各种组织机构,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

培养和坚定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信仰,应充分发挥学校党委组织部、宣传部、各级党团组织、学生处等组织机构的作用,做好日常思想政治教育。

第一,高校应建立心理咨询机构。培养和坚定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信仰,首先应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意识,建立正确心理疏解机制。各高校可以经常开展心理健康讲座、爱心座谈会、学习促进会等活动,让大学生自觉、积极、主动参与进来,融入集体生活当中,塑造健康心理意识,增强抵御挫折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感受文明健康的文化氛围和精神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品德、陶冶情操,塑造健全健康的人格。

第二,高校应充分利用社团组织。许多大学生在宗教信仰上其实只是为了寻找一种“慰藉”和“关怀”。高校应充分发挥社团组织的力量,鼓励大学生参加各类社团活动,通过社团活动,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获得集体感和归属感。

第三,高校应开展与信仰相关的各种讲座和科普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6]。高校应开展与信仰相关的各种讲座和科普活动,区分鬼神迷信、伪科学、新有神论以及邪教危害等等,对神秘现象进行科学的解释和揭露,解决大学生头脑中的疑惑和谜团,引导大学生用科学观点、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来辨别现象的真伪,分析和解释身边的一些看似神秘的现象,用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武装大学生的头脑。

大学生的信仰状态是大学生实现自我超越的重要因素之一。总之,就高校而言,坚定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信仰,不仅仅要努力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精华进教材、进课堂,更要利用我们的制度、政策,特别是领导和教师的行为来做表率。毫无疑问,学校通过系统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拓展校园文化建设,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效果等途径,可以使大学生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陶冶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真正培养和坚定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信仰,引领大学生健康成长。

[1]杜继文.科学无神论及其社会职责[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3):75-84.

[2]任继愈.坚持不懈地进行科学无神论世界观的宣传和教育[J].福建理论学习,1999(9):8.

[3]靳玉军,陈亮.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方法论思考[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11-113.

[4]卢明辉.高校无神论教育困境及其应对[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7(4):77-79.

[5]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选选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204.

[6]李德顺.“信仰危机”与信仰的升华[J].河北学刊,2002(5):15-17.

猜你喜欢

信仰马克思主义科学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论信仰
铁的信仰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