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民族高校民族文化课程数字化教学平台的建设初探
2015-05-22周力军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计科系贵州都匀558000
卢 玉,周力军(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计科系,贵州都匀558000)
地方民族高校民族文化课程数字化教学平台的建设初探
卢玉,周力军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计科系,贵州都匀558000)
随着地方民族高校民族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在地方民族高校的教学体系中也开设了一些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通识课程和实践教学类课程,本文主要以体现民族文化的教学设计为主,探讨采用数字化技术设计开发民族文化课程数字化教学平台的要点。
数字化;民族文化资料库;教学平台
1 地方民族高校民族文化数字化教学平台建设概况
1.1地方民族高校民族文化研究硕果累累
自2004年我国加入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来,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政策制定、名录体系建设、资金投入、法制建设方面卓有成效。高校作为社会文化科学的中心,对社会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卫生保健等得发展居于领导地位,特别是地方民族高校是为地方培养人才、发展地方民族文化和科学研究的重要机构。地方民族高校的民族文化研究不仅涉及文字、舞蹈、音乐、服饰、建筑等物质文化,而且还涉及少数民族文化中婚丧嫁娶等非物质文化,因此地方少数民族高校已然成为民族文化基础研究领域中不可替代的机构,大多地方民族高校都建有民族文化档案馆,随着现代化科技的不断发展,地方民族高校通过运用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三维虚拟技术、大数据等数字化技术建成了相应不同类别的文化档案、资源数据库和地方民族数字化工程中心等研究资源和机构。
1.2地方民族高校民族文化课程数字化教学平台有待建设
随着地方民族高校民族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在地方民族高校的教学体系中也开设了一些弘扬传承民族文化的通识课程和实践教学类课程,但大多数课程的教学方式仍沿用传统教学方法或采用多媒体辅助设备进行教学,教学方法单一,不具生动性,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渐渐失去学习兴趣。
本文从计算机软件开发的角度,整合现代数字化技术,为地方民族高校提出民族文化数字化教学平台建设的思想。
2 地方民族高校数字化教学平台的建设思想
2.1整合民族文化研究资料,构建民族文化资料数据库
一个应用软件的开发设计离不开该软件处理的数据对象,对数据对象资料收集、分析、转化、存储、直到系统展示的数据结果等等过程都对设计和开发出来的教学系统平台的质量起决定性作用,因此民族文化课程教学平台的开发应先完成对民族文化资源的分类定级,确定不同类别、不同属性的民族文化遗产资源,然后运用数字采集、数字储存、数字保护和数字展示等数字化技术将民族文化资源转换、再现、复原为可共享、可再生数字形态资源。
民族文化资源主要包括:文物古迹、民居建筑、语言文字、民族服饰、民族歌舞、民间文学、宗教文化、传统技艺、民俗节庆等方面的资料,这些资料在软件系统平台的数据对象中可以采用信息文本、视频、音乐、图片、动画、3D建模信息、虚拟现实等方式进行数字采集和存储,并根据民族文化之间的文化空间构建具有代表性质的民族文化资料数据库,该数据库可以是关系型数据库,也可以是面向对象的数据库,取决于是否能完全描述民族文化之间的文化空间。
2.2民族文化数字化教学平台的软件设计需要以教学设计为主体
民族文化数字化教学平台既然是为了弘扬传承民族文化,那么建设出来的教学平台应具有教学特点,最重要的是体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中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地方民族高校一般开设的课程可以分为:
(1)民族文化通识类课程。主要以文字介绍为主,采用文字、图片、视频的方式,介绍相关地方民族文化,如民族特点、分布、文字使用情况、音乐、舞蹈特点等方面阐述,从而拓宽民族文化知识,面向所有专业学生开设,着重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教育。(2)民族文化实践教学类课程。主要以技能学习为主,采用视频、教师示范的方式,学习民族文化中的某种技能和文化,如文字的写法、音乐唱法、舞蹈动作、民族工艺品制作等方面实践操作,面向特定专业学生开设,着重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传承教育。
因此民族文化数字化教学平台须结合通识类和实践教学类课程进行开发设计,满足教学需要。
2.3根据民族文化教学课程类别,采用不同的数字化开发技术。
数字化开发技术包括以下几种:
(1)静态数字化技术。主要用于采集和处理文化资源中的文本和图像信息资源。如图像信息资源数字化,它既可以用于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也可以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展示。通过图像,人们可以了解一场祭祀仪式的举办季节、参加的人员、民族祭祀服饰、祭祀工具、祭祀场景以及祭祀内容和人们的精神状态等等细节。(2)动态数字化技术。一般分为音频和视频两类。如民族文字就可以运用动画的方式进行了保护与展示。动画的文字生动活泼,不仅展现了民族文字的书写方法,更以音频展示的方式充分体现了民族文字的象形特点。(3)三维数字技术。三维对象的数字文件相对数字文本、平面图像和视频而言更加直观,犹如真实存在的实物一般,在特殊软件里可以实现任意角度的观察。(4)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是一种高端入机接口,包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多种感觉通道的模拟和实时交互,实现视、听、触、嗅、味觉上的全面虚拟。简而言之,虚拟现实即让人置身于一个通过技术实现的虚拟的却与真实世界一样的环境中。
3 结束语
地方民族高校建立相应的民族文化课程数字化教学平台有利于弘扬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同时为地方民族文化研究,提供了可再复原的民族文化资料,不仅加强民族文化资料的保存与利用效率,而且还拓宽民族文化资料的应用范围与开发利用程度。
[1]漆亚莉,早启明.民族服饰资源数字化保护与开发探索——以构建“壮族服饰文化数据库”为例[J].学术论坛,2014(10).
[2]杨森,刘少勇.民族文化数字化保护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大观周刊,2012(05).
[3]阮艳萍.主体间性:数字传承人与文化遗产事项[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05).
课题基金项目: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地方民族文化数字化工程中心(黔教合KY字【2013】119)
卢玉(1981—),男,贵州惠水人,讲师,研究方向:云计算关键技术、民族文化数字化技术、网络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