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是一种美
2015-05-21陈世冰
陈世冰
在南京师范大学里,有一座古朴的宅院,是他用来做书籍设计的工作室,叫随园书坊。在这个幽静的宅院里,他设计的作品《蚁呓》《不裁》《设计诗》《蜗牛慢吞吞》等多次获得“中国最美的书”和“世界最美的书”大奖。
给梦一个飞翔的理由
“一本书的气息是有形的,好的书能引诱你去听——纸张翻阅的声音,去看——梦一样的衣裳,去闻——纸张里草浆植物的味道。”朱赢椿指着书案上的一些古书说,“现在的书本设计已经僵化了,几十年不变。而古人许多书的设计对读者却很关照——书里有很多空间,呼吸的空间。不像现在的书,为了成本低、纸张少,排版密密麻麻。我们看过去书的排版,就算中英文对照的书,依然排得这么有艺术感。”
朱赢椿对书的设计理念,源自他的学习经历。朱赢椿在南京师范大学学习的是国画专业。老师评价他的许多写生作品:已深得中国国画的精髓——气韵灵动,简单到极致的深远。而这一切又都和他的童年生活有关。年少时,他喜欢在田间地头疯玩。漫天绿色的麦苗,黄灿灿的油菜花,清清的小河流水,洁白的荷花和睡莲,大自然梦一样的五彩缤纷,让朱赢椿萌生了画画的念头。那时他就想,长大以后要当个画家。
大学毕业后,他背着作品在南京城里寻找当美术老师的工作,所有的中小学都跑遍了,没有人接纳他。后来,他的老师推荐他到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做了一名美编。
整整十年,朱赢椿一直在出版社做教辅书的美术设计。
2004年的一天,朱赢椿像往常一样走进出版社的样书库,那天他突然觉得那一排排各类教辅书毫无生气地包围了自己。“太震撼了,几千本书,全部是我一个人做的。因为那个出版社只有我一个美编。那一瞬间,我发现,我所有的才情都幻化成一本本没有人要看的东西,太可怕了。”
朱赢椿决定改变自己的工作方向,他要慢慢地抽身出来,把精力投入到自己“想做的”书里面。
在南京师范大学的一个角落里,有几座破旧的房子。朱赢椿带着朋友铲除了丛生的杂草,修了一段石子路面,掀掉破旧的房顶变出一口“天井”, 买来白涂料刷新了院墙,一个古色古香的工作室悄然出现了。最初工作室只有他和一个实习生,他吃睡在那里,接的活儿多半还是教辅。
只等邂逅到能读懂它的人
一天,朱赢椿的好朋友申赋渔送来一本书,书名叫《不哭》,因为写的都是智障儿童、残疾儿童的苦难故事,找了5年时间,才有一家出版社勉强同意出版。
因为出版社没有什么利润,朱赢椿要把成本降到最低——用废纸印书。朱赢椿找了内文的纸张给出版社看,人家一看,说这纸太差了,还有霉味。朱赢椿说,这些苦难的孩子生活条件很差,身上都很脏,衣服也没有条件清洗,他们的身上有发霉的味道。如果用好的艺术纸和高档的印刷的话,和人物是没办法契合的。
封面用的是鞋盒子的纸,上面沾满了糨糊。脊背是医院用的纱布,手抓上去非常不舒服。封面的纹理、内页,用的是很脏很旧的纸,有些纸上面还有洞。朱赢椿想,就是想要读者拿着的时候感觉不舒服,看着的时候才能让读者和那些苦难的孩子能平等地对话。因此书本的设计本身不能太美、太享受。
一切都准备好以后,却找不到印刷厂。高档印刷厂一看到纸就否定了,说几百万的机器会被这些纸弄坏掉的。后来朱赢椿找了一个南京要倒闭的印刷厂,厂长说机器已经生锈了,套色不准,没法用啊。朱赢椿说,太好了,我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书印出来后,没有想到在市场上受到了众人的好评,图书一连加印了三次。后来有人问朱赢椿,怎么敢那么大胆地设计?他说:“我设计的书,不盛气凌人,也不指望得到多少关注,只等待某一天,邂逅到能读懂它的人。”
慢慢地,来找朱赢椿设计图书的人多了起来。2006年,作家叶蕾把自己的书《不裁》交给他设计。朱赢椿拿到书后,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反复地阅读,静静地体会书中的文字。因为书名,他做了个颠覆性的设计:把书做成对折的毛边书。淡淡的咖啡色的封面,两根恰到好处的红色腰线,扉页还设计了一把纸质的裁纸刀,读者读书时要不断地把对折的书页裁开。那些“兵荒马乱”的毛边,就像文字的延伸,或是对应着读者千差万别的阅读体验。这本书在2007年被上海市新闻出版局评为“中国最美的书”,紧接着又在德国莱比锡书展上被评为“世界最美的书”,该书也从首印的1000册到二版三版的5万册。“我感觉它有一种特别的气息,太完美往往让人产生难以亲近的距离感,有一点瑕疵反而更有亲和力。”
成功蕴藏着某种天意,或许是一种回应,朱赢椿要设计自己的王国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蚁呓》《私想者》《平如美棠》《虫子旁》《空度》等一系列由他设计的图书,无不散发着独特简洁让人回味无穷的气息。而在2013年出版的《空度》,更是他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空度》是一本艺术摄影集:野渡无人处的小船,无名的小鸟划过天际,湿漉漉的蝴蝶,淡到无色的蜻蜓。为了最大限度地还原画面的真实美感,朱赢椿无数次到印刷厂选纸、讨论制作工艺。他要求使用一种专利印刷技术,用四色调和来还原黑白灰,纸是选用进口的特种纸,整本书采用对裱的方式,全部使用手工装订。“以黑白灰记录了一条芦苇边的小船从早到晚的色调变化,留白充分,令人遐想。动与静的奇妙结合,体现了空灵的禅意。”这是当年“中国最美的书”给予《空度》的获奖理由。
静心做自己喜欢的书
成名之后的朱赢椿,极力让自己的心态保持平和。因为对于设计理念有时读者还要有一个接受过程,他不想听到杂乱的声音影响自己。
“对于有些骂声,我尽量不予回应,每本书的评价都是多元化的,有赞美,也有些骂声,很正常。”
《蚁呓》刚上市的时候,有人说:“做书的人要有良心,一本书三分之二都是空白,全书只有2000字,森林资源如此紧张,这不是犯罪吗?”朱赢椿像真犯了罪一样一声不吭。
对于争议更大的《空度》获奖,朱赢椿回应说,对于许多读者来说,整本书空无一字,它所传达的“空度”理念近乎是一种奢侈。这恰恰是他所要表达的一种状态:每一页的蜘蛛、芦苇都不一样,花瓣漂移不定,水中鱼儿在追逐浪花……这种“空度”状态充满了东方禅意,需要读者摆脱躁动的俗务,回归宁静本真的状态。在电子阅读的潮流下,这样设计是想让书的属性更加明显,让读者回归传统的纸质阅读。
当然,朱赢春也承认,有时自己很极端,极端到让人无法忍受。有本书叫《逝者如渡渡》,朱赢椿用硫酸纸做封,打毛,做旧,当时印刷厂的技术人员告诉他,这样的纸张装订完容易打卷。但朱赢椿坚持自己的设计,等到他到印刷厂一看,印好的书放在地上就像被人家踩过一样,比包装纸还脏,此时他才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作者花了这么多年的时间写的稿子,被自己搞成这样,他不能原谅自己,结果他自己花钱赔偿印刷厂,让厂里重新选纸,直到作者满意为止。这件事让朱赢椿一直耿耿于怀,创意的点子太多了,会导致聪明反被聪明误。
适可而止,过犹不及。
现在朱赢椿很注意收集读者的反馈意见,自身的锐气少了许多。比如,“字少,版面很雅致,可这还让不让人读了?你们设计师完整读过自己设计的书吗?”“封面的纸用得太硬了,刚看新书手就被划伤了,不过书的内容还好,没有舍得扔。”
“人面对赞美和抱怨的时候心态要平和,读者是消费者,他们有权做出自己的评判。”朱赢椿平静地说,“对我来说,我更注重的是书的内容。文字内容非常出色,装帧设计不是那么重要。如果设计师急于表现自己的理念,反而会伤害了书本本身出色的内容。”
是的,书归根到底是用来读的。形式和内容能做到完美的统一当然更好,但时下出版界的现状还是让朱赢椿揪心,所有的书籍设计做得越来越豪华,理念还停留在对眼球的冲击的初级阶段,有时和书的内容完全没有关联。设计者们太急功近利了,缺少必要的沉淀。
生活是有温度的,书是人类最亲近的朋友。装帧设计的本质还是要回归书的内容,设计语言也应体现书本内容特色。作为一个优秀的设计者,朱赢椿一直要求自己,要有悲悯情怀,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永远不能丢弃人性中质朴本真的东西。
让一切“形式”慢下来
朱赢椿喜欢独处,每天要留很多时间用在喝茶、弹琴、发呆、散步上。他还在室内养了一只蜗牛,蜗牛在窗台上爬来爬去,有时还会躲起来。朱赢椿就用新鲜的菜叶子把它引出来,陪蜗牛一起玩。有时在雨后,他还带着蜗牛去散步,很慢很慢,很美很美。他这样形容目前他的工作状态:“较之同行们浩浩荡荡的前行队伍,我显然是脱队了,我现在的书坊一年只接十本书的设计。”
随园书坊的门口竖着一块交通标牌,上面写着一个笨笨的“慢”字,似乎故意要把快节奏的红尘挡在门外。“不要催,两个月后等我消息。”朱赢椿放下电话,一只蚂蚁爬上他的茶杯,他静静地等着蚂蚁离开。
其实,“慢”并不是他本来的状态。从上大学开始,他每天画八个小时的画,每天晚上兼职教几个小朋友画画。工作后,教辅书,商业画册,想做的,不想做的,每天都忙到睡在办公室不回家。获了一些国内外大奖后,更是自我膨胀得厉害,每天工作排山倒海地找上门来。当设计被催促变得疯狂时,便会粗制滥造。这时候,他身体的疲惫和精神的焦虑也到达了顶峰。他开始反思:“人生苦短,到底是赚钱重要,还是让自己的内心追求圆满重要?”他决定让自己慢下来。
从2010年起,朱赢椿每天在院子里溜达一圈,看虫子,拍照片,写笔记。四年时间下来,照片和笔记成了厚厚的一沓。2014年9月,《虫子旁》出版。在虫子旁,朱赢椿不仅看见了趣味的日常生活,还看见了战争、生死,当然也有相安无事的相处,彼此依循各自的生命的轨迹。书的封面也独具匠心:洁白的背景,封面人工地折了三道褶皱,褶子下隐藏着一只只小虫子,边沿露出细长的胡须。标题下配文,“这是个被我们忽略的世界”。看似简单的封面设计,前后修改了19次,图纸样张打了近千张。
《肥肉》一书,他也做了6年。总共108位作者,朱赢椿没有刻意请谁。在生活中,谁听说了有这样一本书,有兴趣,就加入进来。他不知道今天会遇见谁,明天会碰到谁。“慢慢来,反正不赶出版计划。”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深信“水到渠成”这个词。内容定下来后,封面设计方案也做了十几个。到发行那天,先锋书店排起了长长的购买队伍。曾因《平如美裳》和他有过合作的出版人阴牧云说:“用6年时间,朱赢椿用慢火炖出了一锅好肉。”
让一切都慢下来,给朱赢椿赢得了更具备灵感的创作空间。“但是,慢,绝不是拖延,而是目标明确,有选择,学会拒绝。任何设计创意,都需要时间成本,需要时间去支撑。”
慢下来,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生活智慧。
朱赢椿无意中反而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没有了焦虑,没有了压力,他开始有足够的时间让作品拥有最美的气息。“一本书就像一个人,从相见到相知,你会慢慢被它的气息所感染,所以,一本气息很对、很好的书一定会让我们无比享受阅读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