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以它沉默和固执的方式停驻
2015-05-21解海龙
1980年初,我开始自学摄影。经过近十年的努力,摄影技术明显提高,也曾在国内外各类摄影比赛、影展中人选、获奖。但题材杂乱,更没有个人风格,并且有时为了迎合参赛主题,拍一些“应景”的照片。在这时,我发现这一大堆的奖状奖杯其实已经与我一贯主张的摄影理念渐渐疏远了,我应该做回自己,拍摄属于解海龙自己的照片。
此后,我开始在拍摄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寻找自己的主题。天安门,北京胡同,街头抓拍等专题,都试了一圈儿,始终没有找到可以打动自己,并且足以让自己不断深入下去的主题。直到1990年,我再次去农村进行艺术创作时,发现许多贫困地区的农家孩子因生活困难,不能入学受教育,他们渴望读书的心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于是,我决心用照相机把他们记录下来,告诉富裕地区的人们:“只要你能伸出双手帮帮他们,这些孩子就不会成为文盲。”
采访回来后,当时我到处翻阅资料。了解中国的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得知中国目前仍有2亿文盲,世界上每四个文盲当中就有一个是中国人,这对我冲击很大。我认为影像的力量来自于摄影的目的,把镜头对准谁,也直接决定着影像价值的最终方向,纪实摄影更是如此,一幅令人喜的照片不如一幅令人思的照片。
经过一番复杂的思想斗争后,我认为记录山区的教育现状,让社会各界重视基础教育就是我苦苦寻找的主题。往大了说,是我们国家实现“四化”的基础工程。
我与希望工程
1991年初,我买了地图,东拼西凑,找了一些经费,开始对边远地区进行采访,那一年,我乘硬座火车、搭乘拖拉机、驴车等交通工具,专门往大山里走,整整一年的时间跑了12个省、28个县、100多所学校,拍摄了70个胶卷。天热就往南跑。天冷就往北跑,去体会孩子们的辛苦。
其实条件艰苦并不是我最大的困难,要拍摄这一专题,很多人不能理解,当时社会上提倡主旋律,多拍、多表现明亮的一面。可这个专题记录的全是老破旧、老少边穷,照片非但不能发表,而且还会惹来麻烦。
在农村,我也总是遇到麻烦,到处受冷落,地方领导不愿意我给他们“曝光”,也不会想到这些图片能给他们带来什么效益。这样一来,进度很慢,车子找不到,走路便是家常便饭。我也会经常和农村的老师住在一起,听他们讲述那些心酸的故事,又常常被他们立志农村教育的行为感动。
1992年4月,我将所有底片当中的40幅放大送给身边的许多人审阅,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感受。所有看了照片的人都有一个同样的感觉:就是为了这些孩子们捐款。尤其是那一幅“大眼睛的小姑娘”,谁见了都会受感染。当时各种新闻媒体都进行了报道,效果也是始料未及。他们将捐款寄到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不到八个月时间收到善款上亿元。许多人在汇款单上写道:“请把钱转给‘大眼睛的小姑娘。”有时一天就能收到捐款数万元。看到此情此景,我的心情非常激动,原本以为这些照片不会发表,没想到却能引发社会上潜在的巨大慈善力量。
1992年10月,我的以“希望工程摄影纪实”为题的图片展同时在北京、台北两地展出,这也是海峡两岸史无前例的。
北京的展览是中国摄影艺术节中的一部分,当时有十三四个大型影展同时展出。我的照片放在过道上,没想到照片展出后却引发了强烈反响,10天之间,数万人蜂拥而来,挤在展板前,流连忘返。许多老人边参观、边擦着眼泪、感慨万分。许多大中小学生排着队来参观。他们把钱放在地上,1万人为影展签名助威,对作品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对希望工程真诚的道义支持。我第一次感受到摄影的巨大力量,也第一次认识到我所从事的事业的意义。在此后的20多年里,我继续深入山区,回访拍摄对象。我发现,经过这20多年的发展,农村的基础教育得到了极大改善,学杂费免除了,孩子们的温饱得到解决了,我拍摄过的孩子们有的成为了教师,有的做起了买卖,还有的出国深造。
截至2013年,全国希望工程累计募集捐款97.57亿元人民币,资助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包括小学、中学、大学生)逾490万名,建设希望小学18335所,建设希望工程图书室20604个,配备希望工程快乐体育园地5959套,配备希望工程快乐音乐教室924个,配备快乐美术教室320个,配备希望工程电脑教室926个,配备希望工程快乐电影放映设备565套,建设希望厨房2850个,培训农村小学教师近8万名,建设希望社区5个,建设希望医院22所,建设希望卫生室507个。
金像奖评语:
解海龙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以田野调查方式,对中国农村失学儿童的摄影记录,不仅积累了海量珍贵影像,更引发了一场遍及全中国的重要社会运动—“希望工程”,这是迄今在中国通过摄影方式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命运改变影响最深远的项目。而且作者至今没有放弃对当年失学儿童后续生活状态的了解和影像捕捉。(黄文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