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景:总量、分工、技术进步

2015-05-21

中国纺织 2014年10期
关键词:化纤高性能会长

在本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上,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表示:“在行业迈入‘十三五之前,有必要把当前行业发展面临的一些问题思考清楚,例如总量问题、全球产业分工调整问题、技术进步的方向问题。”

总量:中国未来三年不用增加新的产能

端会长运用了中国国家信息中心常用的两种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法和模型分析法针对“全球经济增长和纤维需求规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经济学的测算。

两种分析方法都得出:“2017年全球纤维加工量将达到9800万吨。”的结论。综合考虑影响纤维消费的多种因素和每种预测方法的缺陷,对测算结果进行适当修正得出:“到2017年全球纤维加工量将达到9800万吨,2012年~2017年年均增速为3.0%,其中化纤产量将达到6800万吨,年均增速为4.4%,而中国纤维加工量到2017年将达到5730万吨,其中化纤产量为4950万吨。”

除了引用中国国家信息中的方法之外,端会长还介绍了日本化纤协会的测算方法和结果。“日本化纤协会以全球人口和经济增长为影响因子,测算出之前一段时期的人均纤维消费年增速,再按照联合国发布的未来一段时期的人口年增速,测算出纤维消费年增速,依此预测2016年全球纤维消费量。”结果为:“2016年全球纤维最终消费预测可达8900万吨。”对未来纤维需求量的预测可以给行业产能增长决策提供参考,因此很有必要。而联合国对此也有一个数字,端会长介绍:“联合国预测,2050年全球纤维加工量将达到2.53亿吨。”

2017年,9800万吨;2016年,8900万吨;2050年,2.53亿吨。这些数字都是根据经济学原理预测出的数据。再看真实的数据:2010年全球纤维加工量为8082万吨,其中化纤4995万吨。端会长结合真实数据和科学方法预测出的数据,按复式计算,得出了:“全球纤维加工量年均增长率为2.89%。”的结论。

带着这个结论我们对照中国的实际情况:1990~2013年,全球纺织纤维加工量年均增长3.02%,其中化学纤维年均增长5.06%。而中国,1990~2013年,纺织纤维加工量年均增长9.28%;其中化学纤维加工量年均增长11.96%。可见:“过去二十多年,全球纺织纤维加工总量保持了3.02%的年均增长速度,中国的增长速度远高于全球。随着全球经济增长和人均纤维消费量的提高,全球纤维加工量仍会进一步增长,预计年均增长速度在2.8%~3.0%。增量绝大多数是化纤,中国的增长速度将继续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但中国的增长速度会由于基数的原因,并且随着全球分工的调整和中国经济的降速而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

因此端会长告诉坐在台下的广大化纤企业:“中国未来三年不用增加新的产能,紧紧依靠在建的装置和提高现有装置的开工率,就能够满足需求的增长。”

分工:可以是中国做,但不一定在中国做

目前中国化纤产量占全球比重为68.4%,这一产量占全球的市场份额从1995年的16.7%一直增加到了2013年的53.8%。可见在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领域,中国拥有着绝对的优势,但是这种优势目前逐渐受到来自越南、孟加拉、印尼的威胁。

端会长指出:“2010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占美、欧、日进口市场的份额分别为41.24%、42.47%、77.25%,到2013年这一数字降到了39.79%、38.21%、71.17%,失去的市场大部分由越南、孟加拉、印尼所取代。”虽然下降幅度很小,但是,这是一个趋势,不容忽视。

除了欧美发达国家,“中国纺织品服装对东盟的出口也发生了变化。”“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中国纺织品服装对东盟出口额逐年增加,但增长速度却呈明显下降的趋势。”端会长说到。而我们知道东盟的纺织化纤产业集中在越南、印尼、泰国和马来西亚,这些地区的纺织工业发展取得的进步应该可以为此做出解释。

全球化纤产业似乎进入了新一轮的产业分工调整阶段。而这种分工调整在之前发达国家工业萎缩时期也出现过。端会长为此分析了海外化纤产业的发展规律。

“美国和西欧是世界化纤工业的发源地,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开始逐渐退出常规化纤生产,或者通过兼并重组,组成规模更大的专业化企业集团。日本化纤业坚持利润导向型的发展思路,部分企业从非盈利领域撤出,如:2003年帝人杜邦退出尼龙业务;Fujibo和Kojin退出化纤业务;2005年东洋纺破产,化纤被Seiren宇峰收购,改名KB宇峰。日本化纤产量从2000年的164万吨降到2013年98万吨,但是高新技术纤维扩大了生产,同时更加关注下游终端需求合作。台湾地区化纤产业成熟也较早,近十多年来化纤企业数量没有太大变化,其发展重点在于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将生产基地转移或者扩大到海外,原有本土企业以研发和产品提升为主。”

应该说当前全球纺织化纤产业分工调整出现新的形势,已是事实。中国占全球纺织纤维市场份额提升的趋势出现了放缓,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格局也发生了变化,越南、孟加拉、印度、印尼等国的纺织产业快速发展,挤占了中国的国际市场份额。中国纺织化纤企业发展中也面临许多新变化,能否遵循海外的发展规律,继续传递全球纺织化纤产业分工调整的接力棒? 这个问题关乎未来全球化纤产业的未来。

但是端会长也指出,中国拥有着巨大的内需市场,要将所有的纤维生产转移到国外来满足需求显然是不现实的,对于中国的化纤企业来说,未来的调整应该是国内外分工和布局的考虑,也就是说:“全球未来化纤的增量,可以是中国做,但不一定是在中国做。”

而今天的中国化纤企业发展也确实面临着许多变化,首当其冲的表现就是政府和金融政策的引导变化:随着经济发展方式和要素结构的转变,原有的“人口红利”、“土地红利”优势开始减弱,当前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是要实现增长动力的转换: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通过技术进步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创新驱动”,从过度依赖“人口红利”和“土地红利”转向靠深化改革来形成“制度红利”,促进经济内生增长。

端会长指出:“应该改革GDP主义的政绩考核模式,扩大内需,加强节能降耗,发展循环经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大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强信贷政策和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

技术进步:围绕环境友好纤维和高性能纤维

中国化纤经历了“八五”、“九五”、“十五”一直到“十一五”,常规纤维从最初的建厂规模6万吨,扩大到现在的30~40万吨;建设周期从最初的24~36个月,减少到现在的12~14个月;加工费用从每吨800~900元,降低到现在的每吨400~450元;从引进设备到大容量国产化装备,从间接纺工艺、高投入到直接纺工艺、低投入、精密化,再到今天的大容量、高起点、低成本国产化聚酯工程。常规纤维的发展实现了规模效能化、短程化,成绩显著。

但是端会长指出:“按照今天的发展来看,技术进步在成本控制和规模效益方面可带来的利润越来越窄,随着资源要素成本的上升,常规纤维产能的改造提升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社会资源的另一种浪费。”行业未来的发展重点应该放在环境友好和高性能纤维方面。环境友好方面端会长指出,“应该围绕‘回收再利用以及生物可降解展开。”

回收再利用方面,建议建立与发展废旧纺织品、塑料等回收与资源化体系,调整化纤再生与循环产业结构与原料构成,大幅度提高优质产能与再生专用纺织品比例,促进化纤再生与循环骨干企业发展。总体科学推进再生与循环技术创新,建立以高品质、功能、低能耗为特征的新一代化纤循环产业体系。提高节能减排能力,缓解再生化纤与纺织行业发展中积累的资源和环境矛盾。制定行业标准,规范我国化纤循环产业。进行品牌建设,提升企业信誉,推动化纤循环产品消费。

生物可降解方面端会长指出:“目前全球天然纤维素产量达到1000亿吨/年,量大而广,而世界纺织业的纤维素用量不到2200万吨/年。”因此生物基纤维的发展空间应该说是非常巨大的。在具体生产方面端会长强调要注意:“多种技术叠加和强化,达到绿色生产的目的。”例如应用:连续化、规模化、自动化高效节能高品质纤维加工技术、功能涤纶长丝高稳定高均匀熔体直纺技术、原液着色技术、在线添加技术、乙醛回收技术、三废处理技术等。

高性能纤维应该围绕“低成本以及回收技术方面展开”。端会长指出:“为适应社会的广泛需求,高性能纤维必须要创新发展低成本生产技术。例如低成本的碳纤维规模化制备,以工程技术为核心,融合聚合纺丝等新技术,实现通用级碳纤维低成本(80元/Kg)规模化生产;开发相当T-1000等高性能碳纤维相当的品种。随着高性能纤维低成本、规模化发展,‘高贵的高性能纤维将有所‘平民化,在工业用和民用领域的用量将迅速扩大,例如用于风力发电、建筑材料、PM2.5工业防护、体育用品等。高性能纤维耐强酸、耐腐蚀,随着其产量的增加,在今后的应用过程当中存在污染环境的可能,要加快研究高性能纤维的回收处理技术。”

最后端会长总结:“虽然生物基纤维和高性能纤维的发展在近些年取得了很大突破,但是受制于生产技术、产品价格、产品性能等因素的影响,未来化纤的增量主要还是要依靠涤纶、锦纶等常规纤维。生物基纤维和高性能纤维能否发展为‘常规纤维,还需要观察,如果不能突破某些技术瓶颈,比如高性能纤维的回收处理技术、清洁生化技术,将会造成新的环保问题。”因此未来技术进步的方向也应该是重点围绕这些方向展开。

猜你喜欢

化纤高性能会长
恩替卡韦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研究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建设化纤强国
中国化纤领域的奠基人——郁铭芳
高性能混凝土不同配合比下的性能研究
化纤衣服脱下时为什么会蹦火花
高性能混凝土开裂成因及控制要点
为什么仙人掌会长刺
中国E级高性能计算机原型系统正式进入研制阶段
怎么会长虫牙?
浪潮高性能计算用心良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