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徐州矿区采煤塌陷问题及治理策略
2015-05-20朱赛飞等
朱赛飞等
摘 要:徐州作为我国煤炭资源型城市的代表,经过130多年的煤炭开采,如今面临着诸多环境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矿区土地塌陷。文章主要通过对徐州老矿区由土地塌陷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同时对徐州采煤塌陷区治理策略进行探讨,以期找到传统煤炭资源型城市治理环境问题的新思路和新途径。
关键词:土地塌陷;复垦;环境治理
新中国成立以来,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兴起了一大批能源矿业城市,其中较为典型的有大庆、东营等石油城市;攀枝花、鞍山等钢铁城市;阳泉、徐州等煤炭城市,以及白云鄂博、金昌等有色金属城市。这些城市矿产资源丰富,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的能源支持,对增强国家经济实力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伴随着这些能源矿业城市资源开产量的不断增大,其本身依托矿产资源发展的道路越来越窄,再加上它们在发展过程中过度强调经济发展,很多城市都出现了经济增长的负面效应,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土地塌陷等问题层出不穷,严重制约着城市的转型发展。本文将就徐州作为一个煤炭大市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土地塌陷问题进行探讨。
1 徐州矿区概况
徐州是江苏省唯一一个煤炭矿业城市,其煤炭储量占江苏省煤炭总储量的99%以上。自1882年徐州利国矿物总局成立以来,徐州煤炭开采历史已130余年,是国内发展历史最为久远的矿业城市之一。徐州矿区主要分布在铜山区、贾汪区、开发区、沛县等地。矿区含煤地层分布面积约2400平方千米,占全市面积的20%多,近几年徐州市煤炭开采量年均在2500万吨以上,发展百余年来,矿区内已累计开采煤炭10亿吨左右,尚有可开采煤层储量约5亿吨。
然而,伴随着徐州矿区煤炭开采量的不断增加,由此引发的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其中土地塌陷是徐州矿区煤炭开采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据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09年,徐州市因采煤造成的土地塌陷面积累计已达32万亩,其中未复垦的土地面积占近2/3,这些塌陷区域主要分布在沛县、贾汪区、铜山区、经济开发区和原九里区(2010年9月撤销九里区)等,涵盖28个乡、镇及办事处,受塌陷影响的村庄183个,塌陷涉及农业总人口40多万人。随着煤炭开采的不断进行,矿区每年仍以334.12hm2左右的速度塌陷,预计到2020年,徐州市因采煤造成塌陷地可达31919.33hm2。
2 采煤塌陷地危害分析
采煤塌陷不仅对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而且对矿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大量问题,对区域内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造成了诸多不利影响。采煤塌陷对徐州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耕地减少,土地质量下降
徐州地处黄淮海平原的东部,辖区大多为平原地区,由于煤炭的大量开采,大量农田形成塌陷或被占用、污染。目前在徐州塌陷地区未被征收的土地中,农业用地占一半以上,基本农田达到了50%以上。这部分土地大多是肥沃的农田,农业产量很高,但塌陷之后,造成大量农田被积水淹没,耕地数量减少严重。资料显示,“十一五”期间全市待治理的各类塌陷地中,下沉较深且地势低洼造成常年积水或季节性积水的面积约7053.30hm2。虽然近年来徐州市积极开展采煤塌陷地复垦工作,但也只能减缓耕地量减少的速度,总体上耕地数量还在逐年下降。另外,由于徐州地下水位较高,塌陷造成地表积水较多,土壤表层积水大量增发,造成了土地盐渍化等土壤次生灾害。同时,由于地表水过多,也使得土壤中氧气含量不足,微生物分解受到严重影响,客观上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土地质量破坏严重。
2.2 严重影响塌陷区居民生活
对采煤塌陷区的居民来讲,塌陷不仅让他们失去了土地,同时也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日常生活。首先,塌陷造成塌陷区大量居民住房出现裂缝变成危房,很容易有倒塌的危险,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很可能对居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威胁。目前,徐州煤矿塌陷区已有近百个村庄受塌陷影响搬迁,迁移人口达十几万。其次,受塌陷影响,矿区交通设施遭到破坏,给居民出行带来诸多不便,原有的水利设施遭到塌陷破坏,加剧了塌陷积水区环境恶化。环境恶化、土地减产或绝收、生活设施破坏等给矿区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降低了居民的生活水平。
2.3 带来诸多社会问题
煤炭开采造成了土地大面积塌陷,很多农民失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政府对于塌陷地大多采取征收的方式收回治理,现在对于被征地农民的安置方式主要是支付赔偿金,但就赔偿的额度,各方难以达成一致,由土地塌陷地赔偿问题引起的上访事件层出不穷,导致了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加剧。有关研究表明,征地引发的农村群体性事件已经占到全部农村群体性事件的65%以上。另外,伴随着失地农民的增多,如果这些农民得不到妥善的就业安置,也很可能会给社会带来更多不安定因素。
2.4 对矿区的管理带来阻力
塌陷地加重了政府对矿区管理的难度。一方面是耕地保护难度增大。为了更好的保护耕地,政府需要加大对复垦工作的重视力度,但是徐州老矿区塌陷面积多、塌陷深度大、积水多的特点给复垦工作带来诸多挑战,管理难度不言而喻。另一方面是复垦需要的资金也比较多,近几年徐州在土地复垦治理方面的投入已高达6亿元,后期还将投入更多资金,这也加重了政府的财政管理负担。同时,部分村庄搬迁需要合并到其他村镇,很容易引发村民之间的矛盾,从规划选址到实施中间有许多问题都对地方政府的管理带来阻力。
3 采煤塌陷地治理方式及原则
3.1 早规划、早介入、预防与复垦相结合
由于我国复垦技术起步较晚,过去的几十年对于塌陷地治理一直是“先破坏,后复垦”的模式,由此带来的问题就是塌陷速度远高于复垦速度,塌陷面积远大于复垦面积,大量优质耕地资源减少。提前做好开采及复垦规划,可以尽量减少对土地的破坏并及时有效地对其进行修复。随着开采沉陷预计等技术的发展,可以对采煤可能造成的塌陷面积、位置及塌陷程度进行大概的预测。因此,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尽量减少其带来的破坏程度、降低损失,改变以往的被动模式,积极主动地控制塌陷地。另外,在开采之初主动地做好开采沉陷预计工作,做好开采及复垦规划,复垦单位参与开采规划的设计,并在开采过程中及早对塌陷地进行复垦,从而可以主动控制塌陷地破坏的程度,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减轻塌陷对土地及生态环境的破坏。
3.2 保护耕地,农业优先原则
据调查,每采1万吨煤平均要塌陷土地4.5亩,如果按照这样的塌陷速度而不加以控制,那么保护18亿亩耕地的红线很快将“失守”。据2013年国土资源公报显示,2012年全国因建设占用、灾毁、生态退耕等原因减少耕地面积40.20万公顷,通过土地整治、农业结构调整等增加耕地面积32.18万公顷,年内净减少耕地面积8.02万公顷。可以看出,我国耕地保护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因此,“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更应当贯彻落实。徐州老矿区目前应征而未征的采煤塌陷地中,耕地面积占一半以上,这部分土地在开采塌陷后面临着绝产的风险,也就意味着耕地绝对数量的减少。对于徐州来讲,当下对塌陷地的复垦应增加农用耕地,复垦后的土地优先发展农业,提高土地产出。
3.3 综合开发,因地制宜
采煤塌陷地类型按照地面沉降深度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类,即浅层塌陷区、中度塌陷区和重度塌陷区。浅层塌陷区地表没有积水或者局部季节性积水,这种情况下可以大面积复垦为耕地,恢复土壤肥力;中度塌陷区存在部分常年或者季节性积水,农田基础设施和农田道路遭到严重破坏,通过治理后一部分可以复垦为耕地,一部分可以发展坑塘渔业,进行水产养殖;重度塌陷区,是指塌陷地常年积水比较深,地貌特征破坏严重的区域,这既不适合复垦为耕地,也不适合进行坑塘养殖,这种情况下可以因地制宜建设湿地公园或水库,改善生态环境。徐州市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致力于塌陷区的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地开发采煤塌陷区域,按照“宜居则居、宜农则农、宜渔则鱼、宜水则水”的原则,徐州已经在塌陷区域复垦近一半的塌陷地,还建设成了在全国具有示范意义的九龙湖城市湿地公园、贾汪区潘安湖湿地公园等一系列生态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 结语
徐州作为江苏省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矿区土地塌陷问题严重,治理任重而道远,应当汲取国内外矿区塌陷治理的先进经验,在优先发展农业的基础上综合治理矿区土地塌陷,积极探寻矿区塌陷地治理的新方法和新思路。在传统矿业城市普遍面临发展瓶颈的情况下,徐州应当立足长远,主动转变发展思路,发展传统煤炭开采的同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更好地发挥其对淮海经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苗清.徐州市采煤塌陷地复垦投资机制探讨[J].能源技术与管理, 2008(2).
[2] 纪振,秦伟伟.徐州矿区采煤塌陷地综合利用途径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
[3] 马德友,王向阳.徐州矿区采煤塌陷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1(6).
[4] 周飞.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
[5] 张子安,王志芳.矿区土地的管理和利用[J].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4(13).
基金项目: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校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X102901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