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官不为”也是一种腐败
2015-05-20
清朝名臣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讲了一个寓言故事——
有个官员政绩平庸,却因“没有犯过什么过错”而沾沾自喜。
官员死后,来到阎王面前。
“我生前为官清正廉洁,所到之处,只饮一杯清水,无愧于鬼神。”官员自夸道。
阎王笑道:“设官是为了兴利除弊,如果不贪钱就是好官,那么,在公堂中设一木偶,连水都不用喝,岂不更胜于你?”
官员不服,辩道:“我虽无功,但亦无罪。”
阎王呵斥道:“你一生处处求自全,遇到麻烦事,常避嫌疑而不言,非负民乎?碰到艰难的事,则畏烦重而不举,非负国乎?”
官员闻言垂下了头。
从此,“官场木偶”便成了庸官、懒官、昏官、“太平官”的代名词。
直到今天,“官场木偶”仍然存在——他们不作为的态度和行为,被称作“为官不为”。
在中央大力推动下,简政放权、狠刹“四风”、高压反腐、从严治党等举措逐渐成为新常态,但有的党员干部却将这些举措当成了为官不为的理由。
于是——
求稳怕乱,规避风险“做样子”。
空喊口号,不见行动“唱调子”。
安于现状,庸碌无为“混日子”。
回避矛盾,遇到问题“绕弯子”。
不能担当,急难险重“撂挑子”。
掩盖问题,欺上瞒下“捂盖子”。
…………
这些问题危害隐蔽、巨大,会严重阻碍发展大局——
为官不为会导致改革出现“中梗阻”“最后一公里”等问题。
为官不为会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为官不为会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
为官不为会损害公务员队伍的良性生态。
…………
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指出:“我们做人一世,为官一任,要有肝胆,要有担当精神,应该对为官不为感到羞耻,应该予以严肃批评。”李克强总理也多次强调:“尸位素餐本身就是腐败,不作为的懒政也是腐败。”
所以,必须向为官不为亮剑。
2015年3月,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吹响了根治为官不为的“冲锋号”——“对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的,要公开曝光、坚决追究责任”。
那我们该如何根治为官不为呢?
我们采写了一组重庆区县和市级部门的成功案例,辅以专家支招,供您借鉴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