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影像之前世今生
2015-05-20王瑞
王瑞
曾几何时,照相机还是一种奢侈品,摄影也是一桩多少有些稀罕和特权的社会行为。不期然地,随着新世纪的曙光挥洒,拍照活动已然伴着智能手机的潮涌普及而流于司空见惯。此际,若问何谓现代化,或许一个最醒目的标志,就是人人皆有照相器、人皆可为摄影师。
于是,应现代科技迅猛发展而与时俱进的摄影术,在新世纪实现了数码影像革命,也随机应变地正当重新审视其自身性质的关头。逢此影像盛世,若追问:何谓“摄影”?其定义终究还是个现象万端、变化莫测的概念。
迈进摄影新时代
“发明伊始,摄影就一直具有催化改变与革命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记录世界重大事件和作为学科研究工具方面。事实表明,摄影术的发明,对艺术、信息和科学产生的影响,基本等同于印刷机对文学传播的影响。印刷术在发明初期,主要被认为是一种方便圣经手稿复制的简单工具,却未曾预想它会跨越社会阶层扩大民主思想的传播,进而改变了整个世界的观念。人民权利的定义,将不再只受少数人的控制,书籍更成为思想的流通媒介。
“毫无疑问摄影已改变了我们理解世界的方式。由埃德沃德?迈布里奇(Eadweard Muybridge)拍摄的早期连续照片(打赌马在奔跑时是否四条腿同时离开地面),令摄影作为实证工具的作用获得公认。哈罗德?埃杰顿(Harold Edgerton)利用高速闪光拍摄到扑克牌被子弹击断瞬间的照片,与伦纳特?尼尔森(Lennart Nilsson)拍摄到子宫里孕育的胎儿照片,同样起到了揭示生命和万物的作用。当一个人思考新闻摄影报道时,摄影图片的报道比同一事件的文字描述,具有更加明显的确定现代历史的实证作用。”
2008年,为因应世界全面迈进数码影像时代的学术需要,初版于1956年的《焦点摄影百科全书》(The focal Encyclopedia of Photography)在不断更新到第四版的基础上,编印出一部最新的简明版《摄影百科》。以上引文对摄影的评述,为该书《新时代的不同问题》章节的前言段落。(《摄影百科》中文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年,第304页)
距此简明版《摄影百科》一书出版之前120年,美国柯达公司于1888年在推出其划时代摄影器材产品的同时,打出了那幅具有摄影史意义的著名广告词 “您只管按下快门,余下的交给我们搞定”。其时,人们何曾想得到二十一世纪的今朝,摄影与影像会对人类历史和世界文明,已然造成无孔不入、无远弗届的巨大社会影响。
1975年,标志着数码影像问世的第一台实验型数码照相样机,由柯达公司的技术员萨森(Steven J.Sasson,“Sasson”也译作“赛尚”)试验出来。其时,人们对这部要用23秒储存成像的笨拙家伙,尚无多少实用功能的预期。1970年代的照相机自动曝光技术,催生了操作简便的“傻瓜相机”(idiotc camera)和立等可见的“拍立得”(Polaroid Camera,港译“宝丽来”或“宝利来”)迅速流行,似乎也可以蔚为大众拍照普及化与便捷化的器材革命浪潮。以至于柯达公司富有超前意识的数码相机实践成功,则显得云淡风轻且波澜不惊。
1975年的那台使用盒式磁带存储电子成像信息的数码照相样机,只有等到下一个世纪初数码影像的迅疾风靡,此刻的人们才惊回首,方见英雄本色。摄影成像介质由感光胶片到数字信息,及其工艺由暗室到明室的根本性革新,致使世界摄影史由此该当重新梳理。简言之,柯达数码样机的发明,其重要的摄影史意义,一如达盖尔法银版照相的发明。
因而,当初在1975年被称作“手持式电子静态照相机”之数码样机实验成功,标志着摄影史的一个大年月、一个大日子,1975年或许将不亚于宣布摄影术发明的1839年。它标志着“无胶片”摄影概念的落实成就,也预示着一个影像革命时代的开场揭晓。
简明版《摄影百科》新加的“无胶片摄影 (Photography without film)”词条如是说:“数码或者无胶片摄影已经超越胶片,成为摄影中的主导,尤其是在业余爱好者市场。1981 年索尼(Sony)率先推出了码威卡(Mavica)照相机,但那时还没有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1989年上市),电脑尚未进入每个家庭,也无高品质的数码照片打印机,距离数码摄影真正的兴起还有许多年。2003 年,根据照片市场协会(Photo Marketing Association)的统计,数码照相机的销量已经超过了胶片照相机。许多还没有顺应数码社会的照片制作店,很快就被新的摄影体制给压垮了。柯达公司在2005 年宣布停止其黑白照相纸的生产,进一步决定了暗房摄影的衰落命运。此时,如爱普生(Epson)和惠普(HP)的新摄影打印方式,正在繁荣成长起来。具备大众基础的业余爱好者摄影,可以被看作是一个积极的、民主的社会现象—每个人都成为自己生活的视觉记录者—但它同样是一个成功的资本主义商业现象。如果没有来自数百万顾客的财富吸引力,在商业竞争领域造成如此巨大的影响是不太可能的。”
改弦易张话摄影
纪念数码照相机诞生40周年,我以为最有摄影史意义的事物之一,就是数码影像技术对传统摄影工艺的全面终结,当促成摄影术伟大发明的第一阶段成就,被下一阶段成果取而代之际,恰好遭遇到足以对一个发展概念更新定义和对一个寿终正寝事物重新梳理的摄影史节点。
对于摄影的定义,无论传统影像还是数码影像,其殊途而同归的本质,决定了以下这样一种整体性的概念论述:“摄影真正的定义是一种物理和化学的过程,它通常需要通过辐射的光能量,作用于照相机设备中机械或电子的光敏表面,从而获取影像。这个过程一直被描述为科学和技术的方法,但是摄影因影像的社会影响,在视觉上对文化重新定义,并且永远地改变了人们的信息传递方式。”(《摄影百科》中文版第86页)
当传统摄影已属事过境迁走到了终点,再回溯其原初起点,对前段摄影史迹象的论述从整体性权衡的角度,可以温故而知新地作出深入反思的学术判断。即如,在传统摄影术公认的发明人达盖尔(Daguerre,Louis Jacques Mandé 1787—1851)、尼埃普斯(Niépce,Joseph Nicéphore 1765—1833)、塔尔博特(Talbot,William Henry Fox 1800—1877) 这三位耳熟能详的名人之余,还有另一些人们不太知道和了解的人物,对传统摄影工艺的卓越贡献其实并不在前者之下,甚至在人品道德上更胜一筹。回溯摄影史的前段历程,有些人物对传统摄影工艺的关键性贡献方才水落石出。这些值得重视的人们是:
约翰?弗雷德里克?威廉?赫谢尔爵士(Herschel,Sir John Frederick William 1792—1871),英国天文学家和先驱摄影化学家。1819 年他发现能够完全溶解银盐的硫代硫酸钠。1839 年,当塔尔博特和达盖尔宣称发明摄影之时,他也独立地发明了氯化银玻璃版负像摄影法。赫谢尔慷慨大度地向塔尔博特、达盖尔和所有人,无代价地推荐自己发现的硫代硫酸钠或称“海波”定影液。尽管“摄影”(photography)一词是由在巴西的法国人赫库莱斯?弗洛伦斯(Hercules Florence)于1834 年造的词,但赫谢尔提出了正像(positive)和负像(negative)、乳剂(emulsion)、快照(snapshot)等摄影术语。赫谢尔研究了太阳光谱的光化作用,并发现了卤化银、氯化物和溴化物、硝酸银等不同的光谱敏感性。他发现了红外辐射造成已曝光影像衰退的赫谢尔效应,成为许多现代研究潜影之摄影性质的出发点。1842 年赫谢尔以其发明的氰版照相法(cyanotype)制作出第一张蓝图照片(blueprint),由此启示了用胶片制作缩微图像文件的方法。赫谢尔的成就,足以令其成为摄影术的发明者,但他以能够帮助他人为乐,出于对塔尔博特的礼貌,赫谢尔没有公布自己已然成功了的影像制作工艺。
弗雷德里克?斯科特?阿彻(Archer, Frederick Scott 1813—1857),英国发明家和雕塑家。1851 年3 月他发布第一个胶棉湿版法工艺,免费献给世界。阿彻的胶棉湿版法技术取代了达盖尔法和卡罗法,三十多年来一直是摄影师首选的摄影工艺。他于1852 年撰写了《胶棉摄影法手册》,并发明了胶棉法玻璃版正像,还推出了后来广泛用于摄影工作的胶棉软片技术。然而,由于阿彻没有为胶棉法工艺申请专利,他名不见经传,最后在贫困交加中去世。
理查德?利奇?马多克斯(Maddox,Richard Leach 1916—1902),英国医生、发明家和摄影师。1871 年,他发布了使摄影师解脱暗房制版束缚的第一个可应用的溴化银感光乳剂玻璃干版工艺。1883 年,改进以赛璐珞等片基材料替代玻璃板,由此奠定了未来的电影胶片工业。马多克斯将其个人成果公共化,不为这个革命性的工艺申请专利,因而造成他晚年的生活陷于贫困。
亚历山大-埃德蒙?贝克勒尔(Becquerel,Alexandre-Edmond 1820—1891),法国物理学家。他在1839 年发现的光生伏达效应(photogalvanic effect)启迪了一个世纪后第一个光电测光表的问世。贝克勒尔是公认的彩色摄影之父,1848 年他在达盖尔法银版上实现了天然彩色影像,但未能使彩色影像持久化。贝克勒尔在摄影术初期发现的光电效应,为一个世纪之后的数码影像技术,提示了感光化学介质之外的电子成像原理。
路易-德塞尔?巴兰夸特-伊沃拉德(Blanquart-Evrard,Louis-Désiré1802—1872),法国摄影出版商、发明家和摄影师。1850 年他率先发明用于印制照片的蛋白相纸,1851年他创立了第一家摄影印刷及出版公司,开发出取代以往低效率的印刷业务的高新技术,扩展出作为大众产品的销售照片生产,并使得用原作照片(original photograph)出版大印数书籍和照相簿变得可行。得益于他的努力,照片在1850 年代得以普及利用。
于此特别要强调美国的摄影发明家和制造商乔治?伊斯曼(Eastman,George 1854—1932)宏伟壮观的摄影史贡献。伊斯曼的第一个产品是于1879年推出涂料机制造的明胶干版。1884 年他发明了第一个纸基负片胶卷,并于1888年生产了一直通用到20 世纪末的标准透明片基胶卷。1888 年伊斯曼推出适用于第一款“柯达”照相机的胶卷。没人能想到柯达盒式照相机会如此流行,使全世界几百万的爱好者成为摄影家。柯达照相机的广告口号:“您只管按下快门,余下的交给我们搞定”,被证明是巨大的成功。作为一个直接结果,位于纽约州罗切斯特市的伊斯曼柯达公司(Eastman Kodak Company),以研究实验室为基础的独特产业链,创造出了一个近乎梦幻般的工业扩展奇迹。伊斯曼制造的胶卷提供了电影的基本材料,1923 年伊斯曼推出为业余电影制作开发的16毫米反转片(以及配套的摄影机和投影仪),并推出各种彩色摄影的商业应用工艺。1932年,功成名就的乔治?伊斯曼以自杀结束了生命,他留下遗言:“我的工作已经完成,还等什么?” 之后由他创建的摄影器材王国,于1975年创制出历史上的第一台数码照相机,开启了人类摄影的新纪元。(参照《摄影百科》中文版“摄影技术创新者小传”)
于是,传统与数码两种摄影方式的差异,可简要概括为:“数码相机的操作,与传统的胶片相机类似,只是获取的影像更具有可移动的媒体性,且无需化学工艺处理,也无需消耗胶片或必要的档案储存条件。数码相机的拍摄结果立即可见,获取的媒介可重复使用。由于数码拍摄具有‘摄入和解开(click and undo)这种即时满足的特质,因而传统胶片拍摄中的许多思考步骤已经消除了。虽然摄影师仍要考虑如何操作照相机来控制视觉信息,但数码相机可以毫不费力地获得不同视角和不同焦点范围的影像,在固定条件下获得更多对情况的解释,随后轻松删除不想要的画面。如果使用胶片,所有这些步骤费时费力。此外,全数码化与传统胶片或胶片转数码相比,能够更快速、方便、本能地改变摄影信息。” (《摄影百科》中文版第312页)
百年柯达舞蹁跹
整个一个拥有一百多年历史的“柯达”老字号,既是传统摄影产业的龙头,也是照相器材制造的样板,还是世界摄影市场的榜样,更是摄影科技水平的标志。这一系列的有所作为,促成了美国在二十世纪超越摄影术原发地欧洲,而塑造出最为完整的功能性摄影社会。正是依靠成熟的摄影社会机制,集纳杰出的摄影师和摄影艺术家人才济济于美国,致使美国摄影成就占据了二十世纪世界摄影史的大半壁江山。
柯达公司的商业成功,奠定了美国摄影社会的产业物质基础,同时其实惠的创新成果直接助长了美国摄影社会的踊跃探索精神和艺术表现才华。当然,柯达公司在传统摄影领域长达一个世纪之久的影像科学研究成效,代表着世界摄影器材技术的领先品质。例如,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照相机,就是柯达电子研究中心的实验产物。由此意义而言,是柯达公司首先开启了人类数码影像时代的新纪元。耐人寻味的是,首先试验数码照相样机成功的柯达公司,却匪夷所思地溺水于随之而起的波澜壮阔的数码影像大潮。
2008年1月中旬,我曾在美国职业摄影协会卸任主席的陪同下,首访位于纽约州罗切斯特市的柯达“世界总部”(Kodak World Headquarters)。古堡般的柯达大厦门厅装饰依然金碧辉煌,但在停产大部分传统胶片相纸和大幅裁员的情况下,总部大厦里人影稀疏。尽管在柯达总部的接待厅里,亲眼目睹了置于大玻璃展示台里的那座必然载于世界摄影史册的世界第一台数码照相样机的原装实物,但是接待人员在热情地给来访者用数码照相机拍照后,并演示用数码照片打印机当场输出彩色照片时,那台柯达牌照片打印机竟然屡屡失误,怎么也打不出一张赠送客人当见面礼的纪念照片。不忍看到接待员无奈的尴尬表情,我心里暗叹:柯达啊柯达,你怎么会露怯到这等掉价的地步!
不久,纽约证交所的柯达股票贬值,洛杉矶好莱坞的柯达剧院摘牌,曾经是巨无霸的柯达巨人形象一落千丈。不禁使我联想到1980年代后期,洛杉矶高速公路旁矗立着顶端有巨型标志“WANG”的绿色玻璃面大厦,那时风头远在比尔?盖茨微软之上的王安电脑正如日中天。就是这样一个曾经领军美国和世界电脑行业的超级巨星,却在1990年代初迅疾一败涂地到无影无踪。
无论如何,柯达公司的兴衰起落,在逶迤着从传统到数码的整个影像工艺进程和商业操作。而作为提供视觉见证资源的摄影器材,柯达对人类生活和历史的影像贡献,贯穿于整个二十世纪的社会历史。仅此一点,柯达对世界现当代历史的作用就无以估量。“很难想象还有哪门技术能比摄影对二十世纪的生活影响更大:汽车、飞机、核电,所有这些都比摄影更鲜明,然而在日常的意义上,摄影乃是真正的无所不在。”《摄影百科》第二章“二十世纪的摄影与社会”以此引言。专列的“柯达”词条措辞如下:
“到了十九世纪的后期,面向大众行销的业余摄影观念正在形成。于此行业中,极其成功的头号企业家就是乔治?伊斯曼(George Eastman)。伊斯曼的干版和胶片公司(Eastman Dry Plate and Film Company),自1884 年便已经在纽约州的罗切斯特市开业,其突破性的产品是1888 年推出的柯达照相机(‘Kodak一词的发明并无特殊意义,伊斯曼只是喜欢‘K这个字母)。‘柯达是一款使用纸基感光乳剂卷片(paper-backed emulsion)的简易型盒式照相机,配备广角镜头和简单的快门,洗印照片交给公司负责加工。这些照片是生动的‘快照(一个新词, snapshot)。柯达的著名广告口号是:‘您只管按下快门,余下的交给我们搞定。这对于大众而非高雅的业余爱好者,很是具有吸引力。这种柯达照相机售价25 美元,内有可拍摄100 张影像的卷片,当一卷感光片全部拍完,余下的事情就是把整个照相机交回工厂洗印照片,并以适当的费用为照相机重装新的卷片。1889 年,柯达推出涂布感光乳剂的透明硝化纤维胶片,淘汰了这种脆弱的纸基感光材料。伊斯曼将多品种的轻便折叠式柯达照相机(能更精确对焦的皮腔照相机),纳入业余摄影的装备阵容,这种被称为‘折叠机(folder)的照相机一直流行到1940年代。
“乔治?伊斯曼早就意识到,当时的社会并没有对其照相机产品的现实需要,他必须来创造这种需要。因此,他从一开始就在广告上投入巨资。伊斯曼颇有先见之明的观点之一是必须针对妇女群体,因为妇女最适合用照相机来记录家庭的活动和孩子的生活。从早期广告上的俏皮柯达女孩,到之后在春天休闲拍照的温柔母亲,妇女被视为柯达照相机和胶卷产品最大的潜在业余市场,她们的形象经常跃上柯达的广告。柯达在广告战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作品是其彩色灯箱(Colorama)照片系列—18×60 英尺的巨幅背光照射彩色幻灯片—悬挂在纽约的中央车站墙上,这些彩色灯箱照片从1950 年开始就挂在那里,直到1990 年车站全面装修。
“业余摄影师使用最初于1963年上市的傻瓜相机之类的快照相机或8毫米电影摄影机,拍摄的焦点是那些刻画家庭(夫妇)生活的活力形象。柯达广告灯箱上的场景,除了少数美国航天局的激动人心的照片,如1967年拍摄的第284号彩色灯箱照片‘从月球看地球,通常都是反映中产阶级幸福生活和社会活力的情景。
“在欧洲,没有哪个商人达到伊斯曼在平民阶层的成功营销,然而二十世纪初最重要的照相机技术进步都在欧洲产生。这些精密的照相机超过简单的柯达照相机,主要为职业摄影师和高级业余爱好者使用。”(《摄影百科》中文版第107页)
由此可见,当摄影术原发地的西欧还在维持摄影的贵族化特权之际,柯达公司的经营方针已经体现为面向平民,也就是完全彻底地落实为人民服务。这可以追溯到柯达创始人乔治?伊斯曼在第一次接触照相机时的即兴想法:照相机能不能做得小一些呢?摄影艺术能否弄得像“用铅笔写字那么简单”?这些为使用者着想的念头,终于由伊斯曼的坚持不懈追求和努力,造成了摄影史的一场划时代革命。1886年,“人人都会用”的小型轻便照相机上市,伊斯曼给它起了个上口而响亮的名字—柯达。
而数码照相设备以及影像革命,则是对伊斯曼经营理念和柯达优良作风的发扬光大,因为数码拍照才真正实现了将摄影进行到家的大众传播理想。在深入了解和理解数码影像革命进程的当口,柯达公司大事记里就蕴含着整个从传统到数码的影像演变轨迹,作为学术思考资料,柯达的一部发展历程大事记极具学术参照价值。
重整旗鼓再飞扬
瞬息万变的市场和迅猛发展的科技,使所有企业都面临着严峻挑战,柯达公司在数码潮流里的大起大落,乃是摄影科技急转弯引起的颠簸效应。
传统摄影的胶片介质和化学工艺,需要将胶卷信息印制于相纸以照片形式体现,这样的技术工艺自乔治?伊斯曼创建柯达公司以降,在一个多世纪里柯达雄踞摄影器材行业的带头地位。关于造成柯达危机的原因分析有各种看法,例如:“柯达长期依赖相对落后的传统胶片部门,而对于数码科技给予传统影像部门的冲击反应迟钝。其次,管理层作风偏于保守,满足于传统胶片产品的市场份额和垄断地位,缺乏对市场的前瞻性分析,没有及时调整公司经营战略重心和部门结构,决策犹豫不决,错失良机。”决策失误的直接后果具体表现在:“由于对于现有技术带来的现实利润和新技术带来的未来利润之间的过渡和切换时机把握不当,造成柯达大量资金用于传统胶片工厂生产线和冲印店设备的低水平简单重复投资,挤占了对数字技术和市场的投资,增大了退出及更新成本,使公司陷于知错难改、船大难掉头的窘境。据统计,截至2002年年底,柯达彩印店在中国的数量达到8000多家,是肯德基的10倍、麦当劳的18倍!这些店铺在不能提供足够利润的情况下,正在成为柯达战略转型的包袱。”柯达公司决策层的个人知识结构,也导致对数码新事物改弦更张形势的接受迟钝:“过去柯达的管理层都是传统行业出身:49名高层管理人员中有7名出身化学专业,而只有3位出自电子专业。决策层迷恋既有优势,特别是在市场应用和保持领先地位方面,传统产业领导忽视了替代技术的持续开发,从而失掉了新产品市场应有的领导份额,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柯达陷入成长危机的必然。”
尽管如此,在传统摄影转向数码影像的标志性年头2002年之前,作为首先研发出第一台数码相机的先驱,柯达公司还是领先于所有竞争厂家,率先向市场推出第一批高级数码单反照相机。事实是:“柯达尽管在感光元件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但是相机制造方面一直是软肋,借用第三方的机械制造和光学研发力量开发相机是柯达一贯的传统。1991年,柯达公司以尼康F3相机为基础,组构出世界上最早的数码单反相机DCS 100。后来,柯达公司又依托尼康F801、尼康F90和佳能EOS-1N等相机,开发出若干款DCS数码单反相机。”又是有柯达领头做表率的这种跨厂家的合作模式,带出日本索尼公司机身与德国卡尔?蔡司公司镜头强强联合的经典微单数码相机等杰出产品。
从宣布破产而跌落谷底的柯达公司,很快就完成破产重组而退出破产保护的实际效益来看,曾经“在这一百多年中串起无数个光辉时刻”的柯达,毕竟拥有雄厚的行业实力。我相信,以美国较其他各国都相对完善的摄影社会机制为依托,柯达有望浴火重生而为数码影像时代的摄影再做贡献。的历史与转变”撰写的序文“摄影史的当代思考”中的论点,作为本文结语:
“尽管摄影有着非常丰富和复杂的历史,其所蕴含的潜在本质问题则是:‘什么是摄影?(What is photography?)和‘什么是照片?(What is a photograph?)。真正的摄影师,必须能够回答这些问题,为此他们必须深入了解摄影的历史。”
“也许对于我们所有的人,最有趣的和最重要的问题是:‘我们想使摄影成为什么?”
纪念数码相机发明40周年数码相机大事记
1975年,柯达公司的萨森发明出一款叫做“手持式电子静态照相机”的机器,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款数码相机。1976年,柯达公司的拜耳先生发明了拜耳滤镜,从而让数码相机拍摄出彩色影像。
1981年,索尼公司发布世界首款商用类数码相机码威卡(Mavica),这其实是一款能够录制静态影像的数码录像机。
1991年,美国迪康公司发布Dycam Model 1型照相机,它被认为是世界首款完全数码化的消费型相机。
1991年,柯达公司研发出世界首款数码单反相机DCS,该机是在尼康F3胶片相机的基础上“改装”的数码相机。
1996年,更多厂家开始重视数码相机,佳能、奥林巴斯等近20家公司加入到数码相机的生产行列中。
1998年,数码相机大爆发,全年发布数码相机新品60多款,大量百万像素级数码相机涌现。
1999年,有20余款2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发布,200万像素逐渐成为数码相机的主流。
1999年,尼康公司推出专业级数码单反相机D1,尼康“D”时代开启。
2000年,3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成为流行,而袖珍和时尚逐渐成为卖点。
2000年,夏普公司推出世界首款拍照手机J-SH04。
2000年,佳能公司发布世界首款采用CMOS类型感光元件的数码单反相机佳能EOS D30。
2001年,佳能推出专业级数码单反相机EOS-1D,该机在性能方面全面超过尼康的D1。
2001年,京瓷公司发布世界首款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康泰时N Digital。
2002年,随着奥林巴斯推出C-40 Zoom相机,400万数码相机开始兴盛。
2003年,根据照片市场协会(Photo Marketing Association)的统计,数码相机的销量已经超过了胶片相机。
2003年,拍照手机的销量超过数码相机。
2003年,佳能公司发布世界首款(人民币)万元以内的数码单反相机EOS 300D,引领了数码单反相机的普及化方向。
2005年,佳能公司发布性价比高的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EOS 5D,推动了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的大众化。
2005年,在佳能EOS 5D的冲击下,柯达宣布停止所有数码单反相机的研发和生产。
2005年,由于在数码相机市场的竞争中失败,京瓷公司宣布旗下的康泰时和京瓷品牌均退出相机领域。
2006年,奥林巴斯发布世界首款利用液晶显示器实时取景的数码单反相机E-330。
2006年,柯尼卡美能达由于经营不善,宣布退出相机市场领域。
2006年,拥有1.6亿像素的赛兹(Seitz)6×17 Digital扫描式数码相机问世。
2007年,尼康公司发布专业级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D3,首次将数码相机的感光度提升至ISO 102400。
2008年,松下推出世界首款电子取景且可更换镜头的无反相机Lumix G1。
2008年,尼康公司发布世界首款可以拍摄视频的数码单反相机尼康D90,其视频标准为720p高清。
2008年,佳能公司发布EOS 5D Mark Ⅱ,推动了数码单反相机的应用向视频拍摄领域发展。
2008年,奥林巴斯发布世界首款内置“艺术滤镜”功能的数码相机E-30。
2010年,富士公司发布了F305EXR小型相机,开启了数码相机像素点内嵌相位调焦传感器之先河。
2010年,利图发布世界首款像素达到8000万的数码后背利图Aptus-Ⅱ12。
2011年,佳能公司发布最强悍的数码单反相机EOS-1D X,将数码单反相机的连拍速度提高到每秒14幅。
2011年,在iPhone为代表的智能拍照手机冲击下,数码相机尤其是一体式数码相机产量开始逐年下降。
2012年,在数码大潮冲击下,柯达公司申请破产保护,并停止所有数码相机的生产。
2012年,索尼公司发布世界首款全画幅一体式便携机索尼RX1。
2012年,随着尼康D90的停产,CCD类型的感光元件在全画幅及以下的数码相机领域几乎全面淘汰。
2013年,索尼公司首发全画幅微单相机α7和α7R
2013年,佳能公司发布采用全像素双核CMOS AF技术的EOS 70D数码单反相机。
2014年,索尼公司发布全画幅微单相机α7S,首次将数码相机的感光度提升至ISO 409600。
2014年,飞思和哈苏发布采用CMOS的数码后背,CMOS正式进入最后一块阵地—中画幅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