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ine Liu
2015-05-20刘思麟
刘思麟
我通过网络搜集名人的照片,然后将自己的扮演“Celine Liu”这一人物形象介入到画面中去,旨在依附于名人而使“Celine Liu”也成为一个符号。我通过对原作画面的介入,与过去的文本及其负载的文化记忆进行对话,从而构造新文本的符号实践。
今天我们的文化对于虚拟信息的适应非常彻底,致使我们在面对大众传播媒介里出现的任何东西都会觉得非常自然,甚至我们已经完全接受了网络对于知识、现实乃至真理的定义。而在网络进入了Web2.0时代之后,信息由单方面传播变为互动式交流。以往的信息传播权仅仅由社会精英阶层人们掌控,现今的信息不仅可以由精英传播给大众,社会大众也可以进行信息的传播与制造。自媒体时代到来,使信息传播方式和舆论价值导向也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乃至今天我们每个人生活中所用、所需、所想都是建立在如何利用信息的基础上。信息社会里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就是人与网络的关系,它靠不断地输入与输出信息来维系。而消费是一种关系的建构,它并不是对物质性的消耗,也不是消耗活动本身。它是一种建立关系的主动模式,而且这不只是人与物品之间的关系,也是人与集体、和世界之间的关系。鲍德里亚认为:“被消费的东西,永远不是物品,而是关系本身……关系不再为人所真实体验:它在记号(物)中抽象而出,并且自我消解,在它之中自我消费。”
消费社会被认为是一种公认的社会形态,实际上它也是主导文化符号的关键。符号化是物成为消费品的前提,如果一个物要成为消费品,那它必须先成为一个符号。历史和现实中的人物和事件都经传播媒介自身的编码规则而获得诠释并传播的,人们看到的都是经过编码的符号。比如梦露的妆容必须永远一样,她实际上已经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审美幻觉,诸如此类,明星均是演绎出来“身体形象”。而符号价值的作用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和大众传媒的膨胀而不断增强。今天被符号化不只是公众人物,人们更热衷于“塑造”自己,人人都开发着自己的互联网思维。微信出现,人人都是媒体,人人都有粉丝,所以人人都可以成为“自明星”。我们在网络上通过“制造—复制—扩散”过程,实现信息的自我赋权。我们通过在各种自媒体上晒照片、专注于某个垂直领域,有观点和选择地分享信息等方式来“为自己代言”。这种行为实质上就是通过建立一个人格和形象而使自己在关系网络里成为一个符号,一个信息化的可链接的“他者”,让自己成为可被消费的对象。
互联网传播的自由、开放、平等、匿名、即时、交互等特点成就了信息的创造、聚集与互动、交流。如果今天我们中的一些人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模式,那么在我们看来那些人是如此格格不入、不合时宜。而绝不是这个时代有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