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加工贸易中的若干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2015-05-20朱钰
摘 要: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进程中,作为工业代表的辽宁省,其工业就业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加工贸易,而且这种影响程度日益加深,因此,加工贸易的不断发展是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社会结构转型的迫切需要。本文针对辽宁省加工贸易现状,研究加工贸易对本省工业的重要影响,最后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这对辽宁省的对外贸易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加工贸易;产品结构;工业就业
一、目前辽宁省对外贸易结构呈现出的变化
1.对外贸易的依存种类由初级产品向工业制成品转化
辽宁省的出口贸易产品在上世纪80年代都是以初级产品为主,初级产品占到全年出口产品的三分之二,而工业制品仅占三分之一。随着时间的推进,到了2001年出口产品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工业制品的出口量有了质的飞跃,已经远远超出了初级产品的销售量,可以说,辽宁省出口贸易的依存种类已经由初级产品转向了工业制成品。这期间所发生的变化与全国的贸易产品结构变化类似。
2.贸易合作伙伴(包括国家和地区)呈现出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来辽宁省的对外贸易合作伙伴主要是日韩、美国以及欧亚地区,比较集中,合作稳定。其中与欧洲国家的合作以德国比重最大,与亚洲国家的贸易中新加坡比重最大。2000年-2008年出口日本的产品比重占绝对首位。辽宁省主要贸易伙伴结构变化不大,但与各国进行贸易的市场份额在逐年缩小。与此同时,辽宁省增加了海外投资并扩大资源产品的进出口贸易,以更好地实施“走出去”战略政策。在未来的时间里,辽宁省要想提高对外贸易的抗风险能力,必须要使产品的种类多样化,使整体水平有所提高。
3.辽宁省内各地区贸易呈现出的变化
辽宁省内各地区贸易额占辽宁省贸易总额的比重总体来说变化不大,辽宁省内以大连为主要发展地区,随着城市群的兴起,以沈阳为中心的周边贸易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而且其发展程度跟省内其他沿海城市相比略快。相反的是,相对于这些地区,海滨城市的发展却没有想象当中的尽如人意。综上所述,辽宁省内各地区的出口贸易差距虽然有所改善,但差距依然较大并且缺乏过渡性。今后,随着辽宁省的发展计划,各地区的出口贸易将会迅速发展,是差距逐步减小。
4.加工贸易增值率逐年增高
1994年 -2013年辽宁加工贸易增值率基本在50%上下,表明辽宁省的加工贸易的发展还没有达到预想的高度,加工贸易大部分还处在技术含量不高的加工环节。在整个加工贸易的价值链中,加工企业处于产业链条的低端。2009年随着中国入世后的不断努力,全球经济逐渐回升,开始逐年增高,到2012年增值率达81%。基本相当于全国中上水平,相比沿海发达地区还有较大差距。
二、辽宁省的贸易产品结构的特征分析
1.劳动、资源密集型产品
辽宁省主要贸易产品以纤维、化工、家电等劳动资源产品为主,其中服装类产品尤为突出。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其它类型的产品也逐步有所提高,使整个对外贸易产品的生产量有了显著的改变。在全国的对外贸易额中,辽宁省占的比例较为领先。尤其是近年来,随着贸易的不断开展与深化,会促进辽宁省的出口产业逐步扩大规模,比如服装、塑料、水泥等贸易产品的出口量均有了明显提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辽宁省的出口贸易还会有一个质的飞跃,继续扩大对外出口量。
2.信息技术产品
跟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辽宁省的信息技术产品比如电脑产品、集成电路、手机、数码相机等产品的出口竞争力还略逊一筹,优势并不明显。随着辽宁省信息技术产品的发展,近年来对外销售量相对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目前还未能达到全国销售量的上游,依然处于中下游阶段。这绝大部分原因在于我国信息技术类产品以及电子产品的相关产品在东部沿海地区已经实现相关产业聚集以及出口份额占绝大优势。因此,要想把信息技术产品的出口销售量达到上游,必须要提高其生产的力度及产品的质量,这样整体的销售额才会提高。
3.重工业产品
重工业是辽宁省的传统产业,因此目前已在辽宁省实现产业集群,辽宁省是以重工业技术而闻名,其中,以铁、汽车、机床为代表,虽然2008年,重工业产品的对外出口量远远低于辽宁省整体的对外出口量,但是因为近年来,汽车等产业的市场需求量的不断扩大,从而导致辽宁省内的重工业产品的销售量正在逐步提升,加大了对外贸易的额度。近年来重工业产品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和产业提升,机电产品的出口份额明显增加。
三、辽宁省加工贸易存在的问题
辽宁省近年来,外贸进出口遇到了很大的挑战,尤其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国家政策调整,特别是出口贸易,出口情况可以说是一个对外经贸的晴雨表 ,随着政策的不断变化而随时随地的改变。这期间,哪怕是极其微小的变化,都会成为辽宁省外贸实现结构形态转变的必然因素。其次是外贸出口统计方法和人民币汇率政策的调整,对省内的贸易出口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1.加工贸易企业的利润低
当今国际金融市场的任何变动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辽宁省对外加工贸易企业的利润变动,特别是受到几次金融危机的影响,外币不断贬值,对于人民币汇率相较而言很高,大大削弱了出口加工企业的价格优势。针对盈利状况的恶化,出口企业往往会采取降低工资,减少成本直至裁减员工,缩减公司开支的办法转嫁损失。对于"两高一资"的产品要严格控制其进口,并对低附加值、低技术产量的产品的出口进行严格控制,不断推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以实现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在贸易总额上,要缓解出口顺差过大带来的突出矛盾,促进贸易收支总额平衡,以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近年来,虽然国际经济有所回温,但是人民币升值预期、以及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仍然导致很多企业在贸易出口方面保持观望态度。
2.加工贸易附加值低
虽然近年来辽宁省加工贸易产品结构有所改善,但与广东、江苏、上海、浙江等省份相比存在一定差距。辽宁省加工贸易的出口中工业产品比例仍旧很高,大多数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即使有高新技术产品,但也很少有自主研究的产品。营销渠道以及品牌等环节缺失,由于缺乏核心竞争优势,品牌仅为一个商标。许多高科技企业只不过是一些跨国公司的加工组装车间,将附加值低的生产环节转移到低生产成本的国家和地区,以控制优势资源,降低生产成本,这也是导致辽宁省加工贸易附加值低的原因。同时低附加值导致技术落后,有碍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而劳动密集型促使形成粗放式经济,会使外部性加大,降低劳动者报酬,阻碍就业。
3.产业关联度低
辽宁省加工贸易占出口总额的比重逐年下降,显示着辽宁的加工贸易未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联动效应低。由于辽宁省加工贸易处于简单加工组装的发展阶段,生产能力集中于下游企业,而原材料、零部件的进口,制成品的出口等省内企业参与不足,并且目前辽宁加工贸易大多由外商投资企业开展,而外资企业的高技术水平中间品以及生产设备需要从国外进口以服从母公司的全球化经营战略。相对于国外的企业,国内企业在加工贸易的流程中如生产制造、运输仓储和售后维修等,参与度较低,导致对外加工结转效率不高。因而,加工贸易的发展就不能拓展国内企业的新兴市场。而产业结构转变可以带动就业结构转化,特别是现代信息产业、金融保险业等新兴行业的发展,既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也为就业拓展出新的空间。
4.劳动力素质低
由于辽宁省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普及率并不算高,人力资本供给不足,直接或间接导致劳动力相对匮乏。素质结构方面,辽宁省理论性人才较多,中低级人才也不乏,但应用型人才以及创新性人才明显不足;在行业分布方面,高素质人才往往集中在大型国有企业以及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非国有部门和中小企业留不住人才,这导致目前的辽宁省从事对外加工贸易更多集中在一些增值效率较低的产业。人才应用性不强,劳动者就业能力受到限制,这就不利于实现稳定就业,也会导致就业质量提升受限。依照当前市场需求量来看,现有的劳动者素质不能很好的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因此,我们要增加一定数量的劳动力,从而推进辽宁省的外贸交易,使我们的产品能够充分的融入进国际的大市场当中。
四、发展辽宁省对外贸易的对策
1.以区域创新促进外贸新的发展
对于辽西锦州湾沿海经济区、长兴岛临港工业区、营口沿海产业基地等地域,辽宁省应重点兴建,加快这些地区对外经贸的发展,使他们成为辽宁省对外开放的新亮点。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临海产业基地和现代化海滨新区。利用现有的产业及资源优势,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共同创造出对外开放的趋势。不仅如此,我们还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加快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推进沈阳中部城市各产业集群协调发展。辽宁省最大的优势就是沿海省份,我们应该利用这绝对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物流行业,比如,粮食、汽车等产业。把产业的特征放大,使其能够具有一定的竞争实力。
2.实现出口产业升级,使出口结构优化
目前,辽宁省面临发展的机遇以及产业升级的挑战,同时,国家政策也在积极调整。因此,辽宁省必须集中力量促进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优化出口商品的结构,改变增量不增利的不利出口局面,对于具有比较优势的出口产品,要提高其经济效益,并增加社会效益。对于加工贸易,努力提高其加工档次,调整贸易结构,推动辽宁省加工贸易的持续健康增长,不断缩小辽宁省与发达省市的出口距离,努力完成其出口目标的同时实现出口版本升级。同时,扶持相对强大的出口产业,之成为辽宁省出口支柱产业。我们应根据现有的条件,着重选择出口的产品,围绕选择的产品进行进一步加工,使其成为新的产业链。
3.加快实施出口产品名牌战略
品牌是出口能力不断增强的重要保障之一,一个名牌可以大幅度地拉动当地的出口额,因此,辽宁省要加快实施名牌战略,培育发展新的出口产品品牌,对企业出口的新产品研发、注册商标等活动等开支给予资助,为出口品牌企业提供便利,应积极推进出口品牌的体系建设,如设立发展出口品牌产品的专项资金,或者给予名牌产品一些政策支持等等。
4.提高对外贸易的科技含量
针对目前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低,出口产品层次低端等问题,我们应着力提升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全面推进科技兴贸,力争提高辽宁省出口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对于各类产品的对外出口,应以技术和营销为重点,鼓励其进行自主创新,重点培养对象应为拥有自己的品牌和核心技术的产业,并对其展开进一步完善出口信用保险制度,使其扩大出口总额。
5.着力吸引外资促进对外贸易
辽宁省本身已经具有对外开放的先天优势,应该合理的运用这些资源,把外资吸引进来,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并充分发挥其联动效应,拉动辽宁省外贸出口。比如:我省森林资源相对丰富,我们可以利用这些资源进行木制品(纸张等)的出口加工。还可以利用东北东部水运的优势,进行水上的产品交易,推进水上物流的运作。
6.实现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随着辽宁省加工贸易的不断发展,产业分工应该从原来的主要集中于生产环节,逐步地过渡到产品设计环节、销售环节等多个方面。为此,我们应该鼓励辽宁省内企业和跨国公司开展合作,推动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通过加工贸易的方式,参与到国际分工与合作当中,使产品更加国际化、现代化。
不仅仅是以上的对策,我们还可以让出口的产品种类多样化和分散化,提高对外贸易的抗风险能力,并且可以发挥我们辽宁省的得天独厚的农业优势,建设绿色通道,开发绿色食品的加工出口。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借助政府的大力扶持,对我们的老工业基地进行新鲜的改造,注入新鲜的生命活力,焕发出新的年轻的气息,促进辽宁省对外贸易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华初,李永杰.论我国加工贸易的就业效应[J].财贸经济.2004(06).
[2]童永霞.我国加工贸易的就业效应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1(22).
[3]金凤花,于丽敏.辽宁省对外贸易结构变化特征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5).
[4]聂艳华,张玉明.辽宁省对外贸易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商业研究,2007(11).
[5]聂艳华,张玉明.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下的对外贸易新思考[J]经济论坛,2007(8).
作者简介:朱钰(1983- ),辽宁沈阳人,辽宁金融职业学院讲师,东北大学在读博士,研究方向:就业、宏观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