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央视国际频道《高端访问》节目中的语用预设分析

2015-05-19徐珊

关键词:受众心理

徐珊

摘要:

语用预设在电视人物访谈节目中应用广泛。以央视国际频道《高端访问》中的访谈话语为语料,通过分析发现:从语言学角度来看,语用预设在人物访谈这种会话模式中具备双重性、主观性、共识性等特点,产生的语用效果包括:营造融洽气氛、促使话题深入、实现话轮流畅及提高问话效率。从传播学角度来看,语用预设在受众认知接受心理方面也有着独特的优势:“自以为真”的主观预设促使话题深入和拓展,满足了观众的认知心理;共识性的预设易于激起主持人、嘉宾和观众的共鸣,满足了受众的心理认同感。

关键词:语用预设;高端访问;语用效果;受众心理

中图分类号: H030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5)03010904

一、引言

电视人物访谈兴起于20世纪 50 年代的西方国家,最初多以“脱口秀”的形式出现。1954年,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开播的一栏名为《今夜秀》的节目被普遍认为是现代电视人物访谈节目的开端。20世纪90 年代末以来,电视人物访谈开始在中国大众传媒中广受关注,作为一种新兴电视节目形式走进人们的生活。当前国内颇受关注的人物访谈节目有很多,例如央视新闻的《面对面》、央视文艺的《艺术人生》、央视国际的《高端访问》、东方卫视的《杨澜访谈录》、安徽卫视的《鲁豫有约》等。这些节目通过主持人与嘉宾就某些话题展开的谈话形式为表现手段,来展现嘉宾的人生经历以及对世界、人生或某些突出社会事件的看法。

预设(presupposition)亦称“前提”、“先设”、“前设”,是说话人为保证句子或语段(utterance)的适宜性而必须满足的前提或“说话者或写作者假定对方已知晓的信息”[1]。德国著名哲学家和逻辑学家弗雷格(Frege)于1892年最早提出预设这一概念,在他的著作《论意义与指称》中,他将预设界定为发话人在说话前所做的某种假设[1]。后来, 预设进入了语义和语用的研究范围, 引起了不少国内外学者的关注。1974年,语言学家斯托尔内克尔提出了“语用预设”的概念,在《语用预设》一文中他指出语用预设是发话人在具体的交际语境中,为保证对话的顺利进行,根据受话人的知识状态所做的假设[2]。

从传播学角度来看,人物访谈节目同时包含了两种传播形式:谈话现场的人际传播以及节目与受众之间的大众传播。语用预设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在这两种传播过程中随处可见。本文以央视国际频道的《高端访问》(Upclose)为例, 试图探讨语用预设作为一种语用策略在传播过程中的应用特点及其达到的语用效果,促使节目传播效果的实现, 旨在展示预设在电视节目传播过程中对于受众认知接受心理方面的优势,以及提升观众对电视访谈这种媒介的审美和解读能力。

二、人物访谈节目中的语用预设特征

(一)双重性

人物访谈节目所包含的两种传播形式(主持人和嘉宾之间的人际传播和节目与电视机前的观众之间的大众传播)导致了语用预设的双重性:一方面嘉宾必须能识别和理解主持人所使用的语用预设;另一方面电视机前的观众需要识别主持人和嘉宾对谈过程中的语用预设,这样才能使访谈顺利进行下去。前者因为是面对面的交流相对容易达成,后者受时空距离、嘉宾知名度等因素的影响显得极为困难。因此,为了使观众更易识别节目中的语用预设,主持人会在节目开始有一段“解说”,给观众提供一个认知背景,以保障节目访谈过程中的语用预设被观众充分识别并理解。如在对侨福集团主席、北京芳草地创始人黄建华先生的专访中,节目开始有这样一段介绍:

George Wang is a very busy man. He is very internationally known property developer, but a lot of people dont know about the private side—the art collection. Lately, he set up an organization called Parkview Art Action while he invokes action through art. What was the drive behind starting Parkview Art Action? Today we are gonna talk with George Wang……

(二)主观性

主观性是指语用预设仅是说话人的一种主观判断,是说话人对交谈背景与语境的一种带有断言性质的假设,并不必然具有正确性或真实性。Leech提出,“在说X时,说话人自认为Y理所当然是真的”[2]。访谈节目中主持人在对话中单方面做出的这种“自以为真”的假设(预设)往往不被嘉宾所接受。在2014年2月5日播出的Eyee Hsu对优酷土豆CEO古永锵的专访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Eyee Hsu: Lets talk bout the name YOUKU TUDOU, because I know YOU meaning perfect, outstanding, and KU just cool or strong. I couldnt help creating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name and your name Victor Coo. Tell me the story behind that.

Victor Koo: In fact, when we first started the company, the company was called One Verge…We wanna help users find whats best and cool for them. Tudou was originated from Counch Potato.endprint

在谈及优酷的命名时,主持人Eyee Hsu说到自己“会情不自禁将优酷同Victor Coo(古永锵的英文名)联系起来”,主观上预设了“优酷的名称是源于其总裁Victor Coo的名字——Victor意为优胜,Coo谐音‘酷”。这也是多数观众极易产生的心理预设。事实并非如此,通过古永锵的回答,观众得知创业之初优酷名为合一,意为三网合一的新媒体模式,后更名为优酷,意为给用户提供优质的网络视频服务。

(三)共识性

语用预设的共识性,指的是语用预设是交际双方所共有的、在具体的交际环境或语境中双方都可以理解、接受的背景知识。温立认为,语用预设是“交际双方所共有的知识或者说是背景知识”[3]。共识性的预设易于激起主持人、嘉宾和观众的共鸣,满足受众的心理认同感,增加节目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2014年5月2日播出的Eyee Hsu对碧山国际旅行社Wildchina创始人张玫的专访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Eyee Hsu: What have been the challenges building this passion for travel and building a business around it? Are you still so passionate with travel?

Zhang Mei: Oh, absolutely. They all tell you never turn your passion or hobby into your job, otherwise you gonna hate it. In my case, Im lucky. Thirteen years on, Im still passionate with my job.

被访者张玫毕业于哈佛商学院,曾就职于麦肯锡公司。正是出于对旅游的狂热,她放弃了人人羡慕的工作,创办了Wildchina。这是一家主营高端旅游产品的旅行社,倡导绿色环保旅游,曾被国家地理探险频道评为“全球最佳探险旅游公司”。主持人的提问:“把自己对旅游的爱好变成事业,遇到过什么样的挑战?现在你对旅游仍然那么狂热吗?”这个问题中的预设是很容易与被访者,包括电视机前的很多观众形成共识的——爱好和工作往往是互相冲突的,当人们试图把爱好变成工作时,他们会发现这个过程困难重重,甚至开始唾弃曾经的爱好。张玫识别并认同了这一预设,在回答中她强调:“我很幸运。2000年我把对旅游的兴趣变成了自己的事业,十三年过去了我依然十分热爱我的事业。”

(四)隐蔽性

语用预设的隐蔽性,指的是语用预设并没有被说话人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隐藏在说话人的头脑当中”,“不属于话语的基本信息……需要听话人自己推导出来”[4]。语用预设的隐蔽性使得受访者和电视机前的观众要识别主持人话语中的语用预设,才能理解主持人话语中的隐含信息,并体会主持人谈话的技巧。如在2014年3月26日播出的Eyee Hsu对香港侨福建设机构集团主席黄建华的专访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Eyee Hsu: Are they (Wongs brothers) all as passionate about art and about conservation as you are?

Geroge Wong: I think its about different levels…

主持人提问中隐含的预设信息是黄建华先生对艺术和环保充满了热情。尽管提问的重点并非在此,这一信息藏在句中,不管黄先生其他几个兄弟对艺术品收藏及环保抱有热情,这一信息是毋庸置疑的,观众也会无形之中把说话人预设的“断言”看作是真实的而加以接受,对黄先生有了新的认识。

(五)适切性

适切性指的是语用预设是实施一个言语行为所要满足的恰当条件, 或者是使一句话具有必要的社会合适性必需的条件。在2014年4月12日播出的Eyee Hsu对华人双语唱作女歌手曲婉婷的专访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Eyee Hsu: How do you decide a song needs to be in English, the other needs to be in Chinese?

Wanting Qu: Er, it depends on when and where the song was written.

Eyee Hsu问到曲婉婷是如何决定所创作的歌曲以中文还是英文来表达。问题中预设曲婉婷是一名双语创作歌手。这个假设的语境符合现实,以此为前提,主持人的问话就是适切的。

三、语用预设在人物访谈节目中的功能

(一)营造融洽的访谈气氛

布雷迪在《采访技巧》中说:经验丰富的记者一致认为,每采访一分钟,至少要准备十分钟[5]。一旦确定了访谈嘉宾,主持人会尽可能多地搜集一些与其相关的资料,如:个人成长经历、价值观、朋友圈等,这些都可以作为前提(预设)隐藏在一轮轮的提问之中。这些具有共识性的预设很容易引起嘉宾的共鸣,让嘉宾有一种与主持人共享感受、信仰、动机以及信息的感觉,营造一个信息和情感交织的“气场”。如Eyee Hsu在问及张玫创业过程中的艰辛时预设了“爱好和工作是两码事”,这一命题立刻让张玫产生共鸣,敞开心扉,分享经历。

(二)促使访谈话题的深入

在电视访谈节目中,主持人可以根据自己的交际意图,选择一些明显带有主观性色彩的预设,表达自己对所说内容的主观态度、立场、情感和独特视角。这些主观性的预设甚至是主持人故意而为之,并非交谈双方共知,而且很可能不被嘉宾认同。因此,为了澄清事实,嘉宾往往愿意打开话匣子,把相关话题延伸拓展开来,加深主持人及观众对相关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如Eyee Hsu在访谈中谈及自己对“优酷”名字起源的主观理解时,嘉宾就迫不及待地从自己的视角重新解读,并分享了事件背后的很多故事,使访谈话题不断深入。endprint

(三)实现访谈话轮的流畅

话轮是“会话中控制话语的开始、延续、终结、转换等发话权利的占有”[6]。电视访谈的会话结构基本上是一问一答,话轮在主持人和嘉宾之间交替进行。话轮的顺利展开取决于交谈双方对语用预设的理解,尤其是嘉宾对主持人语用预设的理解。上一个话轮所传播的信息往往可以作为下一个或几个话轮的预设命题,构成了双方共有的认知基础,推动话轮的顺利进行。如Eyee Hsu问到黄建华如何成功地把公众理念灌输给了下一代,这个问题的前提是黄先生向后辈灌输公众意识。访谈的前面部分就提到了在黄的影响下,孙子们通过设计环保T恤,组织来自世界各地的小朋友制作环保画册号召人们提升环保意识等,这些都构成了问题的前提,承上启下,使访谈话题逐步推进下去。

(四)提高访谈提问的效率

电视访谈节目中主持人与嘉宾的对话,最终目的是向受众传播,而不是简单的对话双方信息情感交流。主持人语言的经济性是访谈的重要原则之一。在访谈过程中,主持人须尽量用最简洁的语句表达出最多的信息量。因此,主持人一般在谈话中只呈现主要信息,而将次要信息作为预设隐含其中,这样谈话效率得到提高,避免了嘉宾及观众因信息冗余而感到厌倦。如Eyee Hsu问曲婉婷在创作时如何决定一首歌是用中文还是用英文表达,她无需提及曲婉婷是中英双语创作歌手,因为这一信息是已知的次要信息,可以作为预设隐含在问题之中,提高问话效率。

四、结语

语用预设在电视人物访谈中应用广泛。从语言学角度来看,作为一种语用策略,语用预设在人物访谈这种会话模式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营造融洽气氛、促使话题深入、实现话轮流畅及提高问话效率。从传播学角度来看,语用预设在受众认知接受心理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自以为真”的主观预设,促使话题深入和拓展,满足了观众的认知心理;共识性的预设易于激起主持人、嘉宾和观众的共鸣,满足了受众的心理认同感,增加了节目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对电视艺术语言中预设的特点及作用进行分析,一方面可以加深对语用预设的生成和运作机制的理解,另一方面对电视节目的制作创新和大众传播也会有一些启迪作用。

参考文献:

[1]Hadumod Bussmann. Routledge Dictionary of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89-91.

[2]Leech.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 [M]. CUP,1983:96-99.

[3]王扬.语用预设及其功能[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3(1):141-144.

[4]赵爽宇.电视谈话类节目的语用分析[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8:149.

[5]高鑫.电视艺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67-69.

[6]应天常.节目主持语用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243-245.endprint

猜你喜欢

受众心理
从受众心理略论提高我国科普读物质量的策略
广告中陌生化手法的使用效果
移动媒体背景下城市电视台发展研究
电视交友真人秀节目导向与受众心理探究
网络媒体受众心理研究
基于观众心理的环保记录片的高潮点设置
韩剧《太阳的后裔》“典型”理论研究
微信公众平台信息推送中图像的运用
论受众心理对微电影的推动作用
论主持人如何把握受众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