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评价标准体系
2015-05-18林锦峰
摘要:现代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评价标准体系对于现代企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评价标准体系的建立,不仅可以帮助企业防范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还可以帮助企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经营管理的科学性和管理质量。文章分析了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评价标准体系的一些问题,希望对相关的企业管理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现代企业;内部控制;控制审计评价;标准体系;经营风险;财务风险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18-0181-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18.091
1 概述
从内部控制理论诞生开始,世界各个国家都越来越重视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评价标准体系的构建问题,很多企业管理研究人员也参与到构建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评价标准体系的讨论中。很多现代企业的实践证明,在企业内部开展控制审计工作,并逐步构建一套完善的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评价标准体系,对于改进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力和提升企业的内部管理实效是大有裨益的,并且从当前现代企业经营的普遍情况来看,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评价标准体系已经成为了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的必然工作,对于企业的发展尤其是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评价标准体系的构建原则
企业内部的控制审计评价工作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涉及内部控制和实施效果的全面检验、测试以及考证工作。企业内部的控制评价工作不是一个简单的流程通过叠加就可以完成的,而是多个流程有机结合才能完成的。因此,为了通过构建标准体系提升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评价工作的实施效率和科学性,就必须强调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评价标准体系的构建原则。在此,将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评价标准体系的构建原则总结如下:
2.1 明确目的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评价标准体系的构建应当有着明确的目的,即通过标准体系的构建,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本质特征、逻辑结构、构成内容等进行综合反映,提升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评价工作的实施质量。在构建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评价标准体系的过程中,应当明确目的,使标准体系的内容和构建目的有机联系起来,避免做无用功,提升标准体系的规范性和指导性,使标准体系为评价结果提供重要依据。
2.2 坚持客观性
在构建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评价标准体系时,客观性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则。具体来说,客观性指的是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评价标准体系的构建应当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客观可信、公平公正,这样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评价标准体系的构建方式,才能真正反映企业内部控制的实际状况,并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实际状况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此外,客观性还表现在同一层次的多项指标相互之间是独立的,即线性无关的。
2.3 强调系统性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评价标准体系的构建,应当强调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指的是标准体系的各项指标及内容应当是相互配合、有机结合的,通过各项指标的综合可以实现对评价目标的综合、科学评价,并体现出整体优化评价目标的目的。构建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评价标准体系时坚持系统性原则,可以实现标准体系的科学构建,增强标准体系的评价能力和优化效果。
2.4 可操作性
构建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评价标准体系的过程中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即坚持可操作性原则,具体来说,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评价标准体系的构建应当完善地考虑到企业的现实可能性,标准体系中各项指标的构建应当坚持少而精的原则,力求实现指标简易可行而效果准确客观的效果。并且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评价标准体系的构建,应当在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和信息等方面的耗费上得到多数人的认可。
2.5 重视效果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评价标准体系,可以正确反映企业内的重要岗位、风险岗位和内部控制之间的利害关系,因此,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评价标准体系的构建必须重视效果,使标准体系反映出来的企业内部岗位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具有准确性和科学性。并且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评价标准体系,也应当重视企业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的反映效果,使企业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可以及时被发现,并通过适当的改进方式实现企业管理和经营效果的提升。
3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评价标准体系的构建重点
在构建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评价标准体系时,应当重视以下一些重要的内容,以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评价标准体系的构建效果。
3.1 组织体系的科学构建
在建立内部控制审计评价标准体系时,在组织体系的构建方面应当使其符合企业内部控制的实际要求。具体来说,要对企业组织结构设置、职务分工方式等进行科学控制,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科学控制,使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具有较高的合理性、可行性和有效性。一般来说,企业组织体系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法人治理结构、管理部门设置及相关关系结构,控制好这两个方面的结构内容,即可实现组织结构的科学构建。
3.2 建立授权批准制度
在企业的管理和所有的经济活动中,一些需要批准的事项不可能全部由企业高层管理者来批准,为了提升企业经济活动的效率,就必须建立科学、完善的授权批准制度,将审批权限分割、下放。授权批准制度包括一般授权控制和特别授权控制,一般授权控制针对的是通常情况下的授权工作,特别授权控制规定的是处理特别经济业务的权力等级和批准限制。在实际建立过程中,企业应当强调一般授权控制,尽可能少建立特别授权。
3.3 完善会计系统控制
会计系统的控制应当以国家法律制度为最基本的依据,并以会计系统的具体内容为基础,实现反映企业内部经济活动和监督经济活动的职责,可见完善会计系统控制在企业内部控制中是非常重要的。会计系统控制一般包括四方面内容,即建立内部会计管理规范、统一内部会计政策、规范会计凭证报告、统一内部会计科目,保证这四方面内容的科学性、时效性、可行性,即可实现会计系统的高质量构建。
3.4 采取全面预算控制
全面预算控制是保证企业预算控制有效性和科学性的重要保证,在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评价标准体系的构建中采取全面预算控制,完善预算管理控制体系,用实事求是的态度规范预算工作,摒弃形式主义,才能实现对企业预算控制的高质量把握。此外,在建立全面预算管理控制体系时,要尽量依靠制度的作用对预算行为进行控制和约束,严格避免人为决策为主导的决策方式。
4 结语
在企业中,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评价标准体系,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为现代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评价工作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有力的保障。在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评价标准体系的过程中,应当遵循相关的内部控制理论,结合国家的政策和法律,按照科学的方式方法,吸收先进的构建经验来进行。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评价标准体系,可以客观公正地对企业内部控制情况进行评价,帮助企业找出内部控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实现企业的健康、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孔晓伟.浅议如何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评价标准体系[J].经营管理者,2012,(11).
[2] 戴娇娇.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D].重庆工商大学,2013.
[3] 卿文洁,邱高松.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1).
[4] 杜锐.建立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体系的思考[J].审计月刊,2010,(1).
[5] 王全祝.浅谈如何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J].山西建筑,2008,(31).
作者简介:林锦峰(1981-),男,广东廉江人,广东惠州天然气发电有限公司电力管理工程师,经济师,研究方向:企业标准化管理、安全管理。
(责任编辑:王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