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情感与生活
2015-05-18陈秀娟
陈秀娟
随着汽车设计语言多样化形态的呈现,未来的汽车设计语言又将会是怎么样的?
如今,汽车设计语言呈现出多样化形态,在刚刚结束的2015年CES电子科技展会上,各大汽车厂商更是携手“车联网、物联网”、“智能化的用户体验”等产品精彩亮相,在给消费者带来一场视觉盛宴的同时,也似乎给未来汽车设计提供了一个风向标。
从这次展出的汽车整体风格上不难看出,汽车在内饰设计方面大多以用户体验为主导的数字化高科技设计处处彰显;而外观方面,汽车设计语言多样化趋势已越来越明显。随着这些新的科技以及新的理念的出现,在未来,汽车的设计语言将会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家族化的设计语言还是魔咒吗?国内外未来汽车设计语言又会有着怎样的差距?未来汽车设计师的设计思维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汽车观察》记者特意分别采访了上海汽车乘用车有限公司设计师赵英男、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设计师李爽、吉林大学汽车研究院设计师梁峰,作为一线的设计师,他们对未来汽车设计语言的预见或许更具有代表性。
预见一:设计向消费者情感靠拢
《汽车观察》:您认为未来汽车的外观与内饰设计语言,会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它的设计语言一定是追求未来感和科技感么?
赵英男:设计的基础是工业技术水平。除非汽车技术发生翻天覆地的技术革命,足以颠覆整车的布置,否则从外观上讲不会有太大变化。而以如今的混合动力或者纯电动汽车的外观设计趋势来看,在十几年之内恐怕难以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就近十年左右的趋势来看,最有可能带来一些亮点的地方是LED与激光前后灯的应用和新车身覆盖件材料。
LED与激光使得灯体的发光单元可以不局限于传统的“晶钻大灯”的大面积灯碗或氙气大灯的圆形透镜。几乎可以做成任何形状的发光单元使得车的“眼睛”可以更加有神,通过灯光的切换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表情。在普通钢板和全铝车身之后,热成型塑料开始逐步进入普通汽车市场。由于加工工艺的不同,以热成型塑料材质做整车覆盖件的汽车的车身表面可以有更丰富的变化。
汽车从本质上来讲从来都是日常使用的交通工具,绝大部分汽车都不是用来彰显科技感和未来感的玩物。所以我认为大部分汽车的设计依然是以功能为前提并加入或奢华、运动或科技的元素。
李爽:汽车设计语言是多样化的,汽车企业对于汽车造型都有自己的理解,也会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它会去追求未来感和科技感,但会更多向消费者的情感靠拢。现在的汽车品牌越来越多的注入感性元素,希望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比如,现在汽车车灯越变越小, 这代表了新一代年轻人的审美倾向。在他们看来,较大的灯看起来很老式,小灯更具时尚感。所以消费者的喜好将会左右着未来汽车设计语言的发展方向。
梁峰:汽车的造型是和当代人们的物质是生活状况,审美息息相关的。未来的城市人口会越来越多,资源和能源消耗增多,尺寸更加小的汽车,清洁能源的汽车会越来越多的进入人们的生活。这时,一些小巧的设计可能会更加受到人们的青睐。同时,人们通过朋友,网络等每天接收的信息量非常的大,生活越发的繁杂,人们可能更趋向于喜欢一些简约,时尚,更能引起情感共鸣的设计语言。
我认为不一定是追求未来感和科技感,有时候未来感和科技感的东西往往会让人产生距离感,同时用户体验不一定好。而一些设计可爱而又人性化的东西是富有情感的,往往很受人们的喜爱。
预见二:家族设计语言不是魔咒
《汽车观察》:很多人认为家族设计语言是魔咒,您是如何看待全球各大汽车集团家族式设计语言未来的走势,去家族化还是继续保留更多的家族设计元素?
赵英男:汽车设计的家族式脸谱是宝马和奔驰一直坚持的。但直到90年代末都没在业界内普及。在2000年代初,奥迪和大众开始统一化家族前脸,奥迪的大嘴和大众的U形格栅席卷江湖。最近几年,连一直坚持的日系厂商也开始脸谱化了。这个是根据不同的汽车厂商的需求不同而论,未来的设计语言一定是很灵活的,我不认为家族设计语言是魔咒。
李爽:设计要求新求变,但也不是天马行空,要有根有源,那么家族式设计语言恰好能够提供一个切入点,有这一点进行发散,这也不能不说是设计的一个捷径。而且我们讲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同样一千个设计师就有一千种不同的感觉。设无止境,家族式设计语言并没有把设计师束缚住,只不过是提供了一种设计的方式。汽车不再是作为一个简简单单的产品,它已经象征着一个品牌而深入人心,在这个过程中家族式设计语言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是需要继续保留的,所以我认为,家族设计语言并不是魔咒。
梁峰:家族化设计语言确实给各大集团的设计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性,以及品牌统一性。但是也导致了汽车设计的同质化,失去了本该有的多样性。我认为未来各大集团还是会坚持家族式设计语言,毕竟品牌形象和经济效益还是厂商所看重的。但是未来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各大集团可能会削减部分家族设计元素的应用,只保留最最关键的品牌辨识语言,同时,家族设计语言将会更加精炼,更加具有特色。这样既保持了家族设计语言的优势,同时又不会带来套娃设计的不良印象。
预见三:国内外设计语言会相互融合
《汽车观察》:根据目前国内外(欧美、日本、韩国、自主)未来汽车设计语言的现状,分析一下它们在未来的走势会是什么样的?
李爽:汽车设计都会被设计师倾注自己的情感,不同的汽车品牌都会有不同的设计风格,有的刚硬威猛,有的动感十足,有的饱满稳重。那么未来会有一个什么样的走向,一成不变?当然不会,福特T型车的时代早已过去,现在更多的是人性化设计,为了拉近与人的距离,就会更多的加入感情元素,而人们的喜好各异,随着眼界的开阔,审美也在发生变化,设计语言也会相应的改变。比如大众汽车,给人的感觉就是方方正正,线条简单。近年来,随着世界汽车行业竞争的加剧,消费者需求趋于多样化,大众汽车也经历了多次设计上的变革,风格从硬朗趋于更加圆润和简洁,例如POLO、速腾等车型。
梁峰:目前来看,欧美主要以德系和美系为主,就最近的北美车展来看,他们主要还是延续之前的设计语言,但是设计语言更加精炼,更加成熟,每条线每个细节都让你感觉精湛和迷人。
日本的设计语言富有科技或者富有情感,像本田的FCEV新能源概念车,充满科技和未来感。英菲尼迪的概念车丰富的曲面变化,充满奢华与情感。日产的多款感念车也是走了曲面变化丰富的特点。这些较欧美都有所不同。
韩国的流体雕塑设计语言,现在已经发布2.0版本,较之前妖娆的曲线曲面变得理性了很多,也成熟了很多,但是感觉有种向德系看齐的感觉,不过还是保留了语言的丰富性。相信未来韩国的设计语言将会沿着此方向更加变得更加成熟。
而中国自主品牌的设计语言,目前真正形成成熟的设计语言的车企并不多,就目前来看,上汽MG,一汽奔腾,华晨中华,哈弗等设计语言比较明显,广汽、长安、吉利等初见端倪。
总体上来看,目前自主品牌的设计语言还是以向欧美品牌看齐的较多,在未来各国的设计语言都会相互融合,以达到被消费者喜爱的终极目标。
预见四:汽车设计更是在设计生活
《汽车观察》:目前大多数设计都是逆向思维和灵感思维,未来汽车设计师的设计思维将是什么样子?他们应该更加具备哪些方面的设计思维?
李爽:现在一直在讲自主设计,但更多的用到的是逆向,由于汽车产业的成熟,很多时候是将整个汽车设计过程简化了,因为我们现在有很多资源,行业内一些领先的、经典的设计,经常会被我们借鉴,以我们自己的理解,用不同的形式在表现,并不是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由于各种原因,现在汽车造型有趋同的趋势,汽车设计师也察觉到这一点而感觉不安,希望能有所突破,那么就要从汽车设计思维上进行转变。
未来的汽车设计不再是设计汽车,而是在设计我们的生活,因为我们可以感受到设计师正在想方设法地将更多的领先科技和创新理念融入到触手可及的生活中,而汽车只是最后的一个结果。
虽然我国的汽车设计起步较晚,但是从现在来看,国内外设计师的思维本质已无差别,无论是表现技法,设计理念,设计认知等等,基本上是差不多的。
我们经常说外国人喜欢较真儿,讲究自我,讲究个性,自己的设计会积极做到最好,努力让自己的东西凸显出来。而我们由于文化背景,领导等种种原因并没有足够的勇气去争取。同样,这也是国内汽车设计师被“冷落”的根本原因。
梁峰:未来汽车设计师的思维方式可能因人而异,或许会出现辅助设计程序等。我觉得应该更加具备一些理性的或者工程性的思维,更加有助于设计转化为产品,而不是仅仅是一个漂亮的元素。
国外设计师很多从小就接触汽车,初高中阶段就有自己的汽车,他们对车的感觉,对设计的感觉是很多国内设计师所不具有的。国内很多设计师是美术出身,技法很好但是对于车的理解不够到位。
国内汽车设计师之所以被冷落,首先,国内诸多车企没有认识到造型的重要性,近一两年才逐渐对其开始重视,导致很多设计师被埋没。其次,国内汽车造型教育的起步比较晚,导致国内设计师自己本身的汽车设计素养和水平较之国外差距较大,即使国内企业重视起汽车造型,但是比起很多国外有经验的设计师,他们的竞争力依然不足。